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公立学校法人化是适应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但学校治理缺乏与事业单位法人身份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学校为追求私益过度参与市场交易,不仅冲击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也暴露出法人治理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因公益性对均衡发展的要求,公立义务教育学校宜暂时回归政府部门下属机构的地位,并据此重新分配学校与政府的权责。  相似文献   

2.
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法律制度存在一些不同,但总体上,两类国家的公立中小学多数不具备法人资格.在大陆法系国家,唯有法国的高中属"公法人",但这种公务法人是仅具有部分权利能力的准"公法人".而在英美两国,英国仅有直接拨款学校享有法人资格,其它学校均依附地方教育当局,无法人资格.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应在公立中小学中实行"去法人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教师聘任制存在法理不清、实践中难于操作的情况。从我国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具有公务性的显著特征出发,针对政府和学校对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实际,创新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任用方式,构建教育公务雇用制度有其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涛 《教育探索》2011,(10):102-103
我国公立高校产权制度的缺陷首先是学校的出资主体不明确,而实践证明,产权界定越明晰,产权主体越明确,交易成本越低,效率越高.实现公立高校产权的明晰,要廓清两个问题:即明晰所有者,界定财产所有权,实现所有者职能;建立法人制度,实现法人财产权,激励和约束法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自设立之日即存在着各种矛盾,学校法人主体地位不清、政府干预过度、配套制度滞后、政府和学校之间产权界限模糊,使高等教育传统理论在我国大学发展中遭遇碰撞,高等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法人权利与政府行政权力、与社会力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高等学校法人内部也存在诸多困惑,大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传统在我国本土化发展与适用中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学校法人各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与权利运行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我国高等学校法人内部权利配置失衡与运行紊乱,导致高校权力高度集中、监督机制的弱化、学术权力萎缩、经济犯罪案件上升和教育收费的失范。建立公立高等学校监事会制度,从外部对公立高校的运行进行监督,有利于国家高等教育公益性目标的实现,促进高等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7.
公立高校银行贷款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研究了我国高校银行贷款的决策权利配置和还贷责任分配的法律问题。由于公立高校预算约束是软的,如果赋予公立高校银行贷款的独立决策权,必然导致学校贷款过多、支出随意等现象。高校银行贷款的决策权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必要时政府应该取消高校法人的这种独立决策权。公立高校法人没有充分的独立的财产支配权,公立高校不能破产,政府必然补充承担高校法人银行贷款的连带责任。应该完善法律,进一步明确高校法人享有的民事权利、承担的民事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立高校法律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法律将公立高校定位于事业单位法人,仅具有民事主体身份,而未有行政主体法律身份,该定位不利于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全面保护,不利于对高校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故应尽快确立我国公立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我们可以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务法人”理论,将我国公立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确立为“公务法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民间资金进入而引发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公立教育资源的重整,引领全国许多地方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公立教育资源重整探索,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多种“模式”,既涉及到学校运行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层面,也涉及到办学体制层面。研究民间资金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公立教育资源从而引起公立教育资源重整这一现象,能够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立教育改革,以及推进学校运行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一、公立教育资源重整——政策脉络我国对民间资金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公立教育资源,从政策上…  相似文献   

10.
法人治理背景下公立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我国公立高校的法人地位是公立高校获得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和独立开展各种民事活动的前提,也是重新厘定公立高校与政府间关系的基础。与私立高校相比较,公立高校与政府联系更加紧密。在法人治理背景下,要重新界定公立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就要排除行政干预对办学自主权的过度干预,充分保障公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政府应从改革对公立高校的拨款制度和评估制度入手,将政府拨款与办学质量挂钩,实现评估制度的规范化,充分发挥这两项制度对公立高校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约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法人行为能力的内因有三点 :一是法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特点的突出使其处于困境 ;二是权利和义务具有不对应性 ,限制了行为能力 ;三是生存和发展不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制约行为能力的外因有多种 ,主要有三点 :一是教育政策的调节能力有限 ,二是法律不完善 ,三是教育社会化趋势的负面影响。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增强行为能力 :一是把好资格关 ;二是理顺关系 ,明确责任界限 ;三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四是优化办学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立大学存在事业单位属性和法人身份共存的困境。法人定位不明确,造成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举步维艰,其根源就在于单位制度对大学组织根深蒂固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法人制度建设的不完善。透过单位制度属性困境溯源分析,单位制度本身对大学组织定位就有负面作用;透过法系视角分析,并借鉴典型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公立大学法人定位的理论与实践,公务法人或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对我国公立大学法人重新定位应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传统观念将教育公益性等同于学校的公益性,否定民办学校的营利性是根本原因。为明确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在既有的法律框架内更好的予以规制,应该将其分为投资办学型和捐资办学型两种,前者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特殊行业公司法人,后者属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基金会法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公共政策“城市偏好”的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城市所有,其结果是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两者在办学条件和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并有持续拉大的趋势。这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既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实现,也制约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对影响公共资源在城乡间进行分配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教师政策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公平和合理配置,进而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等几种典型的提法.这些提法虽有其时代性和针对性,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它仅仅提出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没有解决成为一个人的问题.事实上,"成人"问题恰恰是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性、普适性和人本性要求.同时,"成人"所提供的丰富内涵和儿童所具有的可塑性、生成性、开放性和关系性等"成人"基础,也为义务教育"成人"培养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成人",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且也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是个体生理"成人"、心理"成人"和社会"成人"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财政制度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完善和改革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需求。现阶段我国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三种需求,基于公众需求构建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模型,是改革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国实际,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完善教育财政政策的检测与评价体系、制定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规范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定向于均衡的学校拨款方式和完善学生资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在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中,法人和自然人一样也应享有专属于自身的债权,这既符合法人制度和代位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又具有现代民商法的理论依据.专属于法人的债权有其特定的范围.探讨并明确该范围对立法、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国学校教育受各州学校法调整.学校法主要规定学校的任务、举办者和法律地位、学校教育分类及其学校类型结构、义务教育及其学校教学活动、学校各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学校人事和财务以及国家对学校的监督等.立法旨在对公立和非公立学校自身及其各种法律关系进行规范,并注意到学校内部与外部事务之区分.学校法中既无立法目的之规定,也无责任条款之规定.  相似文献   

19.
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一种权利的差序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家长择校权利的实现,大多数遵循的是差序原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政府改变最初对择校限制的态度,转而制定政策让择校成为现实.择校权利的实现依赖于经济条件、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法制的完备.在我国,对待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择校政策的制定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多中心治理与我国义务教育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治理理论是当今西方学术界最流行的理论之一。治理理论的多中心体制在我国义务教育治理中具有适用的合法性。但多中心不等于无中心,在义务教育治理中各中心之间应保持均衡,并突出我国政府在多中心体制中责任的主要性。这种主要性表现在相互统一的两个维度上,即保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保证各地方义务教育在发展力上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