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源于西方的现代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深深扎根于人文主义的传统之中。"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潜能发展和增强","强调身心二分、心先于身"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基本主张。现代教育实践的展开及其演进正是建立在这些人文主义的教育信条之上的。然而,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正在引发的变革,现代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后人类时代。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实践正在遭遇新的时代境遇的挑战,重审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势在必行。基于后人类时代视域,借鉴后人类哲学话语,展开对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批判并尝试建构一种后人文主义的教育学思路,其基本主张为"从人类中心到万物共生的教育视角转换""从人的增强到人的完善的教育理念回归"以及"从身心二元到身心一体的教育原则重构"。  相似文献   

2.
张夏法 《教师》2010,(30):120-121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怎样达到和谐统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教封改革的人文主义方向;课堂教学的人文主义方向:师生关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相对的课程流程与倾向,它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课程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世界课程史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曾有过结盟与对峙、分离与整合的复杂历程,最终,二者由对立走向统一,形成了科学人文主义,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要。因为人类在战胜自然获取极大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需要获得精神扩展与人性的张扬,在两者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生完整的价值。用科学人文主义的观点设计课程,既重视科学知识又重视人文知识,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价值和目的,把各个学科与人的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使人文教育、精神陶冶成为课程的主旋律,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科学精神,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怎样达到和谐统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教材改革的人文主义方向;课堂教学的人文主义方向;师生关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艺复兴晚期的重要作曲家拉絮斯,所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回声》,不仅在创作手法上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同时在深度挖掘情感的追求与音乐形式呈现之间的密切联系上也充分体现出了人文主义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时代、人与社会是以和谐为美,歌颂了以人为本才是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重要派别——学衡派的领军人物,吴宓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道德与人格论。在融合了美国白壁德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后,他认为只有在道德的约束下,人的本性才不至于走向欲望的极端,人类才能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物质文明与现代文明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概言之,即借助于道德,使人的内在与外在趋于理想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与浓缩,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以人的生存现状、文化教化为视觉重点.奥林匹克运动以西方的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石,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传递人类的人文教化为目的.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和谐性.文章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剖析这种特性,旨在以北京奥运为切入点,推进东西方人文思想的和谐互动;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思想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瑰宝,本文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进行了归纳,详细分析了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思想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英语教学的人文化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与浓缩,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以人的生存现状、文化教化为视觉重点。奥林匹克运动以西方的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石,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传递人类的人文教化为目的。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和谐性。文章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剖析这种特性,旨在以北京奥运为切入点,推进东西方人文思想的和谐互动;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