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线档案展览在档案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发布的"修改美国"在线档案展览系列活动为例,分析人性化的设计在展览策划中的实践与应用,并结合我国省级档案网站的现状,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提出档案网站策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展览展品设计通过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不断突破常规、激发想象的跨界表达,成为了现阶段中国科学文化语境中亟需研究的课题,更是科技馆展览展品研究工作的一项任务。本文从艺术创作在科技馆展览展品设计中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入手,对展览展品策划、环境艺术设计、展品造型设计三个方面来解读具体的实践方法。科技馆为了避免枯燥的教化式科学传播,其作为传播美学和艺术的载体作用将会受到广泛重视,艺术创作的融入能够切实提高展览的艺术性、原创性和生动性,赋予科普展览更多可能,也为科技馆自身发展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炼主题”和“如何通过展示内容表达主题”是当前主题展览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它反映了展览主题与展览设计各项工作的关系。本文从展览设计在展览信息传播中的定位出发,以“树”的结构比拟上述关系:文献研究成果及素材是树根,展览主题是树干,展览框架是树杈,展示形式是树叶;以“遇见更好的你”心理学展览的设计实践为例说明:调查研究是提炼展览主题、内容设计的基础,主题提炼须把握好“供需”平衡,且是一个动态的演变、发展过程;并根据展览开发实践,总结了五种主题展览常见框架模式,提出了展览内容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宏大历史题材的展陈设计创作中,全局观是必不可少的。以国家红色主题设计的概念界定和要素构架为基础,根据对党史馆的策展理念及展览内容的分析与研究,从宏观的布局到具体的人事物的表达,致广大尽精微,寻找到以"人"在认知过程中为主导和决定的要素,以实现全因素的沉浸式表达为目标的展陈设计思路,提出"具身认知"的设计理念,它包含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内核的宏观判断并与之一致。因此,通过"具身认知"理念与全因素协同设计模式的结合,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设计创作中的实践为例,从"内容的具身认知""形式的具身认知""手段的具身认知"三个方面阐述具身认知设计方法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践成果,使"具身认知"成为一个在展陈设计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任何类型的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就是一个科学的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内容决定形式,内容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艺术形式的设计,进而影响到整个展览的质量,因此内容设计是整个陈列、展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江琳 《中国博物馆》2015,(1):120-124
关于博物馆展览个性化的命题,其讨论一直比较热烈。多数博物馆工作者认为,博物馆陈列的个性化就是突出博物馆陈列的特殊性,甚至有人提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物是博物馆陈列个性化的物质基础。这种将"展览个性"等同于"展览特性"的观点忽略了个性化展览的本质特征,即创造性的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创造性不仅仅体现在展览设计者身上,且与观众的个性思维活动息息相关。本文认为,创新虽是实现个性化展览的重要手段,但不论是内容设计还是形式设计上的创新,都应以促使观众思考作为展览个性化实践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赵超霖  李陵 《采.写.编》2021,(11):126-128
大型主题展览可以在重要时间节点很好地回顾历史、凝聚共识、鼓舞斗志,而展览主题画册可以将展览成果较为完整地记录保存,将辉煌与精彩变为历史和永恒,真正成为"永不落幕的展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笔者就参与"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大型成就展的筹展工作以及展览专题画册的编辑出版工作,分别从前期准备、全过程参与、经验与启示等方面浅谈做好国家级展览画册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勿庸讳言,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在新时期发展很快。但是迫于赶工程的压力,受制于展览的运作模式,许多博物馆的专业人员疲于奔命,无法将更多的精力用在钻研展览设计上,致使内容设计错误百出,形式设计盲目跟风,制作费用节节攀高,其展览设计水平可想而知。本人认为,提高展览的设计水平是提高博物馆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和对社会贡献率的基础,而做好内容设计更是其中之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主题展开式、学科分类式仍然是目前比较主流和常见的设计方法。要想突破原有这些平面的设计方法,展览设计立体化是一种思路,而借助“二元叙事结构”的手法,就是实现这种立体化的一种利器。本文以合肥市科技馆“WE展区”为例,与大家分享二元叙事结构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的做法,旨在抛砖引玉,为科技馆展览设计做一点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闭环设计是指根据设计目标进行设计后,对已设计完成的方案进行目标确认,以检验其是否吻合并实现了设计目标。科技博物馆主题展览设计中,设计方案偏离原展览目标、原展览主题的情况常有存在。因此,本文在主题展览设计中引入“闭环设计”模式,探讨展览目标、展览主题的制定与实现,并以“宁波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展厅为例,讨论闭环设计在主题展览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当下,部分历史事件类展览有叙事视角同质、图片物证粗糙、设计风格单一等问题,存在千馆一面的现象。历史事件类场馆是记忆之所,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历史记忆,如何挖掘史料、提炼要点、创新展示、持续运维、形成特色,策划制作并运维"不一样"的展览,是历史事件类纪念馆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方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基本陈列"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及主题临展,运用从史料到大纲、文字到视觉、展厅到空间、展览到记忆、开幕到全周期管理的叙事转换方式,以观众分析为依据、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以仪式活动为亮点,坚持提高展览教育质效,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现代展览陈列设计,在追求国际化过程中,民族特色逐渐丧失,所以现代展览陈列设计需要以民间美术为根基,继承吸收优秀民间艺术,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使中国展览陈列设计在世界艺术设计能够独立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展览设计色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是门学问,它在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色彩的理解及联想而合理运用色彩的的说明,阐述了展览设计中色彩的表现方式、展览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语言表现主题及色彩的禁忌等论述从而证明了色彩在展览设计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光的造型设计属于展览形式设计。光是渲染展厅气氛,烘托文物展品的重要手段。用光不当会造成文物展品的损坏,所以在文物展览中光的运用设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的建筑和展览设计,必须建立在对藏品的理解之上,进而形成充分体现展品自身特色的设计风格,这样才能避免博物馆和展览出现"千馆一面"的现象。德国科隆罗马日耳曼博物馆从博物馆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以"物"为中心的设计策略,以核心藏品的展示确立博物馆建筑形式,以大型展品为纽带确立展览流线和分隔空间区域,以展品特性定制光源设计,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博物馆界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博物馆》2009,(3):91-91
2007年9月21日至11月10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300%西班牙设计”展览。展览由100把椅子、100件灯具和100幅海报组成,策展人为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胡里·卡贝拉。展览通过西班牙设计发展的三大主线——家具、灯饰和平面设计,展示了千变万化的西班牙设计作品,同时也使人真切体会到近百年来西班牙对世界创意文化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截止到2017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已经开展了十四届,从获奖展览内容类别来看,第1届到第8届以历史类陈列展览为主;第9届到第14届各类展览百花齐放;从地域分布来看,不单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区域内部各省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可以看出,评审的范围和标准上在不断调整,在表彰优秀的同时,也鼓励了部分偏远地区较小规模博物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展览设计流程往往是保证展览设计水平和展示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相较于国际著名的科技博物馆,我国科技馆在设计建设或更新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根源于展览设计流程的不清晰。本文首先介绍美国富兰克林科技馆最新成功打造的新展厅情况,简要介绍其经历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然后重点引入并分析富兰克林科技馆的展览设计流程,最后分析其对我国科技馆的设计建设和更新改造工作有何参考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原著改编而成的特别展览是让文物与文字同时"活"起来的一种全新尝试。此类展览的策划需要经历跨文本解构(编创)、意象式再现(演绎)和主题性关联(检验)等多个步骤,从而实现从原著到文本、从文本到展陈、再从展陈到主题的三级跳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