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往——教学创新的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军 《山东教育》2004,(10):11-11
教学意义上的交往,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动态的合作关系,它赋予教学尊重与信任、倾听与言说、交流与共享,是创新课堂教学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包括师生之间与认知相关的信息流通,还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一种动力性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情感,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对教师教学情绪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情绪觉察和调控能力,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包括师生之间与认知相关的信息流通,还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一种动力性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情感,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对教师教学情绪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情绪觉察和调控能力,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郭丽娟 《快乐阅读》2013,(12):75-75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师生互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模式之一。师生间的互动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行动等方面的交流。这种互动强调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的活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动态教学过程。这种互动是双向的,即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有交互,互动是多元的,包括语言、行为的交流,还包括心理、情感的交互。这种互动是一种旨在通过交往来引起对方的反应,达到与对方的沟通,并得以促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行动。突显主体、民主平等、自主探究、尊重差异成为师生互动的主要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王真 《生活教育》2011,(18):28-29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言语交往活动,语文则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思维、情感沟通,在对话交流活动中共同建构知识。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对话提倡师生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有效提问则是指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强烈学习欲望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教学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建构,使学生得到某种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过程。本文所要探讨的对话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双方就文本的解读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纳的新式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教学中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田萍 《甘肃教育》2007,(10S):41-41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交往模式,民主和谐的气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境。罗杰斯认为,课堂内形成某种心理气氛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种心理气氛就是指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认为是师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往过程。建立多项交流模式是课堂环境的基础,它为驱动学生的“内驱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植了肥沃的土壤。师生双方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就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9.
师生心灵接触的桥梁是情感沟通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积极情感交流,能使师生心心相印,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师生间的心心相印,需要一个接纳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德育过程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呼应、共鸣的过程。交往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热情、尊重、要求和期待汇集成学生对班主任的亲近、信任、依恋和仰慕之情。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德育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是道德内的催化剂,是青少年学生完成自我教育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1.
徐继华 《考试周刊》2014,(34):141-141
<正>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心得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进、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一教师尊重学生,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让其选择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1.宽容看待学生的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12.
交往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离不开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必然要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知觉和相瓦作用.教育交往是交往者在教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在一定教育观的支配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满足个体的归属感需要,运用教育影响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情感互换的过程.教育交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师生交往最经常、最富有教育意义,最能体现教育交往特色.师生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赵晖 《现代语文》2010,(4):54-56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前提下,共同尊重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教学民主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积极、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认知与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展现,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我们之所以提倡教学民主,一方面,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另一方面,这是由现代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实质在于构建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理想师生关系。高校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师生是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知识传承、知识创新的平等互动的同伴式关系。构建有效教学视阈中的高校师生关系,需要树立教学学术观,将教学作为学术事业对待;需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理解与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加大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建立在教学交往的基础上,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制约教学效果、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的作用。它的优化应建立于教学交往之上,以平等为前提,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以民主为原则,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对待学生应客观公正;以沟通对话为途径,进行真诚的交流;交流要充满爱与包容,师生双方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中,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被看作是整体的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的,双方在认知上进行沟通的同时,情感、人格等方面也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师生从首次接触逐步发展到形成相对稳定的交往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除了教师的态度外,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即师生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等心理成分。教师了解和认识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注意利用这些…  相似文献   

18.
要面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有情感意志方面的影响和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生成土壤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愉快乐学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为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只有学生把你当成朋友时,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教师生命主体与学生生命主体互相沟通、互相融合的关系,是一种生命共在、相携成长的关系。它强调师生生命的关怀与保护,尊重与欣赏师生生命个体的自由表达,注重师生生命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融通,追求师生生命的相互创造与共同成长。在师生角色方面,要由教师单一主体性走向师生主体间性;在教学方面,要由教学预设走向教学生成;在师生情感方面,要由淡漠走向互相关心;在师生交往方面,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