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碰撞实验器“验证弹性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是中等工业专科学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必做的实验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按照物理实验教材中提出的碰撞实验器及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实验,所得实验结果误差总是较大。 我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我们所进行的这个实验中,要求两个球进行弹性的对心碰撞,并且两个球在  相似文献   

2.
碰撞实验器是研究物体刚性碰撞的最简单有效的仪器,根据教育部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行业标准,该仪器由平抛轨道和支球柱等部件组成(如图1)。其设计思想是:由高处自由释放的小球沿轨道下滑,在轨道末端与支球柱上的小球发生刚性对心碰撞后,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跌落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实验把平抛运动投影到地面,用测量距离的方法代替测量速度,验证碰撞前后系统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3.
在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直接验证弹性碰撞情况下的动量守恒定律时,系统软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导致实验失败。文中论述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间接验证弹性碰撞情况下的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研究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教材“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学生实验,是用碰撞实验器(J2135)完成的。许多教研和教材编写人员在用这种仪器做实验时发现了不少问题,为此我在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李俊伦教授具体指导下,在该系频闪摄影实验室用碰撞实验器拍摄了不同状态下的频闪照片,现将实...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的目的是: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并求出平抛物体初速度。教材中的方法是安装好实验装置后,使小球由斜槽上的某一固定位置自由滚下,先粗略确定小球经过某一位置,再用铅笔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这一点,以后依次确定其他点;描出运动轨迹。此法从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经常是一节课下来,能很成功完成实验的没几组。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磁悬式碰撞实验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左雨生一、原理:动量守恒定律二、特点和用途:本仪器是为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而研制的,是对该实验的改进。磁悬式碰撞实验器有下列特点:①利用磁悬挂技术,消除了以往因入射球与下支柱相碰而影响...  相似文献   

7.
两个学生实验的改进江西樟树药都高中席桑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高中物理课本,从试用本到甲种本、乙种本直至选修本,都把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甲种本为研究弹性碰撞)列为学生实验。这两个实验,通常都是用J2135型碰撞实验器进行实验。在教...  相似文献   

8.
平抛运动规律实验是高中物理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物理2》对这个实验着重分析实验原理后提供了几个参考方案和探究练习。这样做既有探究又有趣味,但是书中所提供的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1描绘平抛运动轨迹课本中参考方案2(第40页)是这样描述的:利用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如图1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作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的同一位置滚下,钢球在空中作平抛运动的轨迹就是一定的。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位置。书中提供的方法是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如果小球能…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用的碰撞实验器在1989年的两次质量监督检验中,由于碰撞后的动量或动能大于碰撞前的动量或动能(即所谓能量“增生”),而被判为不合格产品的为数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本文就此作一点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早在1700年左右,惠更斯对碰撞问题作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提出了3个基本假设,并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理想实验:设想一个人站在以速度u做匀速运动的小船上,另一个人站在岸上观察。船上的人两手分别拿着挂有相同质量铁球的两根绳子,使两球所确定的直线与船速平行。现使两球以相对于船同样大小的速度一做对心碰撞。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质量相同的两球以不同速度发生对心碰撞后,两球将互换速度。特殊情况下,如一个运动物体去碰撞另一个质量相同的静止物体,则前者静止,后者却以前者原来的速度运动。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 ,对书本上的演示实验稍做改进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或者以身边随手可得的物体作为器材 ,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现举几例 :1 斜面上物体重力和水平物体斜拉力的分解如图 1所示 ,取一塑料插孔演示挂板悬挂在墙上 ,取一导轨 ,使其可绕O点自由转动。安装两个双向弹簧秤D、E ,使它们的塑料杆分别与导轨平行和垂直。手拉一端系在小车上的细线 ,使小车缓缓运动到A为止。在此过程中 ,可观察到E的示数逐渐增大 ,D也有一定示数 ,表明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有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斜面受力的…  相似文献   

12.
原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课本物理上册《研究弹性碰撞》的学生实验,是用等质量的钢球以斜碰方式来进行.所用的仪器是J2135型碰撞实验器.该实验器可做等质量的正碰实验,但不能做不等质量的正碰实验.新编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研究弹性碰撞》的学生实验和乙种本上册《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学生实验,均采用不等质量的正碰方式进行,所以J2135型碰撞实验器己不再适用.为满足新编课本的需要,设计了J2135—1型碰撞实验器,用它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学生实验,比J2135型精度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基础知识,对学生扩展牛顿定律的认识、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研究有关碰撞和打击等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是很容易掌握这个问题,尤其是对冲量和冲力的认识,往往模糊不清。因此,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就成为动量定理教学中的关键。我给学生做过一道简单习题:体重60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他被悬挂起来。已知弹性缓冲时间是12s,安全带长5m,求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在解题中不少学生暴露出来对动量定理的模糊认识,计算结果是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小于工…  相似文献   

14.
在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学生分组实验时,经常出现危险,这主要是没有合理仪器的缘故。从现在所用的仪器看,用铝箔包好金属钠,用大头针在铝箔上扎眼,再用镊子夹住铝箔伸入水中,操作繁杂,反应缓慢,并造成两大不安全隐患。其一,在做实验过程中,钠容易从铝箔中跑出来,使正在聚精会神做实验的学生受到伤害。其二,在做完实验后,对铝箔中未完全反应的钠处理不当,遇上易燃易爆品容易发生灾害,后果难以估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实验不安全隐患,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是关于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及其相互联系的一个纽带。这个实验,对于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发现该实验有两个方面有待改进,现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前,一位初三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刚上化学课时,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感觉真得新奇。轮到我们自己动手做了,一开始还觉得有意思,但做了几个试验后,发现化学实验也挺没劲的。因为我们做的实验在课堂上老师已经做过了,不用做也知道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二册新增的“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两个实验,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然而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觉得这两个实验有些美中不足,即实验内容单调,视野有待进一步扩展。为此,笔者做了一些实验内容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 (必修 )第一册中的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探讨 ,从散见于有关刊物上的改进结果分析 ,仍摆脱不了反图 11煤油层  2水层  3止气夹应剧烈 ,钠粒四溅、危险性大、生成的气体难验证的缺点。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实践中 ,做了如下改进 ,并经反复试验 ,实验效果好 ,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 ,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1)2 操作方法与实验现象(1)按图 1连接好各仪器 ,检查气密性 ,然后打开止气夹 ,从漏斗中依次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煤油及比漏斗内径稍小的钠粒。(2 )当钠粒经过煤油层与水面…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20.
用传感器改进物理实验 ,实现了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 ,避免了由于读数或计算的错误而影响实验结果 ,有利于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上的问题 ,从而继续改进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 ,直到实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 ,便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另外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进传感器 ,让学生接触先进的科学技术 ,了解前沿的科技发展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在给学生讲《熔化和凝固》的时候 ,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研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重点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实验图象。并指导学生用温度传感器改进原来的实验装置 ,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