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人生论主要有儒、墨、道、法、佛五大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所以本文在探讨的时候,则以儒家为主线,着重阐述它们有关人性问题中的理性,义利问题中的重义,理想问题中的成仁.中国传统人生论在这些问题上都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因此,本文力求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揭示其积极的合理因素,以便我们今天的借鉴与继承  相似文献   

2.
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略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两家都以审美为理想的人生境界:儒家以安乐境界为最高人生境界,道家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是突破现实,超越时空,无所待的逍遥境界.邵雍把儒家的安乐境界与道家的逍遥境界统一起来,追求一种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主要体现在:人生哲学的快乐原则,"造化在我"的本体境界,诗性的风流人格.  相似文献   

3.
如何帮助大学生培养和塑造健康、健全的现代人格,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传统儒家人生修养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本文着重分析了儒家人生修养理论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重视道德建设、突出主体意识和理性自觉精神、崇尚实践精神和力行品质、强调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优良传统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倡导自然、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人生理想论与此有相通之处。发掘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儒家人生理想的现代价值,对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他的人生理论,唐君毅以人心为人生之本,以自觉为生命之原。他提出了“心灵九境论”,追求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他对生与死也不乏真知灼见。虽然唐的人生论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能从中挖掘出很多给人以启迪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理想 ,但不能把人生理想化。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有人把握不好这一辩证关系。如有的人没有人生理想 ,浑浑噩噩过日子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得过且过 ,生命之舟好象水上浮萍 ,漂泊到哪里算哪里。有的人虽然有人生理想 ,但并不正确 ,或是过于追求完美 ,高不可攀 ,无法实现 ;或是格调低下 ,一味追求安逸生活和物质享受 ;或是误把理想化的人生当成人生理想 ,把人生设计得十全十美 ,万事如意等等。这些无不给人们带来困惑、困境和困难。现实昭示人们 ,每一个人都要有正确的人生理想 ,但不能把人生理想化 ,每一个追求美好人生的…  相似文献   

7.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了“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的人生选择是调整入世与遁世人生价值冲突的有效手段。入世与遁世都存在着诸多困惑。整合多元文化精华是升华和超越文学人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学派是一个倡导人们自觉地认识人生并努力地践行人生的思想流派。孔、孟及其后继的儒学诸子始终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一个理想的人生一直是他们在关心人类社会时首先要极力关心的问题。儒学的人生修养理论基于道德人的完美追求,它所展示的人生境界、人生价值、理想人格以及修身要旨,既对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也为现实社会的人们提供了创造壮美人生的有益启示。 一、止于至善─—儒学的人生境界观 儒家经典《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之道,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修身之道。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人人都有天赋的光明德性,但这种德性不能自然彰明,而是需要人为地修明,这就是所谓明明德。在修明天赋的光明德性之后,还要推己及人,让天下百姓都能明明德,使全社会的道德面貌得以日新,这就是所谓亲民。而明明德和亲民都要止于至善,也就是说都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儒学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展现其人生境界的全部内涵的。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人生理想是深刻而复杂的。概而言之,就是通过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完善与自我完成,从而使人生成为有价值的存在,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王充闾及其散文的人生追求的核心,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从出仕起,便开始了他矛盾的人生旅程。他在出仕与退隐间彰显个性,理想与现实间困顿徘徊,宇宙与人生中淡定通达,本文将透过苏东坡词文从这三方面探讨其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儒家那里,道问学和尊德性是统一的,为学和做人是合一的。对宇宙本体的追寻也就是对人生境界的提升。程颐的人生境界理想体现在其道德实践的“自性而行”中。“自性而行”是道德主体的自律命令,体现的是自由意志。而其自由的充分表达是他的“己与理一”的人生理想境界,但是,要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却必须有用敬和致知的功夫。  相似文献   

12.
刘沛怡 《文教资料》2014,(36):72-74
沈从文是一个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作家,中篇小说《边城》便寄托着他的文化品格和人生理想。他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理想人生形式,而残酷的现实一方面让他更加梦想理想人生形式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让他更加失望。作家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揉进了《边城》的人生形式中,揭示了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刻思想内涵,也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春华 《下一代》2013,(8):16-16
人生要有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不能没有的,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理想、信念和追求。一个人能否成功这些东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实这些东西就是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它们甚至超过物质财富对人生的影响,使人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使一个人的一生都很富有。1人生要有理想,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一个人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活得太物质了,太现实了,这样是很累的,也是没有味道的。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古今中外部分文学作品的分析,提出文学是人生的艺术,文学创作通过创造人生意象,解构人生体验,而文学欣赏存在对作品的认同和再创造过程,因而文学欣赏也是解构人生体验,即解剖、解释现实人生体验,构思、构造理想人生体验,从而安抚现实人生。文学创作和欣赏解构人生体验的过程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科》2008,(1):95-98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人生与理想的关系。②理想的作用。③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④理想的实现与人生规划的关系。⑤具体理想的可变性。⑥实现理想的共同道路。⑦学习压力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⑧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说明道家哲学人生观主要特征是现实社会人的异化、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和自然超越的人生理想,在这个哲学基础上指出了道家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审美理想,追求的是一种与不脱离现实而超越现实功利世界的精神的自由、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群我关系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人生论中,儒、墨、道、法、佛各派都不尽相同,但对中国人生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所以,本文着重以儒家的价值取向为主线,阐述推己及人,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刚正不阿,直道而行;诚以立身,公以处世四个问题.中国传统人生论的这些价值取向,虽有不足之处,但其中包含许多合理因素,在今天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品味人生     
浓人的真谛是理想和希望。(希佩尔) 兴所谓人生是一刻不停变化着的。(托尔斯泰) 嵌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巴尔扎克)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塞) 米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炭真诚才是人生的最高美德。(乔臾) 米喜爱人生的人绝不是失败者。〔费德罗) 炭人生好比挑着重担走远路,不要急。 (德川家康) 浓人生是一种惩罚或考验。(斯特林堡) 嵌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 (伯尔) 兴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莎…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认为,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后才是作家。读鲁迅的散文诗、小说、杂文,我们油然生起一种关于人生的立体的感觉与体验。我认为,鲁迅这三个方面的作品解剖了三种不同层面、不同状态的人生本质。杂文直指现实,散文诗则是表达一种人生的理想,小说介于现实与理想之...  相似文献   

20.
儒家历来强调修身,并且把形成道德的自律与人格的建构作为人生的追求。修身不仅是儒家道德的核心,也是实现其人生理想的基础所在。修身要经过两个重要的过程,其一是内省,通过内省,儒家把自己的自在修为与理想道德联系在一起,时刻反省,常常省察,最后修成至高的理想人格;其二是自悟,儒家通过对圣贤文章和经典的研读,把对人生的想法、信念与经典结合而得其之真谛,博学广知,最后成"王"成"圣",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这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需要儒家学者不断地努力和修为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