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研究--基于文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与学术合作协会(ACA)推出了国际化质量评估程序(IQPR)。2000年美国教育理事会(ACE)针对社区学院、文理学院、综合性大学以及研究型大学分别构建了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美国《新闻周刊》和一些学者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开展讨论。日本在2000年后相继发展出3种不同的大学国际化指标,其中以大阪大学的指标较为完整。2009年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发布报告《高等教育国际化成果评估》,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的维度、方法与模型。近几年来国内学者纷纷建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比较国内外15种评价指标,其各自的指标与权重有差异、有相似,国内的指标应借鉴并开始关注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院校,开展指标细分,现阶段尚处于文本阶段的评价指标有望在未来付诸实践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开展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 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推出了大学国际化水平 评估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推行。本文对14 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国际化评估相关研究成果进 行了比较分析,其中战略、组织机构与管理、课程与教学、学生、教师与职责、交流与合作为9 种以上 的国际化指标体系被选中,可见发展、教学和合作是国际化的主题。文章提出我国大学国际化评估 指标体系建构的建议及启示,指出我们的大学国际化评估应该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对一些指标应该细化、要结合国情,并且要有发展的视角,重视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对大学国际化水平的认可和评价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选取OECD、ACE、日本大阪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四种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了其不同的评价目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一二级指标上的差异,最后对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外34篇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对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的编制时间、制定者、指标层级构成、一级指标、指标异同及权重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是21世纪后完成,其研制主体和方式最好由组织机构牵头研制,并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以适应不同大学对象的需要;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有两层模式与三层模式,但各级指标之间重复度很高,各指标体系中的个体指标差异化明显;同一指标权重安排在不同指标体系中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指标的核心要素呈现出明显的同质性特征.据此,建议根据"二八原理"找到关键的少数,寻找大学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与核心指标,重点关注大学国际化关键的结果指标和关键的过程指标.  相似文献   

5.
(编排顺序:篇名.作者//刊名,出版年,刊期:页码.)高等教育评估高校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古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5):56~59.日本研究生教育多元化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张喜梅,蔡浩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74~77.2007年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报告.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高等教育研究,2007,(6):29~32.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社会学术地位排名研究.苏青,岳红,齐志红//科技导报,2007,(3):13~16.美国教育认证制度的实施机制与功能价值分析.王建成//比较教育研究,2007,(5):43~47.高等院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的选择、分析与论证.张…  相似文献   

6.
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发现不足,通过评价促进发展。评价原则包括引领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和第三方机构评价原则。通过比较国内六种代表性评价体系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共性一级核心指标为:理念与战略、学生流动、师资队伍、教学与课程、科研成果交流和合作办学。一级核心指标的权重应该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水平现状来确定,凸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引领和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迅速,各国均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强本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达到这一目标,韩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开展及实施对外交流项目和措施,以增加外国师生数量、扩大英语使用范围,并鼓励韩国教师用英文发表学术文章。为揭示权力因素对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美国科尔杰大学(Colgate University)教育研究所约翰·帕尔默(John D.Palmer)和韩国庆熙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赵勇河(Young Ha Cho)于2012年2月22日在《亚太教育评论》上发表了题为《韩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策略:观点和经验》的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全球化对韩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韩国高等教育机构对国际化压力的对应措施;大学师生对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体会;政府人员、本国师生、外籍师生对全球化理论和国际化政策的理解等。通过调查问卷研究,报告指出了韩国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化政策的成果和不足,并为后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界比较公认的四类全球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夸克奎瑞利西蒙兹(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与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分析发现它们在主客观指标的权重、教学和科研指标的权重以及对国际化的重视程度等层面都既有差异,也有共同性。据此对我国的"双一流"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时世界大学发展趋势是增强大学间合作。美国两位专家 Martin 和 Samels,据他们20年来对大学合并的参与和研究,于1994年出版了一本有关的书籍。该书预测,美国经济转差,大学合并将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他们认为,合并应使相关的大学节省开支,共享资源,增强教育使命。但2002年5月17日两位学者在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编者)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错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其评价体系科学,可信度高,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招生策略和教育拨款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在美国及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的广泛关注。我们可以从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机构的定位、评价机制的确立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公布等方面有效借鉴该排行榜的成功做法,从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大学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践行者和策动者,大学国际化迫切需要基本的运作规范。根据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构成、观测点和权重,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绩效优异教育标准》是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教育类的评奖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每年都进行修订调整,总的趋势是学校内部管理相关的评价指标逐渐减少,而以大学治理、适应学习型社会、大学的社会责任等相关指标不断增加。评价指标体系调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教育质量观的动态变化。美国对高等院校评价指标体系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德国CHE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排名指标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HE)是1994年由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发起成立的非官方智囊机构,主要负责大学排名工作.2007年,CHE开发出一套旨在对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进行测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紧紧围绕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两项中心工作,从输入和输出两个维度,制定出涵盖教授、青年教师、学生、服务和管理、课程提供、毕业生以及大学国际声誉等核心指标的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德国CHE的经验,对构建我国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质量保障体系,提高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质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一、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什么是教育国际化?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  相似文献   

15.
科学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测评体系,精确评估区域国际化办学情况并引导本区域高等教育持续有序地开展国际化不但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为此,依照国际化文化、国际化行为、国际化效果三个层面,从分析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素入手,并将这些基本要素转化为具体指标,形成了兼顾不同层次和类型、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的宁波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测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评估是荷兰高等教育认证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作为评估的实施框架,《2018年高等教育认证系统评估框架》明确规定了评估的类型、指标、规则和流程。类型上,将高等教育评估划分为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评估和高等教育项目评估;指标上,根据上述两种评估类型采用了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其中针对后者引入了有限性指标和广泛性指标框架;规则上,要求通过汇总各项评估指标所对应的评估结果来进行最终决策;流程上,规定由专门的认证组织负责协调、专家团队负责开展评估工作。该评估框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尊重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自治权力和发展规律,二是重视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认证结果对项目评估的前置性影响,三是坚持教师和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人翁角色,四是注重国际化水平在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国际化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和重要战略目标,强调借鉴国际经验,拓展国际空间,与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从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大学国际化政策分析得出基本启示:大学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并成为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各类大学的国际化,不仅需要发展规划,更需要政策安排。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的政策选择,有推动远程教育的法律保障,激励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构虚拟开放课堂,建立网上学习成果认证与学术学分转换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在线课程建设共同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是学科发展国际影响力。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中,都将学术研究赋予了相当高的权重。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指标中学术声誉的权重为25%、文献计量权重为65%;《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指标中研究的权重为30%,引文影响力的权重为30%;国际高等教育咨询机构(QS)指标中学术声誉的权重为40%,生均被引率的权重为20%;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CWCU)指标中研究成果的权重为40%。[1]从这些大学评价指标来看,学术影响力是评价学科/大学发展的非常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定于12月9日至1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主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西南财经大学承办。会议主题: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专题研讨:(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特征。(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3)国外大学制度建设与质量保障举措的理论与实践探索。(4)国内大学制度建设与质量保障案例介绍。会议拟邀请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教育评估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从事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20.
浅析博克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大学商业化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里克·博克( Derek Bok,1930—),美国当代高教 界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和活动家。1971—1991 年任哈佛大学校长。先后出版了《走出象牙塔》(Beyond the IvoryTower, 1984)、《大学与美国的前途》(Universities and theFuture of America,1990)及《市场中的大学》(Universitiesin the Marketplace, 2003)等著作,[1]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有学者指出,博克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是哈佛大学立校治学之本,也是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的精神”。[2] 在博克的高等教育思想中,关于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大学商业化的思想是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