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中,不论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文后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写者针对本年级、本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课后“思考·练习”,我们便可以看出文后“思考·练习”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考题,二是练习题。其中“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重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有“思考·练习”。“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题侧重语言文字训练,从整体上作分析,它具有下面一些功能。一、提示课文重点、难点有些课文重点及难点较为隐蔽,“思考·练...  相似文献   

4.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均设有“思考·练习”。讲读课文后一般有4至5个题目,阅读课文后一般有3个题目。题目的内容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和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练习题。“思考·练习”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云海 《云南教育》2001,(14):14-15
理解和掌握教材 ,一方面是从整体上把握全套、全册教材的结构、编者思路 ,一方面是认真吃透和掌握单篇教材。这里特别强调教材和课文的区别。课文指选入教材的一篇篇文章 ,教材不仅包含课文 ,还包含着为理解课文或指导学习课文的插图、编者所设计的“思考·练习”等。如第二册第三课《泉水·小溪》这篇教材 ,从教材来说就包含“课文、插图、韵文后面的词语、‘思考·练习’、生字条”五部分 ,“课文”只指那篇韵文。再如第六册第九课《飞机遇险的时候》 ,这篇教材就包含着四个部分 :课文、插图、生字条、“思考·练习”。课文是教材的主体 ,…  相似文献   

6.
笔者教阅读课多采用“阅读·练习·板演·讲评”的教法,收效较好,现敬呈如次。“阅读”就是让学生读课文。时间开始时可用10-15分钟,以后熟练了可用5-1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要注意阅读速度的培养,要做好“三读”——①读懂“自读提示;②读懂课文;③读懂文后练习题。“练习”,当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教者就在黑板上针对课文,针对学生前面精讲课中所学过的知识,出好该阅读课的练习题,学生阅读结束后,紧接着就叫学生做黑板上的练习题,时间安排在15-20分钟左右,题量以6-10道为宜。练习题设置得好不好是能否培养学生能力,巩固知识的关键。作为教者,课前应备好课,应  相似文献   

7.
指导“预习”,用好“练习”桂林市榕湖小学黄钟虹新编“九义”教材课文前安排“预习”,课后针对预习要求及课文重点安排相应的“思考·练习”。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用好“思考·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近年来我作了一些探索。一、“预习”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类课文是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技能和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自学的课文。这类课文的预习指导最大特点是“放”。到低怎样放?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放: 一、字、词、内容全放。全放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查字词典,学会生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自编提纲,归纳段意、中心,独立完成《预习指导》上和课文后的练习题等。 二、重点、难点半放。半放是指以老师为主导,提示课文重点,点拨难点,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示释疑线索和学习方法,明确解答要求。 鉴于三类课文预习指导有“放”的特点,因此,  相似文献   

9.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都没有“思考·练习”。这些题目的内空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目和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练习题。“思考·练习”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说明》指出:“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讲读课文一般出4至6道题目,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练习题。前者提示...  相似文献   

11.
六册教材第三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侧重于训练阅读能力。教材安排这个训练重点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连句成段,初步学习分析自然段,读懂自然段的内容。为了落实这个训练重点,讲读课文《海底世界》和《三棵银杏树》课后的“思考·练习”第2题,都安排了有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之类的训练内容,阅读课文《雨》的“思考·练习”安排了“课文用几句话讲‘雨中’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训练题,在《基础训练3》中安排了阅读短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训练题。同时,在《三棵银杏树》课后安排了“练笔”,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花草树木,写一两段话,内容要具体,“句与句要连得起来”,进一步落实这个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2.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 一、预习功能 预习,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而“思考·练习”为学生在预习时打开思路,独立思考,提高预习的深度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材料。如笔者依据《趵突泉》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自豪”“清澈”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4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教学录像片。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试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用“自豪”“清澈”造句。4.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中的“读读写写”。二、…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第六册《基础训练7》其教学重点是读懂自然段。教学难点是学写日记,2课时完成(不包括作文)。第一课时可完成“字·词·句”部分。其中隔音符号的复习和扩句练习为教学重点,体会动词的作用是教学难点。第一课时进行听话·说话和阅读的教学。教学重、难点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基础训练的教学模式是读题明意,以教示法,加强练习,形成能力。第一题复习隔音符号,学生明确要求后回忆什么是隔音符号,教师出示对比练习题(即其中的一种是没有隔音符号的),让学生在读中辨析,从而明确隔音符号的特点、书写方法和应用。学生总…  相似文献   

15.
初语三册文言文单元共八篇课文,编者设计了三十六道各种类型的“思考和练习”题,用来体现本单元知能训练的重点要求。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几项具体内容: 一、页下注音的102个生字。辨析这些生字的形、音、义,是初中阶段进一步扩大识字量的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生字,可以按形声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分类,采用比较法让学生认读。  相似文献   

16.
凭借“思考·练习”落实语言训练□湖南江华城关一小黄剑涛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的“思考·练习”,体现了语言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注意联系训练项目,提示训练的重点、难点和方法;练习题则以理解、积累,运用词、句、段以及朗读、背诵、复述等,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一、初读,编拟小标题 初读的任务是:①简介董存天瑞;②学习生字,联系课文理解“震撼、旱河、迸射、暗堡”等词语;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编拟小标题。重点放在第③点。可先让学生默读,然后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段?如果学生分段有困难,也可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使用人教版的学校 ,今年毕业班的语文使用的是大修订教科书。大修订语文教科书在具体的做法上 ,更新了课文 ,调整了重点训练项目 ,改变了课文类型 ,改写了“思考·练习” ,把“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 ,删除了拼音、字、词、句、修、逻等单项练习 ,以“读读背背”的形式增加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积累 ,口语交际、习作也重新调整。大修订后的语文教科书更加符合修订版大纲 ,更加接近课程标准的精神 ,更加突出语文育人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学生反映的多元性 ;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习语文的实践性 ;三…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面都编有“思考·练习”。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提示学习重点和教学目标,具有“先入为主”的导向作用,它是执教者领会编者意图的最佳门径,也是阅读教学中不折不扣的“指挥棒”。毫无疑问,这根“指挥棒”的指向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合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服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体现一篇课文在教材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思考·练习”的编写若有差池,势必误导教学方向,甚至使教学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审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笔者认为存在以…  相似文献   

20.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思考·练习”的重要作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