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4月1日晚,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自杀身亡。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众多媒体将这则新闻放上了版面的头条,有的甚至还进行了整版的专题报道。这股热潮延续了半个多月。从不同媒体对这一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中,再次引起了我们对公众人物报道的思考。一张国荣之死引起的新闻效应不小。从当天晚上开始,这一消息首先主要利用的是网络、短信和人际传播的途径。从第二天,也就是4月2日开始,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等后来居上,跟进中报道。笔者对从这一期间几个主要地区部分纸质媒体的报道作了初步调查,发现有关报道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北京:在这次对张国荣事件的…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北京各报报道了首都某报一名记者因涉嫌敲诈18万元被捕的消息,死活不肯说“某报”是谁。类似“为同行讳”的报道还看到过不少。看来不得公开媒体名,似是传媒界的“行规”。媒体如何对待同行短处呢?我不把媒体想得多复杂———被人摆平了,如果真那样,媒体可能稿子都不发了。但因是同行,碍于面子,手下留情的事确是有的,要不为什么不敢点媒体的名呢?也可能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谁敢保证属下众多记者不出“丑闻”,以免到时被别人“报复”。新闻界有问题该不该揭,有没有勇气曝光同行“家丑”,这是对每个媒体职业道德的挑战,也是检验媒体…  相似文献   

3.
“一位有声望的人刚刚告诉我,他们干掉了本·拉登,太棒了!”最早发布恐怖大亨本·拉登死讯的是美国前官员厄本的微博,厄本在奥巴马公开拉登被击毙消息前一小时,在Twitter(推特)上发出了这条消息。之后,这条消息引发了爆炸式的转发和评论。 在后来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发挥采访力量强大的优势,提供了自媒体很难提供的独家内幕消息,将拉登之死这一事件层层剥茧,形成了一场新旧媒体的传播共振。  相似文献   

4.
办报讲格调     
办报有没有格调?当然是有的,而且讲究高低、上下、文野之别。比如最近张国荣跳楼自杀的新闻引起了震惊,但各家报纸反应不同。有的是抱着沉痛、哀悼、惋惜的基调来组织报道,但有的竟会抓住此事大炒特炒,甚至越出哀悼、惋惜的范围,宣传得不伦不类。例如4月3日读上海青年报竟看到这样一篇报道,题为《张国荣在戏里  相似文献   

5.
罗大佑:张国荣是一个不愿意看到自己老去的人。 王家卫:他常笑说自己是一个传奇,我们有时也这样戏称他,但没有想过传奇竟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2日,网上传文坛重磅人物金庸"逝世",惊动全国媒体记者,金庸好友倪匡、潘耀明等当晚接到无数求证消息的电话,他们均表示此为谣传,金庸创办的<明报>也明确表示所谓金庸去世是谣传.在此之前,杨丞琳,任达华,琼瑶,刘著,余秋雨等名人不是暴毙,就是自杀,均在网络上"被死亡"了一把."被死亡"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个案,而是一系列虚假的"死亡消息"经网络广泛传播后呈现出极大相似性的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一家地方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大字标题是“原市革委会副主任”某某逝世.作为“文革”产物的“革命委员会”这个机构,随着拨乱反正,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中央还曾明令禁止在一般情况下沿用“革命委员会”这个名称。因此,这条消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市的“革委会”至今仍然存在,只是这位去世者已经去职,故称“原市革委会副主任”。自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  相似文献   

8.
日本新闻媒体对邓小平逝世的反应——一封留日学人的来信(摘编)[编者按]此文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方迎九给导师方汉奇先生的一封信,因信中所述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日本媒体及日本社会动态颇有裨益,故作摘要编发。……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这里报得很快,由于事...  相似文献   

9.
大川 《今传媒》2003,(5):66
这是一出不该发生的悲剧,一出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悲剧。最权威的媒体新华社发了通稿,多家报纸纷纷转载,可见其震撼力之大,影响面之广。 6月21日,大连一16岁少女自杀,起因只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她在日记中写道:“在我的世界里只存在张国荣,我只为他而活。”在此之前,因疯狂崇拜偶像而导致的悲剧已发生多起:去年,浙江一17岁初中生,因没  相似文献   

10.
大人物、知名人物、重要人物、特殊人物等去世,这也是新闻,一般说没有什么争议。但是,他们逝世何时公开报道?做法却不尽相同。我认为,应该死后即报。其消息可云: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地去世。因为,这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应尽快让人们知道。至于其它情况,可另作报道。现在,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经常有死讯迟到的消息。例如,某省一位名人9月15日逝世,当地的报纸到11月23日才公开报道,时隔两个月零八天。再如,有一位老干部于11月9日逝世,该省的报纸到第二年1月6日才报道,晚了两个月。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读报人看了这样的“死”新闻,会作何感想呢?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浏览微信朋友圈,看到不少师友都在转发各地有关读书活动的照片或新闻,突然发现张志强老师发了一条倪波先生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旋即向张老师求证,张老师告知倪先生确实走了!差不多与此同时,吴建华副院长在南大信息管理学院教工微信群也发布了倪先生在今天上午十点离开的消息!一位读书人选择在世界读书日走了!我从去年开始为倪先生做口述史,昨天口述的视频终于处理好了,正想找个时间送去给倪先生看一下,不想今天就得知这一噩耗,可惜倪先生没能看到最终的视频!  相似文献   

12.
1948年11月14日清晨,从南京城内传出:“总统府的国策顾问陈布雷昨日因心脏病逝世,总统夫妇亲往吊唁。”此消息一传开,人们有的惋惜,有的叹息,有的疑惑……陈布雷之死这条新闻,确如鸡鸣寺在落日黄昏时,敲起的第一响钟声,凄凉地震荡着整个南京城。在南京政府中枢更是激起了巨大的反响,给日趋没落的蒋家王朝蒙上了一层阴影。陈布雷死了,蒋介石是痛心的,特别在这个时候,更使他心神难安。“二十多年来之知己”,总统府的国策顾问,猝然去世,怎不令人惊疑?陈布雷不是死于心脏病突发,而是自杀身亡。终于由11月18日《中…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一家地方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大字标题是“原市革委会副主任”某某逝世。作为“文革”产物的“革命委员会”这个机构,随着拨乱反正,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中央还曾明令禁止在一般情况下沿用“革命委员会”这个名称。因此,这条消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市的“革委会”至今仍然存在,只是这位去世者已经去职,故称“原市革委会副主任”。自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还要作这种标题呢?我仔细地读了消息的全文,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原来,这位去世的干部生前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是“市革委会副主任兼经委主任”。“市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现任的副市长。如果说他曾任“副市长”,那是不符合历史状况的;如果只说他担任过“经委主任”,岂不有失其身份?这大概正是这条消息以这种标题和内容见  相似文献   

14.
1907年3月19日,斯大林的第 一个妻子斯瓦尼泽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雅科夫。斯大林当时正关在巴库的牢房里,雅科夫生下后不到8个月,妈妈就染上伤寒病去世了。此后,雅科夫就由姨妈亚历山德拉抚养,直到1921年才回到莫斯科的父亲身边。雅科夫在莫斯科上中学,后来又转到列宁格勒,一边在电站工作,一边在工农速成班学习,后来考进一所学院,想成为机械工程师。就在这时他违背父愿结了婚。  相似文献   

15.
郑实:1966年8月23日红卫兵冲击北京市文联,批斗了一大批文人作家,导致老舍自杀。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浩然:关于老舍之死,你是第一个找我谈的。其他任何人没和我谈过,大家众说纷纭,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郑:我听说是一个叫侯文正的打电话叫来的女八中红卫兵,您对这个人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6.
身处温州这个城市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见识到许多在外地无法看到的怪现象。以温州人的逻辑看,没有好生意与坏生意之分,有的,只是赚钱的生意与不赚钱的生意。这样的思维扩展到杂志领域,造成了温州的杂志没有好杂志与坏杂志之分,有的,只剩下赚钱的杂志。  相似文献   

17.
张全 《新闻三昧》2003,(6):24-25
3月17日,享有世界声誉的我国数学家苏步青老先生以101岁的高龄在上海辞世。由于当日有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人员以及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等重大事件,苏老逝世的消息怎能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呢?按“名人+不寻常=特大新闻”的标准,这应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一般来说,刊登这类新闻发一下新华社通稿就可以了。有个性的媒体却不甘于此,他们在“第一时间”用独  相似文献   

18.
善待通讯员     
任何一家媒体,都有一支通讯员队伍,媒体的版面、时段,要靠通讯员的来稿来支撑。通讯员对于媒体是如此重要,因此,媒体要支持、关心、善待通讯员。 现在想当通讯员的人赶多了,往媒体投稿的人赶多了,任何一家媒体都不缺来稿,纸质稿子堆积如山,电子稿件塞满编辑邮箱,编辑甚至看一遍都来不及,通讯员想发篇稿子确实不易。  相似文献   

19.
身处温州这个城市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见识到许多在外地无法看到的怪现象。以温州人的逻辑看,没有好生意与坏生意之分,有的,只是赚钱的生意与不赚钱的生意。这样的思维扩展到杂志领域,造成了温州的杂志没有好杂志与坏杂志之分,有的,只剩下赚钱的杂志。  相似文献   

20.
2008年2月24日,广东多家媒体对我国游客在巴黎老佛爷店购物受辱事件作了报道,有的在一版倒主打位置刊发新华社消息,有的在国内新闻版就事件的来龙去脉发专题,有的在A叠封底版主打位置刊发通讯,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