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理清了军事武术的内在属性,系统梳理了军事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军事武术发展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军事武术发展的现状,提出军事武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军事武术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鉴《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战法思想,探讨了军事格斗战法与《孙子兵法》的共性,为有关战术寻求兵法渊源,以丰富军事格斗战术理论,指导军事格斗训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从健全体魄和健全灵魂两个主面讨论了人文奥运在军事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传承。首先抓住军事技能训练核心内容,强化军事技能的《三大条令》教育训练,并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良好军事技能训练环境,以健全大学生的体魄。而后,加强军事理论的军事辩证法教学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能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  相似文献   

4.
我国拥有几千的文明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文化资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石,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我国军事武术应吸取我国传统武术精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建设具有东方哲学思想的军事学科,同时外军先进的格斗技术、训练方法、教学理念等值得我国军事武术学科建设借鉴,博采众家之长。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军事武术在反恐、维和、处置突发事件当中的价值。我国军事武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珍惜文化财富,吸收我国先进文化理念,是文化与武术相结合,逐渐形成我国特色的军事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以提高体育院校军事课教学为目的,指出体育院校军事课教学目前存在军事技能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授课时间过于集中等问题,提出缩短队列训练时间、开设适当的军事选修课、多种手段、形式授课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军事与体育二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军事在不同的时代,都以不同的方式,借助体育,促进自身的强大;不同形式的军事活动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体育发展的进程与内容,同时军事活动还会对体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阻碍体育的发展。因此,军事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它对体育的发展具有两面性,同样,体育也在军事发展历程中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必须掌握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区别,才能更好的促进二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军事相结合,并为军事斗争服务,是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的一大特点。因此,研究中国古代体育,离不开对古代军事活动和军事著作的研究。偏安一个半世纪的南宋朝廷,在其军事建设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育内容。如有较完善的训练体制、运用多  相似文献   

8.
军事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军事教育纳入体育课堂可行性展开论述,并提出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军事武术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军事武术发展的历史主线及时代背景进行研究,解读了军事武术的社会特征,剖析了军事武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动商的概念,动商渊源进行了梳理分析,结合军事体能训练的模拟、优先服从、迁移与极限理论,从身体机能、运动技能、运动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找到动商与军事体能训练理论的切合点,表明动商是军事体能训练理论的一个重要支撑.为促进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武术散打技战术水平,推动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文章对传统武术战术打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充分合理地运用阴阳战术法、虚实战术法、动静战术法、刚柔战术法、进退战术法、潜避战术法和乱环战术法等这些战术方法,对武术散打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武术的起源、武术与兵家的彼此联系与武术散打在实战中所体现出的兵家思想谋略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泛兵论下的中国武术技击问题。武术技击其实完全可看作是一种“泛兵论”意义上的军事战争。换言之,武术技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军事战争,这种小范围、小规模的争斗远比军事战争要精细得多。武术散打在实战中所体现出的军事谋略思想、因敌制胜和正合而奇胜的兵家思想等无不体现了武术与兵家的密切关系。因此,文章认为将兵家思想运用于中华武术技击,指导武术的技击理论向前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兵制的改变源于战争形式的升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方法,研究发现:萌芽状态的武术与当时军事活动保持着高度的交融关系,兵制的改变对武术的多样化发展、武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尚武风气的形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光 《搏击·武术科学》2011,8(9):30-32,112
北宋时期在中国兵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处在一个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的开始阶段,在研究北宋军队兵器之前,先深入了解北宋之前各朝代军队作战兵器的发展,以正确认识北宋军队兵器发展历史。解读北宋时期的历史,了解北宋军队中的新生武器——火器的应用,以及北宋时期统治者对军队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从而解读此时期军队中兵器的发展,对以后军队兵器装备和武术器械的发展进程的影响,我们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兵器在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是否依然具有使用价值并继续发挥其作用,是否依然对现代化的军队武器装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代武举制度虽然较前朝完善,但宋代武举几经兴废,异化现象非常严重,具体表现为:宋代武举"以文制武"、"将从中御",武学是武举的附庸,武举录取人数太少,武学规模太小、武将官员补充、晋升不以武举科考为主等,宋代武举异化原因有显性原因与隐性原因两种,文章试图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宋代武举异化及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军事学原理,按军事文化外显器物层兵器的发展为内在逻辑主线,通过对军事武术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归纳,将军事武术历史演进分为冷兵器时期、火器时期、热兵器时期和高科技兵器时代(以信息化为目标、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军事武术冷兵器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为军事武术科学的探寻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兵家著作现今存世较多,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兵家的这些辩证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对当时及后世武术影响甚大,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冷兵器时期,武术与兵家武艺相互交融与促进。今以武术与兵家间渊源关系、发展、变迁和分野为考证对象,进一步揭示武术的本质,为当前武术发展提供充分理论依据,以促进武术可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军事向着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军人的精神修为价值不断凸显出来,传统武德作为传统的道德规范,对当代军人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军人的凝聚力、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纪律规范性等方面起到良性的塑造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武德对当代军人精神的塑造,以期为当前做好军事战斗准备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