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大致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只有理解文本,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思想,从三维目标角度去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学生只有充分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的用意,才能不断地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对作者、文本、文本中人物事件的认知通过共享,形成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屈太侠 《湖南教育》2008,(11):10-11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者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沟通、交流、碰撞。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要素之间并非单一的线形结构,而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具体可分为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以及教师与学生对话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凭借,因此教师要准确地解读文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要和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指导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前提下,通过引导,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文本展开的不同形式的对话。它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关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开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文本的读者,与文本的对  相似文献   

7.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原则上,以文本言语为载体而展开的思维碰撞和心灵的多向交流,包括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作者)、学生、教师与编者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对话型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实现彼此视界的融合,并最终实现学生主体自我建构的教学。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好生成性教学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应该充当好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促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有效对话,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0.
对话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在师生经验共享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形态.化学对话教学的实施主要从六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自我反思对话;学生自我反思对话.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某些 (特别是评比的 )语文教学 ,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端还时有表现。在这些课堂上 ,跑来跑去 ,演来辩去 ,花样翻来翻去 ,起承转合 ,热闹非凡 ,实质上却是在进行“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怎样让语文教学走出“空中楼阁”呢 ?一、把“阅读”做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至少有四种 :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此 ,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方位的对话 ,从而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沟通情感、化解疑…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占有优势,就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了课堂交往中的“贵族”,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常常揣摩并迎合教师的需要,沦为了交往的“奴隶”。那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呢?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走出崇拜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的词句、文本的空白处以及文本的冲突处引领学生进行思辨,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生本对话应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占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学生——文本——教师这一平等的对话关系,我们应:在教师与文本对话时,注意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现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生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基于文本解读的广阔内涵,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本期着重就“教师应如何解读文本”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与文本有效融合的解读之路”这两个层次展开讨论,有具体有效的解读方法,有可资借鉴的精彩教学片段,有轻松、隽永的教学叙事。之后,我们还将关注“名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文本解读的误区”等方面的内容,敬请期待。  相似文献   

18.
通常情况下,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如果能在生本对话中有效地铺路搭桥,定会提高教学效益。 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情感,挖掘文本内涵。如,教学《出塞〉,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前两句上。  相似文献   

19.
邢怀梅 《学周刊C版》2010,(10):114-114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地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间又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为首要,因为只有教师真正地与文本进行了广泛交流、沟通,真正触摸到了文本跃动的脉搏、鲜明的主题,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积极地促使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之间展开多元对话。  相似文献   

20.
文本细读,是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作为文本阅读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同时得到思想与知识的升华。而在教与学的相对关系中,教师又具有主导作用,教师的文本细读与带领学生的文本细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鉴于对文本细读的上述认识,本人紧密结合具体教材设计了以下一些方法,以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