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聚焦蜡烛形象,读出紧张氛围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半截蜡烛非同一般,谁能谈谈对这半截蜡烛的认识? 生:这半截蜡烛内藏有绝密情报. 生:它关系到情报站的安全. 生:这半截蜡烛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生命安危.  相似文献   

2.
一聚焦蜡烛形象,读出紧张氛围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半截蜡烛非同一般,谁能谈谈对这半截蜡烛的认识?生:这半截蜡烛内藏有绝密情报。生:它关系到情报站的安全。生:这半截蜡烛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生命安危。师:文章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了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并画出来。(生浏览、标画、交流,出示句子)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师:请大家读读这句话,想一想应该怎样通过朗读表  相似文献   

3.
【课堂再现】师:对《蜡烛》这篇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惑吗?生:我还有个疑问,就是文中的老妇人爱不爱她的丈夫?师:你为何有此一问呢?  相似文献   

4.
最近,聆听了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孙老师的教学魅力。课堂上,孙老师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师生间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不时引来阵阵听课教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整整两堂课,师生情感投入,合作探究,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孙老师恰当的评价激励是分不开的。片段一: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生:天游峰的景色怎样?它有什么特点?师:你可真会思考。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真是个小小思想家。生:作者为什么不写天游峰的好山好水,而要写天游峰的扫…  相似文献   

5.
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截蜡烛仍点燃着。下面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 生:是大儿子杰克。 师:怎样演好这一角色呢? 生:演好杰克的动作、语言。 生:还要演出他的神情。 师:你们说得真好,知道怎样演戏了。谁来演一演?  相似文献   

6.
经常看到课堂上所谓师生的“对话”,一问一答,看似热热闹闹,可是学生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低下。很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自己的体验,习得语言,在执教苏教国标六(下)语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时我进行了尝试。师: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为了情报的安全,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有幸在南京东南大学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支老师的课堂教学风趣而严谨,形散而神聚,在平淡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听课时,不由想起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课后,细细揣摩,恍然大悟,支老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往往让人回味无穷。“我”课堂上,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从不以“老师”称自己,而是用“我”。片段一师: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可能要多上一会儿,多占一点时间,可以吗?生:可以。师:好,得到同学们批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师:我都忘了讲哪课了,课题是什么?生:《只有一个地球》师:…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节录 师:这是一支生日蜡烛,我让它浮在水面上。然后把蜡烛点燃(边讲边演示)。水上烛光,漂亮吗?在水底它还能燃烧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火遇水要熄灭。 师:是吗?这是一个去了底的塑料瓶,我用它把蜡烛罩住,往下压,请你们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演示)  相似文献   

9.
<正>【课例描述】片段一:政治权利初体验师:请看,这是老师刚收到的选民证(图一)。猜猜看,这说明老师享有什么权利?你们拥有这一权利吗?生1:选举权。我们没。师:这一权利属于公民的哪一项权利?为什么老师有而你们却没有呢?生2:政治权利。因为我们是未成年人,也许还有其他原因,具体是什么就不清楚了。师:不错,大家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公民还享有其他哪些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0.
<正>我常常梦想着这样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话题,动手动脑,情智共振,童心飞扬。我一直在探索、尝试这样的课堂。这一次执教《热空气》一课就是这样的一次尝试。"热空气"这个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儿陌生,然而,生日蜡烛和热气球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因而我的课就这样开始——师:史老师从上海过来,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玩儿的东西,看看老师带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课前播放录像,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腰鼓声响起,场面热烈。渲染了气氛,学生沉浸其中。)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安塞腰鼓的表演,现在请同学们谈一下看后的感受。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生:高兴,热烈。生:有节日的气氛。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学生七嘴八舌。)师: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老师觉得这片段的表演远不能表现安塞腰鼓壮阔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不信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陕北作家刘成章去领略安塞腰鼓的魅力,去感受力量的磅礴和生命的激荡。师: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三个字来学习这篇课文:读、品、悟。读课文,品语言,悟真…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圆的认识的课堂导入(陈老师)师:我们先一起做一个游戏。(老师示范表演:一段细绳,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用手拽着甩小球。)生:学生模仿老师甩小球。(玩得很高兴)。师:用这根细线,一端系上一根粉笔,另一端用手按在黑板上,把刚才小球运动的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画,再请学生自己画一画。)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课文中的“你有———我也有———”照样子补充句子的技能训练目标 ,贾老师这样设计了教学。师(伸手) :你好!生(伸手) :你好!师(手举一支铅笔) :我有一支铅笔。生(拿起一支铅笔) :我也有一支铅笔。合(拍手) :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师 :下面我们倒过来说。生 :我有一副眼镜。师 :我也有一副眼镜。合 :哈哈!我们都有一副眼镜。生 :我有一条裤子。师 :你这一说 ,我后面就难说了 ,外国人会笑话我们中国人穷得只有一条裤子。生(马上改) :我有一条漂亮的裤子。师(微笑) :我也有一条漂亮的裤子。合(拍手) :哈哈!我们…  相似文献   

14.
胡滢滢 《科学课》2008,(5):38-40
一、巧设问题,激趣导入师:这节课我们需要做实验,刚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些材料,每组两只烧杯、两根蜡烛、一盒火柴、一些棋子还有一张实验记录表,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15.
参加过很多次听课、评课活动,但今天的课堂很耐人寻味:师: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字"闻",跟老师读一遍"wén"。(生读)师:谁说说,我们怎样记住这个字呢?生:闻就是门里藏个耳朵的"耳"。师: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生:闻就是耳朵的"耳"外面挡上个"门"。师:嗯,好像和上边的一样,再想想。  相似文献   

16.
课例:掌声响起小学语文名师支玉恒先生在浙江授课时,课堂上曾出现过这么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教师就一个问题连续提问了几个学生以后,又提问了一位男同学。生:老师,我说得比他们还简单,您看行不行?师:你真客气!(众笑)你说吧,让大家共赏一下!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言简意赅,赢得了台下众多听课老师的掌声。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到前面来,站在台口,向老师们说声谢谢。(该生走上前,但行动有些局促忸怩,抓耳挠腮。听课的老师一起笑了起来。)师:现在为什么大家都笑了,知道吗?生:可能是笑话我吧?师:大家的笑是善意的,看见你…  相似文献   

17.
王林波 《新教师》2023,(3):85-86
<正>汤瑾老师执教的“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让笔者深深感受到,一定要用一颗童心来教习作,只有教师有童心,课堂才有童趣。一、有儿童立场,才会有童真童趣一个真正关注儿童的教师是能够从儿童的立场来审视课堂、设计教学活动的,汤老师就是如此。【教学片段一】师:来,我们欣赏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播放视频)师:这首儿歌题目就是——生:颠倒歌!师:在这首儿歌里,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颠倒现象?生:老鼠成了森林之王。  相似文献   

18.
"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更美丽。[案例一]《做风车的故事》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结果,却遇到了以下一幕。)生:老师,我觉得课题不妥,应改成《牛顿做风车》。师:为什么?请说说理由。生:改后的题目让人一看就清楚明白,讲的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生:老师,我认为题目不能改。师:为什么呢?能不能说出你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幽默的语言--课堂的"佐料"如果将一堂语文课比作一碗方便面,那么幽默的语言就如方便面的"佐料",给整堂语文课加入了无穷的滋味。我们不妨从一个课堂片断中来领略于老师作为"幽默语言大师"的魅力。《狐假虎威》片断: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生:是拉的意思。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朗读第二节)于老师的"课堂幽默"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还一点点…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研读了于永正、王兰、窦桂梅等名师的多年前的低年级教学课例,依然感受到当时课堂的活力与魅力。置身名师的课堂,时时刻刻感受到的是"有趣"和"有情",积极的情绪体验始终伴随着课堂。他们的课堂以趣味化、活动化、个性化、激情化吸引着孩子,给我们带来感动和温馨。一、教学设计趣味化【经典课例】于永正老师执教《草》的教学片断: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现在,我当妈妈好吗?师:(学生背完)好!我的女儿真聪明,老师刚教完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