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伟 《初中生》2006,(33):63-64
他是一个敏感的人,敏感的人往往很容易遭受挫折. 在与人交往中,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让他思虑再三,不时受着心灵的煎熬,所以他经常受伤.他也不愿意经常待在家里,因为父亲想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在政府部门任职,而他接连让父亲失望.在父亲眼里,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十足的无用之物,所以父亲见到他,经常咆哮着骂他.  相似文献   

2.
阅读大比拼     
[开开心心——阅读]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shuǎ sá).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向正在钓鱼的父亲求助:"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的名字,称之为"八格牙鲁(混蛋)".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偏见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经常任中高年级的语课.在提到父亲的偏见之前,有必要先说说父亲的观念.父亲认为,字是一个人的脸面,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正所谓字如其人.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父亲对他的学生的最高要求.而一个学生若在小学阶段没有把字练好,那他将来的字便没有什么指望了.  相似文献   

4.
我们总是在感恩节庆祝父亲的生日,即使在父亲已经去了一家护理院以后.当我们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个生日时,全家决定聚到一起,为他在护理院里办一场盛大的生日庆典. 父亲是一位讲故事的好手,但是这次我告诉父亲,现在轮到他作出改变,听一些故事了.  相似文献   

5.
总有一些东西,终究是要在风中逝去的. 比如炊烟,比如村庄上空的鸟声,比如父亲,像一朵柳絮,在村庄的枝头上悄然逝去的父亲. 父亲说:我怕黑,我怕停电.父亲是怕无边的黑暗把他给吞噬了,怕在暗夜之中被死神牵住他的衣角.他怕寂寞,他怕冷,因为他怕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去.  相似文献   

6.
公元429年,他出生于河北涞源县.他的父亲一生苦读,却只做到一个小官.7岁那年,父亲开始教他《论语》.深奥难懂的内容让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一个月过去了,父亲让他背诵学过的经书,他半天都背不出来.  相似文献   

7.
"刺猬"是他的外号.在经历了家庭变故后,他变得孤单、无奈、愤懑、冷漠.懂事起,父亲就一直在杭州工作,直到他读初三父亲才调回老家.粗暴的父亲使他敬而远之,而从小无微不至关心他成长的母亲却在他读高一时病故.他接受不了母亲离他而去的噩耗,更接受不了因父亲的不负责任而延误母亲的病情.几个月后,父亲又闪电般地再婚.怎一个"恨"字了得!他恨父亲,他恨这个家庭,他走向了叛逆之路.初中三年都是班长的他,开始了抽烟、酗酒、谈恋爱、打架斗殴……他桀骜不驯,当犯大错时,他的口头禅就是"不要你管"!老师不能管他,同学更是怕他.  相似文献   

8.
蹲着的父爱     
父亲这个称呼很少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因为这个称呼背后的那个人,不但是我童年的缺席者,而且还和母亲离了婚.对于他是否存在于我的世界,我其实没有太在意.一直以来,我觉得,就像我从来没有在乎过他一样,他也从来没有在乎过我. 但那一次,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暑假里的一个清晨,我要离开我上学时寄居的母亲的家,到父亲那里去.我在他们离婚时被判给了父亲.漫长的两个月的假期,我必须在父亲那里度过.对于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见到他后我不知该如何开口,只是傻傻地跟着他前行,跟着他坐进一辆等在一旁的小车.开车的是我认识的张伯伯,他旁边还坐了一个光头叔叔.我和父亲坐在后座.  相似文献   

9.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男人,他的生命中有两件事情是非常关键的:成为父亲和失去父亲.成为父亲是人生的第一次历练,这个时候,他会体验心理的断乳,认识到他的生命不再仅仅属于自己,他会更加富有责任感,觉得自己开始真正长大.  相似文献   

11.
教父亲认字     
假期的时候,我回了趟老家.原以为会是一个轻松的假期.没想到父亲却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我教他识字. 父亲此时早已忻过半百,但在我坚定执着的眼神注视下,我答应了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有这么一个儿童,父亲在远洋轮船上工作,经常出海.在他4岁时,父亲出海前留下一本<走遍美国>和它的录像带给他看.父亲回家后,发现儿子竟能将录像带上的发音和书上的一些单词对上号.  相似文献   

13.
快乐地飞翔     
崔鹤同 《教育艺术》2007,(11):40-41
这是一个特别小孩的故事.他出生不久,便显露出绘画天分.那时他甚至还不会说话.有一次他在纸上画了一幅"作品",递给父亲看,纸上是些缭乱的线条,他语音含混地告诉父亲,这是一种甜饼.对于一个尚未学会说话的孩子,能用图纸表达自己想吃糖饼的愿望,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4.
扇枕暖席     
1.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小孩,在他9岁时,母亲就病逝了,黄香非常悲伤,整天思念母亲,乡郁都称他是孝子。 2.母亲死后,黄香与父亲相依为命,他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饮食 4.白雪皑皑的冬天,天气很冷,黄香就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先把被褥弄暖。夜里,父亲睡得非常舒服,黄香很高兴。 3.他做事很细心,对父亲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夏天的晚上,天气特别热,黄香心想天气这么热,爹爹怎么睡得好呢?于是他想了个主意,拿把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到凉为止。 5.当地太守刘护知道黄香的孝行后,就收他做学生,当时黄香才12岁。6.经过不断努力,黄香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5.
血沥骨     
在唐代,有一个名叫王少元的孤儿。他是一个遗腹子,当年父亲为乱兵所杀,弃骨荒野。王少元长到十几岁,知道事象,小小的心中只有一个悲哀的愿望:他想到荒野中去找回父亲,重行安葬。可是,他生平连父亲的面都不曾一见,其实就算他曾在模糊的记忆里有过父亲的面貌,此刻父亲也已经是没有面目可言的枯骨了。他所知  相似文献   

16.
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一个大企业家。他总认为父亲是不爱母亲的,虽然母亲死后父亲没有再娶。但他同样认为父亲是不爱他的。父亲让他享受着最好的教育,他也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身为人夫,在妻子死时没守在身边,而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这是罪过。他没有给父亲一个申辩的机会,直接“判”了父亲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7.
徐悲鸿1895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教书人家,早年生活甚为艰苦.1942年,他在一幅作品题诗中曾说:“少小也曾锥刺股.”以此来形容他年轻时的艰难生活. 徐悲鸿的父亲是位半耕种半教书的村塾老师,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徐悲鸿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识字,7岁时对画画产生兴趣,就想跟父亲学画.他父亲认为7岁的孩子年纪太小,不肯教,于是他就偷偷地求人画了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后,觉得儿子实在喜欢画画,在他9岁的时候,便让他每天临摹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  相似文献   

18.
父子"情"书     
杨艳 《语文新圃》2007,(1):22-23
他是一个父亲,却是一个近乎绝望的父亲.先后生下的8个孩子都不幸夭折,最大的也只活到6个月.……  相似文献   

19.
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5岁了还不能说话,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有的人还以为他根本就是一个白痴.但是王守仁的父亲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王守仁是有病了.于是,父亲四处寻访名医,只要听说哪里有名医,就派人去请,到王守仁6岁时,终于把病治好了.王守仁病虽然好了,可是因为小时候不会说话,也没有读过书,因此,比起别的小孩,他显得更笨拙一些.有人风言风语:他这么迟才开始说话,当然笨啦!别指望他以后会有大出息!王守仁本来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现在又听到别人这样嘲笑自己,心里更加难受.他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别人都说我笨,我真的很笨吗?  相似文献   

20.
幼年丧母、处在动荡的环境中,这些对于哈希姆来说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父亲用宽阔伟岸的胸怀,为他遮蔽岁月中的寒风,只留下那一片温暖的阳光. 卡马尔·哈希姆是一名12岁的伊拉克小男孩,他在8岁时就获得了多项摄影大奖.几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国家鲜为世人所知的很多场景.他的身边,始终站着一位伟岸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