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弓 《老年教育》2011,(3):46-47
在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汉代曾出现两个非常有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据《后汉书》载,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这时“父母”一词已有了地方官的含义。宋初王禹俑《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  相似文献   

2.
隋代曾在乐山为官的赵昱 ,因治理水害 ,深得民心。在他死后 ,首先是地方民众将其“事为神明”,其后是最高统治者的利用和不断封赐 ,加之历代地方官的敬奉 ,更重要的是赵昱出身道教的背景 ,使其逐渐由一个世俗地方官变成了一个能降妖避害的超乎自然的“水神”。“水神”赵昱 ,不仅是乐山水文化的一部分 ,而且是四川乃至中国水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从古到今,鹦鹉学舌的出色本领,引起人们的莫大兴趣。相传唐代时,长安富豪杨崇义在家中被杀,地方官到他家中踏勘,一只笼中鹦鹉忽然开口说话,念叨一个姓“李”的姓名。地方官心生疑云,一查,李是杨家邻居,便带来盘问,果然是凶手。鹦鹉因报案有功,被唐明皇踢了个“绿衣使者”的封号  相似文献   

4.
作为主管台湾民政的地方官,理“番”是台湾道台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清前期各任台湾道台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番民”问题,如抚绥“番民”、革除杂派、解决番地流失问题、推进“番民”教育等,这些措施对推进“番民”的汉化进程、缓和汉“番”之间的矛盾、维护台湾的稳定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元代“社”制与儒学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制是具有元代特色的社会基层组织,其与儒学教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社”的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社长的日常教化职责和“上通下达”的沟通职责,以及元代地方官以“社”为单位深入“社”内劝农、兴孝悌和办学校上。“社”制对于元代儒学教化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葡萄牙人自16世纪中叶通过贿赂明朝地方官,得以入居澳门,至晚清,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继而获得了统治该地的“法律依据”,基本确立了今天澳门的地理范围,其后果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7.
教学《西门豹》一课,临近尾声,一学生提出质疑:“老师,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活抓上来,而是假装相信迷信,再惩治他们?”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五册里马南邨的《事事关心》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由湖北教学研究室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练习册,把这个句子作假设关系的二重复句处理.即: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  相似文献   

9.
哑对两则     
杨日红 《现代语文》2005,(12):45-45
张玉书巧释哑对据说清代张玉书常在同僚面前夸耀自己的家乡镇江是风景秀丽、文人荟萃的历史名城。一次,张陪伴几位同僚到镇江游览,他们在地方官的陪同下,游览了名刹金山寺。有位同僚想考一考镇江人的文才,指着寺旁的一座高塔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并向陪同人索取下对。镇江地方官搜肠刮肚,苦无佳对。此时的张玉书“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游览结束,朝中官员乘船离去,地方官站在岸边向他们挥着右手送行。张玉书见状大喜,拊掌对同僚说,你们看,送行的人对出了你们的下对。并放声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他还解释说这是镇江人的…  相似文献   

10.
诚实的晏殊     
晏殊(yan shu)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十三四岁时,就以博学多才出名,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晏殊来到京城,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清末学务场域的考察,发现地方社会中的废科兴学活动是一场权力角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层士绅的权力体现了强劲的扩张态势。处境困窘的地方官联合生计被夺的下层士绅进行了猛烈的反击。研究表明:在清末,地方官失去了在地方社会的占绝对优势的支配地位;将士绅想象为具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和共同的文化生活,因而一味地采用整体化研究方式,不足取,“上层士绅保守下层士绅激进,”这个流行的说法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2.
北宋的官学系统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在庆历、熙宁、崇宁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中.地方官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由于朝廷对其发展的重视,到北宋末年,地方官学已相当发达。北宋地方官学从教师选聘、学生管理、教学方法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此后地方官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对北宋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隋炀帝,名杨广,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暴君,他骄奢淫逸,建东都、筑宫苑、游江南、征高丽,滥用民力,使服役之人“死者十五六”,“耕稼失时,田畴多荒“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又残酷地镇压反抗的人民,规定“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地方官“各专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宋廷制定了严密的考课制度,定期对地方官员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考评,并由中央的具体部门依此来决定对地方官的奖惩,使地方官的升迁罢黜在层层牵制下最终集权于中央.考课制度加强了宋廷对地方的掌控.以维护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制度,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和等级授职体制下人治的因素,在执行中出现了许多弊端.用意良好的地方官考课制度,在实际执行中扭曲与失效,给宋代地方政治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地方判牍中充斥着大量诬告案,对此,法史学界一直有这样的解释,所谓“为图准状而诬告说”,但此观点尚有值得商榷的余地,解决之道在于回答“什么是诬告”。通过考察清代地方判牍发现,地方官话语中的诬告与中央规范层面的诬告认定上存在不一致性问题,地方官话语中的诬告有非规范的一面,有时只是一种事实表达,当诬告的是轻案时,对后果、情节和主观方面的表达多有忽视,其目的在于进行话语威慑,使一方息讼;而诬告的是重案时则趋向中央规范层面,定罪上会依照律例之规定,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告诉后引虚、危害后果或情节严重性等方面,继而从轻发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宋廷制定了严密的考课制度,定期对地方官员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考评,并由中央的具体部门,依此来决定对地方官的奖惩,使地方官的升迁罢黜,在层层牵制下最终集权于中央。考课制度加强了宋廷对地方的掌控。以维护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制度,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和等级授职体制下人治的因素,在执行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用意良好的地方官考课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扭曲与失效,给宋代地方政治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川隆昌被誉为“中国石牌坊之乡”,现存17座明清时期的石牌坊。古驿道、移民大族、地方官僚、隆昌青石、民房与牌坊的关系这几个恰到好处的因素共同构成了隆昌蔚为壮观的石牌坊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汉代地方官制的演变考订牟子《理惑论》所载一些官衔与史实并无出入。并从汉语方言的演变、“浮屠”与梵文间义的对应及“佛”字古间古义的变迁三个方面,说明牟子《理惑论》是梵文Buddha译为“佛”始于广信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9.
地方官是促进区域社会农业科技交流推广的必要中介。清代四川相当一部分外省籍地方官对辖区农业着力经营,不失时机地引进、推广新的作物品种,使农业技术更趋精细化,并推动农业科技改良组织的建立与农业科技著作的编撰、刊印和流布。四川一些农业科技也藉地方官之力传播到省外。地方官通过科技交流推广以发展农业文明的历史传统,当进一步总结发扬。  相似文献   

20.
上计制度在南北朝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考课地方官员的作用,对隋唐的朝集使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史家马端临所谓魏晋以后“州郡无上计事”之说是值得商榷的。上计簿和上计吏的活动是考课地方官的重要依据之一,上计制度本身也是考课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