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阂,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9,(26):29-29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杨启华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成人的意愿和设计,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德育活动的内容多源自于成人的视阈,空洞、抽离;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与表演化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德育活动的虚假与对学生的规训;德育活动追求学生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体验,使发展与享乐对立。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以游戏精神改进学校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德育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一种关涉人的生命生成的教育活动,是生命个体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德育应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这既包括在德育的内容方面应呼唤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关爱,又包括在德育实施中应倾注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一种制度性存在.学校德育是一种追求道德自由的制度性活动.制度安排是学校德育的维系与架构.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制度安排可为德育活动提供价值导向、节约教育费用、规范教育行为以及形成教育秩序,是促进学校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幸福感对于德育实效性问题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动力,有助于德育的知情统一和知行统一。从德育功能、德育内容、德育方式三方面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加强幸福感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17):208-209
德育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校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德育主题,安排相应的德育活动。学校德育活动要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生态德育”是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策略。生态德育,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人与家庭的和谐统一。通过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自我接受教育;通过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自我受到熏陶;通过家教活动,不自觉中接受爱的洗礼。实施“生态德育”应坚持的三个原则:一是追求发展性,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在德育方面,他强调教育中精神的唤醒,强调自由自主与自我负责,强调主体问的交往与对话.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实践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德育内容应该从高度预设和整齐划一走向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而动态生成;德育模式则应从教师的灌输外塑走向学生的自主建构;德育目标则急需从培养听话服从的人向培养自主发展、自我负责的人转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学校德育不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而且要求学校德育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学校德育不断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又要求德育活动社会化;同时德育管理要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活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课堂教学应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探究中不断满足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地实现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