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于去年年底公布年度报告称:2001年全世界有100名新闻从业人员殉职,创下6年来最高记录。现在让我们看看具体情况:在阿富汗战场美英联军空袭阿富汗前,“记者战”就在阿富汗周边国家先行打响,一些记者在临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地区安营扎寨;一些胆大的记者,干脆乘坐阿富  相似文献   

2.
透析“半岛卫视”的异军突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 9·1 1袭击、美英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神秘的本·拉登录像带 ,卡塔尔半岛卫视在短时间内的名声鹊起 ,令整个国际传媒界感到震惊。“Al-Jazeera”绝不是一个纯粹的话题———本文以个案分析的形式入手 ,揭示了半岛卫视“一战成名”的台前幕后 ,并对这出“媒介神话”背后的种种力量的博弈进行了深入剖析 ,从而对当今国际传媒的功能和角色提出了追问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主义国家,几乎一切都是商品,都可以用钱来买。新闻机构用钱买新闻,由来已久。有人把报纸购买新闻都泛称为“支票新闻”。美英新闻学则是给“支票新闻”作了一个界说:一个新闻机构购买新闻事件的主角(或参与者)所撰写、口述的新闻故事(包括日记、自传等)的版权,独家加以刊登(广播)。因而可以说,“支票新闻”有广、狭二义。本文  相似文献   

4.
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和阿富汗战局的延续使得国际新闻日趋低迷的市场再次涌起了热潮。一时间,以国际新闻为主的报纸成为零售市场的宠儿。但是,诱人机会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媒体普遍陷入了报道阿富汗战局的争夺大战中。马克斯韦尔·E·麦库姆斯曾经用“相对稳定原理”来解释这种媒体间争夺“大饼”的竞争。这一原理认为,人们花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头一年,国际国内突发性新闻事件不断。国内方面,先后发生了“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集体自焚事件、石家庄特大爆炸案、中美撞机事件。全国系列烟花、煤矿爆炸事件、南丹矿井透水事故等;国际方面,印度特大地震造成2万余人死亡、美国潜艇撞沉日本渔船。尼泊尔王室血案、美国“9·11”事件、美英对阿富汗动武、巴以冲突急剧升温、印尼政局动荡、俄客机远东失事等重大突发性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02,(2):25-26
10月7日,世纪第一战在美国对阿富汗空袭的炮声中打响。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闻宣传大战也日趋白热化。正如战争本身的“非对称性”一样,这不仅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及其盟国对一弱小群体的军事打击,也同样是超级发达的美英媒体和极其弱小的阿富汗新闻传媒之间的生死较量。  相似文献   

7.
“吕丘你好……请告诉我们此时当地的情况!”自美英对伊拉克开战以来,打开电视听到这一句问候,全世界都知道:这是凤凰卫视的声音;“五一”国际劳动节,在“非典”肆虐的北京,我们又见到了这个熟悉的电视画面:吕丘露薇,北京报道!吕丘露薇的作为让人沉思。自己是一名军队基层报道员,想起有的同志面对着一大堆材料和文件从中“找”新闻的窘境,回忆起读到一篇假消息时的那种恶心和厌恶的心情,反思一些报道员感觉无事可写时的牢骚和埋怨,面对这位同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娇弱女子———吕丘露薇,心底油然而生的除了钦佩,还有惭愧。脚底板下出新闻,这是…  相似文献   

8.
1999年尚未逝去的时候,不少传媒,包括一些权威的媒体,都纷纷评出了“一九九九年十大国际新闻”。这种“十大新闻”的“早产”,在以往都因本年度再未发生其他重大的新闻事件而得以“盖棺论定”。然而,在多事之秋的世纪之交,十大国际新闻的先行评选,似乎被不大不小地尴尬了一回,因为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任命普京为代总统。如果叶氏赶在评选十大国际新闻以前辞职,它是否就会被纳入有关专家的视野而有幸当选? 我非国际问题专家,对十大国际新闻评选的标准也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9.
外国并无“新闻漫画”一说,这词儿是由我国首先提出,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所谓“新闻漫画”,顾名思义,自然指的是反映新闻动态或事件的漫画。其实,在讲究新闻性的外国报刊上,有许多漫画也是“新闻漫画”。日本所说的“时事漫画”,也就是“新闻漫画”,因“新闻”和“时事”毕竟具有共同的内涵。五、六十年代时,在我国书报中,也常见“时事漫画”一词;在本世纪初,我国刊物上已出现“时局图”,与后来所说的“时事漫画”或“新闻漫画”的含义相似。而美英报刊所发表的“社论漫画”(Editorial Cartoon),尽管表达了形形色色的政治观点,内容题材也相当广泛,但大都作为新闻印刷媒介传播信息的形式之一,故亦可视为“新闻漫画”的别称。  相似文献   

10.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11.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后,播放“国内新闻”时,电视屏幕上有时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91年以来,“非洲之角”索马里一直陷入饥馑和战乱之中,成为国际新闻界关注的“热点”。1992年底多国部队在摩加迪沙登陆和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受挫,都被世界上有影响的通讯社和报刊评选入当年的“十大新闻”。 重大新闻事件往往离不开重要新闻人物,风云变幻的世界“热点”则是孕育培养国际“政治明星”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亮出“新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开报纸,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新闻的世界展现出万木争荣的新生态。仅从新闻的分类看,在按传统习惯命名的“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的身旁,蓦地生长出一茬接一茬的“新品种”,着实是摇曳多姿,生机盎然。 雨后春笋般的“新品种”,鲜活灵动,令人眼花缭乱,有的突出报道层面,有的着眼采编手段,有的强调新闻特质,有的追求内在韵味,构成了新闻多元繁复的万千气象。 “新品种”自然有种种不足,甚至命名缺乏科学性,你想说有的是故弄玄虚或牵强附会都不无道理。但“体无常规、言无常宗”,这种命名也具备“符号学”的意义,旨在标示一种新闻创新的指向,也方便读者选择和切入。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反恐怖战争与新闻传播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来袭击。10月7日,美英开始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目标进行空袭,由此揭开了这场被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称之为“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涂晶 《新闻世界》2012,(5):235-236
每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历年来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就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国际问题发布.新闻和阐述立场,还是塑造我国形象的重要平台。本文着重分析了杨洁篪外长今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01年9月,美国“9·11事件”爆发,10月7日,美英对阿富汗塔利班展开军事打击。世人的眼球首先锁定的是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但这一次,CNN让观众失望了。正当此时,名不见经传的海湾小国卡塔尔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横空出世,使CNN黯然失色。以至于人们将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为“海湾的CNN”,“阿拉伯的BBC”。这的确是令人震惊和值得深思的。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一直苦于在国际传播领域受制于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一向被认为是在各方面都微不足道的弹丸小国的电视台,何以能异军突起,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拟探讨这一问题,并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写新闻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对遇到的每一个新闻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新闻也是这样,每一个新闻都有它不同与以往的地方,记者要做的就是写出新闻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每天播发的上百条国际新闻稿件,都有其相应的新闻价值,其中的国际问题专稿,地区问题分析,燕人物传略,档案,综述等,更是当今报刊争相摘载的“香饽饽”,众所周知,国际新闻既增强了科学及多寡,又反映了编辑“视野”的水,然而,各类纸界媒体的办报方针不同,对国际新闻的采用,编辑形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陈俊峰 《新闻前哨》2003,(12):60-61
半岛卫星电视台由卡塔尔政府在1996年11月斥资1.37亿美元组建,总部设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拓宽阿拉伯人视野、更新阿拉伯人观念为宗旨。2001年,“半岛”在阿富汗战争报道中异军突起,连CNN、BBC都黯然失色。在CNN的节目里,以“根据卡塔尔半岛卫视的消息……”为引语的新闻记载了“半岛”的无限风光。但是,“半岛”在伊拉克战争中却没能延续这种一枝独秀的势头,在战后还面临着危机四伏的困境。究竟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局面?“半岛”是否还能重振雄风?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虐待战俘的所谓“虐囚门”丑闻搅动了西方政坛,遭到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尽管和平对待战俘问题已经写进了有关国际法章,但虐俘事件却不时发生不能不引发人们对战争和战俘问题的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