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婧  李真瑜  林婷 《科教文汇》2010,(14):67-67,76
王维、柳宗元一向被认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渔樵耕读"是他们这类题材的诗作中常见的形象。从这一角度切入,分析二者笔下渔樵耕读形象的共性与个性,有利于我们在重建当时的文化语境、解读隐藏在这种形象背后的宏观文化模式的同时,细致体味王、柳各自独特的人品风神和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2.
老熊 《今日科苑》2009,(15):67-67
读顾晓东近年来的新作,在欣喜同时,亦深有感慨。中国画,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特有的形象语言,在千年的发展轨道上前行。前行必然发展,发展必有各种吸收、试图融汇其他民族的文化使自己更壮大。事实上,这的确是我们中国画的一条前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仲裁 《科教文汇》2010,(28):187-188
大学形象,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一所大学的物质形象与文化形象。大学形象既是大学自身文化创造的产物与基础设施的体现,也是公众对大学文化创造给予综合评价的结果。提升和优化社会形象,建设富有时代感的形象文化,不断完善大学的"硬件"水平,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合肥学院的形象建设,在全面建设、不断创新的宗旨下,从学院形象的定位、理念的规划、先进性的创新以及特色的确立等方面对合肥学院的形象建设进行探讨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国学思想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国学素养在图书馆文化建构中的作用,提出图书馆员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在找书中寻求快乐,从而做到自荐图书的系统性和质量,对提升图书馆员的形象,再造图书馆文化底蕴,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令沂 《科学大众》2013,(8):71+131
古诗《江南》选自《汉乐府》,描绘的是江南水乡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全诗字数精练,诗句生动易懂;课文配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从读中陶冶儿童体会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6.
运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形象策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的形象定位是旅游地形象设计与传播的前提与核心,运城市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在主题突出、系统整合、公众认同等形象策划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地方文脉”、受众感知和定位理念等分析,对运城市文化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与策划。  相似文献   

7.
马向阳  杨颂  汪波 《资源科学》2015,37(12):2394-2403
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提升目的地形象对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管理和规划旅游景区有重要意义。运用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认同理论,构建了基于文化认同、游客涉入度和目的地形象三因素假设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将此三因素作为重游倾向的前因,进一步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方法,以塑造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例,发现游客涉入度与文化认同有正相关关系,两者均对目的地形象产生积极作用,目的地形象正向引导游客重游倾向。同时,证明了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无直接关系,目的地形象在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文化认同要素在游客构建目的地形象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子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子,耕柱子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子是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  相似文献   

9.
大约距今4 000年前,周部族首领公刘带领族人移居至戎狄(今甘肃庆阳),开垦荒地,豢养家畜,繁衍生息。我国农耕文化在此衍发孕育。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延续至今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耕—牛”模式,成为全中国的农耕滥觞。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特定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因素,曾经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当地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无法应对迅速发展的人口经济压力。“耕—牛”农业难以为继,周祖的农耕文化根基发生悄然动摇,耕地农业正在一步步向现代草地农业过渡。庆阳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不仅是周祖时期农业文化的历史回归,更是农业生态适应性变迁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形象招贴设计是城市对外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是艺术与文化的一次完美契合,是让读者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一场视觉盛宴。东台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古称西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境内河流交织,东邻黄海,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海盐文化、渔耕文化、泰如方言和民俗文化等。在东台城市形象招贴设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使其熠熠生辉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在图书情报学中,引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介绍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的基础上,文章以清华大学陈劲教授为研究对象,以读秀图书数据和万方图书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该学者的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结果表明: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符合集中离散规律,与学者写作风格、学者学术研究经历有一定关系。不同文献载体引用数据的引用认同和引用形象可以进一步完善引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快速崛起。文章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文化形象。并以旅游者亲身的旅游经历为基础研究讨论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感知过程,并且借助目的地的角度深度的分析目的地文化形象的传播机制以及传播过程,了解目的地文化形象间的耦合关系,制定文化形象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感知过程和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测量了解过程来加深较大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策将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快速崛起。文章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文化形象。并以旅游者亲身的旅游经历为基础研究讨论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感知过程,并且借助目的地的角度深度的分析目的地文化形象的传播机制以及传播过程,了解目的地文化形象间的耦合关系,制定文化形象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感知过程和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测量了解过程来加深较大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策将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4.
"文化澳门"旅游形象可缓解澳门"赌城"旅游形象的负面影响,提升澳门旅游目的地文化品位。本文以"文化澳门"旅游形象因子和资源载体为研究基点,阐述了"文化澳门"旅游形象的宣传口号设计、核心与重点项目的塑造,并提出了不同主体、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客源市场的形象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余庆英 《科教文汇》2009,(24):133-133
运用多种手段如让学生读儿歌、讲故事、在生活中、形象识字、游戏识字等,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是教育启蒙的核心,教科书构建的国家形象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对国家的认知与认同。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在教科书中构建国家形象也成为大势所趋。该文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和地理五个层面来分析2012年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体现的国家形象,提出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建构国家形象的几点启示:与时俱进,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加强国家形象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增加民族文化内容,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形象包括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企业内部形象指本企业职工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企业外部形象指企业的社会形象,是社会和文化人群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具体而言,企业形象是企业面貌、职工素质、产品质量、经营作风、公共关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在职工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印象,是企业精神培育和双文明建设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素质的整体显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好的的形象的塑造,是企业有目的、有计划、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企业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求生存、图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发明》2009,(8):90-91
姚明投资上海男篮不是短期行为 当老板这个称呼和姚明的形象捏在一起,多少会有些虚幻。在中国这个千年来轻视商贾文化的国度,商人尤其是老板的形象,向来被界定为精明、强势和冷酷。这和姚明投射在人们特别是朋友们心中高大但温和、细腻、重情而轻利的形象,看上去相当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万平 《科教文汇》2012,(17):99-99,134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从多种途径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材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王秋萍 《知识窗》2011,(6X):42-44
"思妇"这一起源久远的文学形象,按历史纵向大致可归为三种类型:承载传统女性精神的思妇形象、作为生命主体存在的思妇形象、沦为男性审美客体的思妇形象。思妇形象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具象化,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折射出女性在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男性审美观的规范下逐渐形成固定模式,生活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向男性理想化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