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教学过程中,要以“情”为纽带,以爱为基础,用真情爱意感染学生,进而引发学生入情、入境、会心、专一地去学习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通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必须首先赢得学生的亲近、爱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足以让学生信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青年教师如何使学生信眼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爱学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奉献给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感…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激活?说白了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感染力———称“艺术感染力”、“文学感染力”都未尝不可。教者的“说”、“写”、“读”、“演”、“激”的功能,艺术地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乐意地、自然而然地去品、去谈、去思、去玩味其中之韵。有一个成语可以很好地概括如何“激活”,那就是“厚积薄发”。教者固然要有扎实的根基才能现身说法,但反过来,是不是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根基就形不成观点,就不具备任何说法的条件呢?非也,教者应当“厚积”,学生是“薄积”,让教者的“薄发”去引导学生的“厚积”。我主张拿出一堂课的四分…  相似文献   

4.
赵民强 《教书育人》2005,(11):63-63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  相似文献   

5.
用爱心去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本职工作之心。当今时代要教好学生得讲究方式和技巧,这么多技巧都要从教师本身的内心深处发出来的,简单说起来就要有“爱生”之源,在我们乡村小学里实施“爱生”之源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感到,像因材料施教一样,爱也应该“因生给爱”,由此本人在十几年教学工作当中归结出来以下十法: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学生难教,教师难当”这是教师们真实的惑受,也是教师们深深的焦虑。的确,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的素质要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怎样做才能牢牢地把孩子们吸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任务呢?其实.孔圣人早巳给了我们秘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的名言,为大家所熟知。在儒家传统看来,教者传道最为重要,是教育的核心。授业与解惑,固然也是教师的要务,但不及传道之重要。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者,能传道之师也。  相似文献   

8.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王敏教学观探微王敏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教学界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其言外之意似乎是教师只要拥有知识,就能把教学工作做好。当然,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教师是无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重任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纪实一天下午,教者走进课堂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带一把剪刀和两只蛋壳来?”学生们都一齐举起小手。教者说:“好!我们今天就用蛋壳来做桥墩。”随后教者揭示了一幅类似蛋壳的桥墩图,并让同学们细细观察。接着板书了写话题目——蛋壳桥墩。教者问:“我们怎样利用蛋壳来做桥墩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们要把蛋壳做成和真的桥墩一样。”“我们要把蛋壳剪开。”“我们要把蛋壳剪得和真的桥墩一模一样。”教者:“同学们都说得对。那么怎样剪蛋壳呢?”  相似文献   

10.
滕如焘 《中学文科》2007,(12):65-66
作文教学强调德育渗透,教者应做到“传道”于“授业”之中,文道一体,有机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自觉地寓思想教育于作文教学中,并努力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道德品质。古人说:“感人者,莫先乎情。”“为良师者,赖其仁,非教术也。”没有教师的爱,学生好似幼苗没有阳光;没有教师的爱,学生的身体、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区分为真爱和假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这是一种要把你认为是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献给学生(不是献给某个人,而是献给集体)的愿望,是努力使学生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也达到和我们同一水平的愿望。”真爱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诚”。真爱…  相似文献   

1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是根据小语教材的实际内容而定的。怎样传道、怎样授业、怎样解惑呢?那就是要教之以法,以法传道,以法授业,以法解惑,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这样既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又触类旁通,高速度提高教学质量。小语教材内容多,教师教学费力费时,学生学来吃力。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了教一段带几段,完成一篇的教学,教一篇带几篇,完成一组的教学方法,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教学中内容较多,学生负担重的问题。教一段带几段,完成一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李萍 《教育现代化》2006,(11):70-71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求知、释疑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协调好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研究,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前要用“心”去备课;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等教育教与学结合点的研究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求的是知识传授,正如大学者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白了就是灌输。在一般人眼里教学,也就是教师来教,学生去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学案设计的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打破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拥有无穷的创造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案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具体化,学案设计要立足于学生“易学、想学、会学、乐学”这一根本。在准备学案时,不是首先考虑教师要教什么,怎样教,设计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然后再考虑怎样让学生配合自己;而是首先要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学生克服,  相似文献   

16.
“教”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学会”、“会学”。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师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学生“会学”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教师节庆祝会上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更应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教育,真正起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完成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传道”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人、影响人;“授业”即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业务本领和职业素养;“解惑”更是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科学的教学方法、耐心的教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训能”,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训能。一般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其结果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依赖性强,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显然没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建立一种“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必须破除“教师中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发扬教育民主,强化服务意识,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