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桑《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堪称圣母形象。她追求真爱,争取做母亲的权利,她以自己善良而崇高的美德,获得身份的认同,成为妇女争取个性解放的典范。文章通过解读、分析海丝特.白兰及珠儿的形象,探讨《红字》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丁燕 《考试周刊》2013,(57):21-22
《圣经》为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提供了大量的原型和素材,从其代表作《红字》中,可以看到"伊甸园"原型、"魔鬼原型"、"亚当—夏娃"原型、"圣母"原型、"替罪羊"原型,这些原型在霍桑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体现了他矛盾复杂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3.
《S.》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创作的"《红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发表于1989年。厄普代克采用霍桑《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作为人物原型,创作了个性异常鲜明的女主人公萨拉·沃思形象,该形象被赋予了充分的话语权,其丰富饱满的个性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本文尝试从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出发,重新解读该文本,探索萨拉在超越自我价值过程中的人生轨迹,并试图分析她在自我超越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及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郑成英  黄泽火 《海外英语》2013,(5X):220-222
该文主要阐述了《圣经》和西方文学的关系,分析并比较了《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找出了《红字》人物在《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5.
曹军 《考试周刊》2009,(9):42-43
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人物、叙事结构和情节三个方面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正是这些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6.
移植与重构:《红字》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深受《圣经》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色彩。霍桑在《红字》的创作中巧妙地移植和重构了《圣经》中的原型,使小说的人物形象与《圣经》原型形成了强烈的互文性,也因此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罗伯特·勃朗宁的著名戏剧独白诗《我的前公爵夫人》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批评分析 ,旨在阐明这两个女性形象实际上所隐含的从早期文学传统 ,厌女症和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继承下来的两个女性原型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苏雪林的代表作品《棘心》深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引发了她的精神同构。她把慈爱、忠贞与牺牲精神融入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中,使其充满性灵之美。从原型理论角度探讨《棘心》中的母亲形象,可以发现其中蕴涵了圣母、受难者和救赎者等多重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9.
赵莹 《考试周刊》2010,(44):18-19
本文结合西方经典巨作《圣经》故事着重阐释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代表作《红字》中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意境中的《圣经》原型分析,旨在通过深刻挖掘作品原型因素,更深领悟作者深远的文学创作意图和辉煌的文学创作价值.加深理解这部作品蕴含着的广泛而深刻的主题与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这个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的分析,探讨女权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丽  张淑玲  孟倩 《现代语文》2007,(11):75-76
《红字》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它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最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观、宗教观以及他对清教主义所统治的社会的看法。本文通过对《红字》中的原型进行分析来探讨霍桑的宗教困惑及其复杂而矛盾的宗教情绪。  相似文献   

12.
霍桑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红字》一直受到大家喜爱,其中所表现的女权主义倾向也吸引了众多目光。通过对霍桑作品《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的形象分析,阐述女权主义在海斯特身上的体现,并以此探究作者霍桑的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13.
女权主义批评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文学批评方式,它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经验来重新审视文学作品。以女性的体验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和新批评中的细读法来重新解读霍桑的《红字》非常有必要。《红字》中的海丝特是用女权主义评论文学作品时少见的天使与妖妇的和谐统一形象。  相似文献   

14.
莫言作为女性崇拜者,他的作品《丰乳肥臀》从历史学、人类学角度出发,塑造了上官鲁氏这一圣母形象。文章运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理论,解读上官鲁氏的心理历程,分析其承载的爱情、婚姻与命运的苦难悲剧,并依据荣格神话原型理论对上官鲁氏形象进行文化探源,找寻其母神崇拜下的文学投影。  相似文献   

15.
拉斐尔·桑德罗(1483~1520),意大利画家。其绘画成就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齐名,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其代表作主要有《订婚》《坐着的圣母》《雅典学院》《圣礼辩论》《圣塞西利亚》和《西斯廷圣母》  相似文献   

16.
霍桑的名著《红字》出版后曾引起轰动,这与作者为该书精心创作的前言——《海关》的宣传效果是不可分割。试从《红字》创作的政治历史背景,《红字》出版时的商业背景以及《红字》主题可能引发的道德责任三方面入手分析该前言,以揭示出霍桑创作前言的真实目的,是想以政治爆料为噱头,吸引大批读者,提升《红字》销量的同时,通过塑造一个"编辑者"的叙述者形象,巧妙地规避了《红字》主题可能引发的道德责任,从而达到商业文学和艺术文学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与道德间的徘徊──《红字》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辨析李利军传世名著《红字》和《安娜·卡列尼娜》都主张个性解放而又不敢越过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的雷池,它们的主题显得游移不定:它们弘扬的到底是一种道德意识还是生命意识?本文试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荆棘鸟》与《红字》都描写英属殖民地的女性为争取爱情付出的艰辛和体现的勇敢。从时代环境和宗教桎梏角度看,《红字》中女主人公赫斯特和《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梅吉的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他在创作《红字》的过程中深受《圣经》的影响。霍桑通过大量引用《圣经》典故,丰富了人物、情节和主题,并赋予《红字》更多的内涵。本文从小说女主人公白兰的遭遇入手,分析《红字》中的《圣经》典故和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厄普代克以霍桑的经典名著《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为原型塑造了《S.》中的女主人公萨拉,他赋以女主人公主动的话语权,将人物的生活背景现代化,使作品的意味更为独特。本文通过探讨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反叛形式,考察了《S.》中戏拟的意义以及两部作品不同的时代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