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章包括“血液”、“血管和心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四节内容。本章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本教材前半部分围绕着新陈代谢内容展开的“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排泄”、“新陈代谢”五章内容,其核心是新陈代谢。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体内物质的运输,确切地说是“血液循环”,通过物质代谢将它们全部联系起来。因此,本节课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1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对“血液”、“血管和心脏”概念特点的复习,通过对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特点、比较的复习,归纳人体“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达到两个教学目的:1、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认识;根据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尝试分辨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7,(4):55-56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难点较多,引导学生从内到外对心脏的结构进行观察,在观察中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观察中总结规律,把血液循环的途径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形成心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前后联系: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人教社九义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前一课所讲的“人体的血管”;本节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下一节),“内环境中三大物质的转化”(高二)及“心动周期”(高三)打下基础,故本章的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1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血液循环”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教材的重点章节。因为人体内细胞与环境之间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完成 ,因此是学习人体其他生理活动的基础。该节课是在承接“血液的成分、心脏和血管的构造”的基础上 ,对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管道系统中流动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内容上与上节课相互呼应 ,构成一体 ,并为以后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气体交换、废物排泄等内容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这样的安排符…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64-65
<正>1教材分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与细胞的结构有关。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执行特定功能的微结构,学好细胞器的结构对加深理解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与学生后边即将要学习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联系密切,本节是整个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掌握动植物细胞所含细胞器的不同。2.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资料和问题分析,培养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和理性思维。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7.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7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第6节内容.教材安排此节的意图是,通过实验探究,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一个认识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动能定理后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动能定理不仅在恒力做功的条件下成立,在变力做功的条件下也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章包括“血液”、“血流的管道一血管”、“输送血液的泵一心脏”、“输血与血型”四节内容。本章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本教材前半部分围绕着新陈代谢内容展开的“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人体呼吸”、“人体废物的排出”四章内容,其核心是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9.
吴慧 《中学生物学》2013,29(5):37-38
1 教材分析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必修I模块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利用.本节教学内容篇幅不长,但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渗透却十分紧密,需要学生综合理解与应用.同时,该节内容在本模块中的承上启下作用也相当明显: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从何而来、为什么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动力车间"等.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知识,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前三节分别介绍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在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血液认识之后,本节课就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认知,但不一定全面、正确,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起有关输血与血型的正确的知识框架,并通过无偿献血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课标要求本节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章内容讨论城市和城市化问题,第一节是基础知识,介绍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分析城市与其它地理事物及城市与城市间的关系问题,第三节深入城市内部,从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课时主要介绍不同规模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教材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最终到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分析,从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课题名称:"植物根的生长" 2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本节内容包括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根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组成器官,了解它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绿色植物的一生,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对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树立环保意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而且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与细胞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就决定了本章内容的基础地位。学好本章内容是学好后续各章的基础和前提。1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包括三小节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 细胞增殖”“第三节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本章安排有 3个学生实验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本章教材与老教材“细胞”相比 ,作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主要在于 :(1 )教材结构上的变化。新…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是"植物种子的萌发".该节要求描述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学习本节需要前四章中的知识、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本节以及本章的学习也为后两章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食物的来源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教材中有观察叶的下表皮、观察叶片的结构和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3个学生实验.这三个学生实验的效果是影响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为帮助学生高效的开展实验,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改进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脊椎动物各纲的血液循环系统在中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不少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参、教学挂图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超出中学教学内容的问题,部分爱思考的学生也不断提出疑问。例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教材青蛙血液循环图中,与青蛙心室连的血管基部绘得膨大如心房,是什么结构?在晰蝎心脏的教学挂图中,从心室直接发出的动脉血管有好几条,分别是什么血管?它们所输送的血液含氧程度是否相同?本文将有关内容归为三个问题,分述如下; 1.各类脊椎动物的心脏在结构上仅有心房和心室的区别吗?  相似文献   

17.
1 案例背景 (1)“人体血液循环”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的内容,包括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共2课时.该内容涉及到的科学概念繁多,对初中生来说,掌握知识的难度颇大.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心脏的结构,笔者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结合猪心脏的解剖实验,使学生基本掌握心脏的结构及特点,为第二课时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本案例主要是叙述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内容选自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课题2.本课题涉及的物质鉴别的方法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而鉴别的对象是跟生活相关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新旧高中生物教材设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在光合作用这节中,学生只有认识了教材上所讲的色素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色素的功能及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教师通过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对光合色素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物“心脏”的教学设计朱禾勤“心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中,“心脏的结构、心率、心输出量”等知识是教学重点。由于“心脏的运动与血流的关系”较复杂,且难用常规教具演示,因此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我们将多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