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婷婷 《精武》2013,(35):161-162
广场舞是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形态,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做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它能有效促进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发展,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广场舞的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从新时代背景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等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红色广场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开发价值与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探讨以“红色广场舞”作为一种新载体,实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有机结合的多重效能。研究结果表明:红色广场舞在增强政治认同感、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发展、深化文化育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提出建设发展体系平台、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创新推广模式等开发红色广场舞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6,(3):82-88
广场舞扰民而引发的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并且一度陷入治理困境。作为"临时性"的协作团体,广场舞的参与具备多元化动机特征,具体表现为通过体育参与来实现健康促进成为广场舞参与者的主要动机;职业境遇与家庭环境对广场舞的场域形成促进作用;广场舞所营造的场域环境唤起了老年群体的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个体生命历程的结构变迁与自我调适的需要促进了广场舞的价值选择。代际关系分离产生孤独感的自我调适;由个体愉悦感衍生的性别角色平衡与价值的彰显是广场舞参与者的主要心理特征。体育资源供给不足冲突表征背后是群体化大场面叙事的主观失控;个体化时代的群体需求与公共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广场舞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健身需求与广场舞的噪音扰民无逻辑性关系,广场舞所具有的群体意识和自我强化的功能是广场舞"大场面"和"大动静"的根源所在。从长效机制来看,从城市规划上建立更加适宜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健身场所和设施,塑造一个更加包容体现多元价值的社会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度,促进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才是治理根本。  相似文献   

4.
苏珍珍 《体育世界》2014,(12):23-2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广场舞与健身排舞项目的起源、发展状况入手,对广场舞与健身排舞适宜人群、动作特点、音乐特点、地域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健身项目广场舞和健身排舞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以使健身排舞与广场舞在我国健康平稳的发展,同时也促使更多的健身者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中来。  相似文献   

5.
三晋民间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已经出现丢失或被遗忘,因此,我们可借助文化的渗透性将其以另一种形式来传承与弘扬。当前,广场舞在全民健身中成为影响力最为深刻的一部分,广场舞健身文化也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其进行分析。传承途径:以广场舞的服饰与道具为载体传承三晋剪纸艺术与服饰文化;将山西秧歌、皮影艺术运用于广场舞的技术动作创编以传承三晋民间舞蹈与戏剧文化;编撰以晋商之路为题材的广场舞剧目以弘扬晋商经典传说;将三晋民间音乐与戏曲元素创作在广场舞音乐中以传承三晋曲艺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广场舞悄然进入人们的视线,并以积极、健康的态势迅速发展。它集健身娱乐、文化传播功能于一身,对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建立温情社会和传播文化起着重大作用。为促进广场舞长远发展,政府、社区及群众需齐心协力,逐步实现其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英歌舞是一种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色的集体舞,创新推动发展英歌舞,应该发挥英歌舞的广场舞的健身作用;依托学校教育,发挥体育竞赛杠杆作用;加强宣传、促进交流等方式进行普及和推广,使得这一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主要从银川市三区(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广场舞开展现状和锻炼者健身过程中由于广场舞引发锻炼者和居民产生的各类矛盾进行调查,就锻炼者运动风险和各类矛盾认知现状进行分析.为锻炼者参与广场舞运动减少风险系数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对广场舞开展现状及由于广场舞所引发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广场舞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广场舞的理论研究。认为广场舞作为中国广场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时期社会背景下扮演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从最早的祭祀狂欢,到解放思想的“秧歌舞”,从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忠字舞”到具有解放身心、增进交流的交谊舞,最后到具备美化形体、健身和愉悦身心等体育功能的现代广场舞。  相似文献   

10.
广场舞噪音扰民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进广场舞风靡全国,广场舞的兴起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广场舞“噪音”扰民又让其成为社区"众矢之的”。本文从体育公共服务视角透析广场舞噪音扰民实则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公共服务单一的供给模式已满足不了群众健身的需求。提出: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应从单一供给模式向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并根据群众体育公共需求信息确定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同时,提高基础性体育公共服务、加强信息性体育公共服务、完善制度性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公共需求与供给,从而引导广场舞良性发展,环保不扰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尹洪刚 《精武》2013,(35):167-168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有关体育健康活动的参与意识极大加强,特别在近几年以来,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城乡居民,都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高潮。而广场舞以独特的健身方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迅速发展为群众健身锻炼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广场舞在当今社会中的流行特征及解析在我国群众健身中的功效,并结合现代农村体育开展情况,初步分析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推广广场舞是可行的,井针对广场舞在健身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能够让群众更科学地进行广场舞的锻炼,真正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临汾市尧都区临钢社区、平阳广场、廉政广场、古城公园广场舞参与者为调查对象,对广场舞开展现状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健康,而简单舒适的方式之一就是广场舞,调查结果发现临汾市尧都区广场舞参与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女性人群多于男性人群、其健身场地缺乏、健身人群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临汾市尧都区广场舞正常开展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查找文献,分析比对,提出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政府应加强对其指导、完善管理措施、合理规划健身场地、培养新兴力量(社会指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广场舞开展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旨在为广场舞健身提供咨询。研究表明:我国的广场舞突发事件应对还显得非常滞后,广场舞健身者自身的健康意识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暴恐事件、踩踏、交通事故等外部安全威胁、自然因素和人际冲突等安全威胁为我国的广场舞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因此,应该从提高健身意识,加强医务监督;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应对能力、关注自然因素,降低健身风险、提高健身自觉性,做到文明健身、加强安全保障等方面促进广场舞的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14.
李亚萌  李榕  吴栋 《精武》2014,(36):194-194
广场健身舞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健身方式,凭借其特有健身功效及娱乐性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近两年来,"扰民"问题将广场健身舞推向了舆论的焦点,民众对于健身广场舞带给社会的影响褒贬不一。针对健身广场舞发展的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对影响健身广场舞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影响健身广场舞发展的因素有公共体育场所匮乏、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缺乏规范的组织和引导、受健身人群消费水平和家庭环境的制约;为解决上述问题职能部门应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组建合格的健身指导队伍,通过组织各种赛事、加强宣传,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15,(8):659-662
研究目的: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的广场舞健身者和教练就老年人参加广场舞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老年人参加广场舞活动过程中关键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地指出风险应对方法与措施,为老年人规避健身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对提升老年人健身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列表排序法、帕累托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结果和结论:老年人参与广场健身舞活动的风险源分为人、物、环境以及其他4方面。其中人的因素包括广场健身舞教练、老年人及其他人。物的因素包括广场舞健身场地和广场舞健身器材。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老年人参与广场舞活动风险应对方法和措施主要是风险预防与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回避。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掌握汉中市广场舞开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等。研究结论:汉中市广场舞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噪声扰民比较普遍;无固定的场地,器材匮乏,锻炼环境没有保证;无专业人员进行组织联系;人们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对策: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广场舞的健身价值;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适当增加健身场地;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举办社区广场舞比赛,以赛代练;加强汉中市广场舞健身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蒋垒 《体育风尚》2020,(1):284-284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的基础后更多的追求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人民的健身意识不断提升,广场舞被越来越多的人选做健身、休闲、娱乐手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广场舞进行研究,得出:广场舞的兴起主要是中老年人强身健体,人际交往需要和休闲娱乐需要。也有大背景下的健身指导不足和场地的匮乏,音乐伴奏和网络媒体的助推,从侧面和正面助推了广场舞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城市广场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殊的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基于城市文化生态学视角对城市广场舞流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出现问题进行深入审视与反思,研究认为广场舞运动与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它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巢现象明显是形成广场舞中老年女性人口规模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大原因,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缺失与道德失范是导致广场舞生态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广场舞健身活动在临汾市开展的具体情况进行现状研究,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对促进临汾市精神文化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临汾市进一步开展好广场舞健身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进而促进全民健身的良好推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文化生态学视角对我国城市广场舞发展过程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认为城市广场舞文化实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它是由人、广场舞、城市3大要素构成,其中人是广场舞发展的主体与核心,城市空间是广场舞发展与生存的环境,广场舞只是一种城市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城市广场舞文化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与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并受到其他各种文化生态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结构、城市空间与城市社会道德失范等是影响广场舞文化系统发展的重要城市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