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周公名祥,又名玉祥,天津武清瓦房村人,生于同治元年,近代八卦掌名家,是我们的师爷。我们的老师叫薛兆吉,是玉祥公的弟子。玉祥公原本跟八卦掌大师程庭华老先生学艺,庚子年八国联军人京,程老先生杀了德国兵,牺牲在哈德门。之后玉祥公被刘凤春老先生收为门徒。玉祥公嗜艺如命,勤习善悟,更勇烈过人,因此其八卦掌功夫很深,在《国术名人录》中对玉祥公有专门的介  相似文献   

2.
怎样练长拳     
长拳,是武术项目中一种主要流派,其内容丰富,方法多变,锻炼价值大,很适合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锻炼。练习长拳,不仅可以学到长拳本身的一些技艺,而且还可以为学习和掌握长拳类型的刀、剑、枪、棍等器械,以及其它拳种打下基础。怎样使更多的武术受好者练好长拳呢,对这个问题,我仅就自己在训练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谈两  相似文献   

3.
郑志鸿 《武当》2001,(1):62-64
尉剑锋原名尉绣芳,1917年2月生于山东省营县,1923年随父亲到丹东市(原安东市),1925年8岁时拜八卦掌名家赵彦荣、赵锡亭为师,经过十年苦练,深得武术精华。18岁艺成。1935年在丹东市自设武馆,教授武术,广收门徒。  相似文献   

4.
蔡春明 《武当》2009,(1):26
近年来,想学习八卦掌的人越来越多,笔者练习形意拳、八卦掌三十余年,总感到练习八卦掌的人张口就“蹬泥步”。当然蹬泥步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步法,要学好八卦掌,就必须要了解八卦掌步法,了解蹬泥步,了解八卦掌膛泥步是由哪些步型组成的,才能少走弯路,步人正道。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演练中攻防技术的主要技击特点,武术长拳套路中的一拳一腿、一翻一跌及各种擒扑手法,无不是由“踢、打、摔、拿”组成的。因此踢、打、摔、拿是武术运动(包括长拳)的核心。今就长拳中的“踢、打、摔、拿”谈谈个人的浅析,供大家参考。“踢”:长拳特别注重“腿技”,历史上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6.
刘德增 《武当》2008,(10):38-39
东北三省太极拳开拓者——李玉琳 李玉琳(1885—1965),字润如,河北任邱人,是武术界享有很高威望的太极拳名师。他从小拜著名拳师郝恩光为师,学习少林拳、形意拳和八卦掌。在郝师东渡日本留学期间,随师爷李存义到天津,他任职天津中华武术会和辅轮中学武术教员。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自从电视剧《武松》和电影《少林寺》等片上映后,更加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武术热”。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武术的“门道”何在?作为观众,怎样提高自己观看、欣赏武术的能力呢? 武术的分类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拳术拳术的套路不下几百种,其中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等等。单单长拳就有十几个较大的拳系,如查拳、华拳、炮拳、洪  相似文献   

8.
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八卦掌练功时走圈,通过走圈练习基础八掌、八大掌乃至八八六十四掌。交手时“以走为用”,“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所以要在“走”上下功夫。练走首先就要练好趟泥步,八卦趟泥步是八卦掌重要的基本功。 过去练习八卦掌的人只练直行和走圈,认为只要掌握了趟泥步的要领就可以练习八大掌了。其实除了  相似文献   

9.
在武术的传统训练理论中,强调内外兼修。长拳讲究八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南拳讲究“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八卦掌讲究“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等,都体现了外练与内练相结合的思想。外练是练形,即由外在肢体和完成动作所共同组成的“形”,这是外在表现。但更重要的是内练,内练就是要练气。武术中的练气体现了对内脏器官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董海川是不是八卦掌的始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公海川,是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生于清嘉庆二年,卒于光绪八年(1797年-1882 年)。董公在清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后,传授“八卦掌”名播京师。其诸徒广传京外,八卦掌风行国内,是我国优秀拳种之一。但是董公是不是“八卦掌(拳)”的始祖或首传人?“八卦拳 (掌)”究竟何时何人所创?在今天,这个课题仍未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八卦风火轮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7,(11):38-39
八卦风火轮是在八卦掌门内流传的一种奇特的双短兵器,它和“八卦子午鸡爪阴阳锐”“八卦钩镰剑”等形状怪巧的双短兵器一样,都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所创传,现在会练的人已很少,濒临失传。  相似文献   

12.
张耀忠 《武当》2005,(7):27-27
许多八卦掌习练者都认为,“八卦掌的特殊性就在于自始至终都是用掌,并无用拳之处。”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习练的八卦掌套路不全面,并未包括“八卦散手掌”和“八卦五行掌”,这后两式八卦掌中,用拳外所占的比例还不小。以“八卦  相似文献   

13.
正戈 《武当》2008,(1):26-27
八卦掌属中国传统内家拳术,相传始创于清代董海川先生,后传尹福、程廷华等弟子。门徒众多。盛行于京津。八卦掌是以“走”为功法训练核心,一切实战攻防必须在“走”中完成。“抽身变势、移形换影”是八卦掌实战风格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4.
靳爱祥 《精武》2008,(1):50-51
当我撰写《精武》第十一、十二两期有关我本人体验“卢氏结构”和缕析萧氏八卦掌脉络的文稿之际,我的老师卢忠仁先生(以下均称卢老),历历介绍了萧海波师爷一生的学艺、磨练、任教、领衔、办差(所有这些都是萧氏在清代的经历)和清亡后返乡休养,其间一度应“中华武士会”主管张占魁的邀请来天津承办“第一国术研究社”(上世纪30到40年代)并开始授艺;后又返回故里直至终老于自己的故乡。由此看来萧海波师爷是在清代过了大半生的,清亡时他已是49岁了。所以萧氏主要业绩都是在这大半生经历的;从萧氏学艺下山,未经闯荡汀湖,末经武林交往,一出面就进了庄亲王府担任亲王的武教师,卢老当年听过萧师爷还能大段落的背诵经书,可见萧氏在王府任武教师之余,曾照看过亲王读书是真的,因为萧氏不识字,只有经常伴随亲王读书,才能背诵经文;而且萧氏入府后,由于办差得力,慈禧下旨在热河开采金矿时授萧氏以五营统领之衔做护矿武职数年,这都使得萧海波在清代是没有传播技艺机会的,可以说萧海波师爷的经历、作为是晚清以来,任何王府的拳艺武师都不能与之相比的。萧海波师爷在艺成下山之际,山中戒规“下山之人,严禁武艺外传”,其他武师外传武艺,因社会人士的需求和山中戒规对原传有所变动,而萧氏来津传艺时已是民国,山中组织早已不存在,所以萧氏是将所学原传武艺原封不动传艺于卢老的!  相似文献   

15.
王久毅 《武当》2023,(3):20-21
<正>有人说,八卦掌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也有人说,十年的太极拳,八年的八卦掌,一年的形意拳,练成八卦掌太难了。还有人认为,武术,是争强好斗人的专利,与我不打紧。我认为这都是认识上的误区,是对八卦掌的基本运动规律不掌握,对武术的宗旨不了解的缘故。“武”,是由左边一个止字,右边一个戈字合成,不是与人大动干戈的意思,而是化干戈和为贵的意思。对于善良的人,主张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同时,  相似文献   

16.
八卦掌推敲     
谈起八卦掌,人们通常说:“八卦掌圭是转圈。”这并不全对。董海川原传八卦掌中,也自复线。“之”字形路线;向靓的连着几步的纵跃步;双脚齐跃向横侧的跳步;一脚尖点地,一腿提膝的拧转窑旋这等等。转圈,R是八卦掌的擅长处,占的比例大,占的任置重要。原传八卦掌之...  相似文献   

17.
卢艳彬 《武当》2014,(3):24-26
“蹬劲”与“踩劲” 拙作《八卦掌脚下五劲》于2013年《武当》第七期和第八期连载发表后,陆续收到八卦掌同道的信息反馈。其信息反馈主要是对八卦掌脚下功夫的蹬、踢、摩、探、踩五劲的习练之法或掌握不足,或难以把握,或五劲作用不清等等,要求进一步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武术界“掌”、“拳”不分,或不能明确区分“八卦掌”与“八卦拳”的现象,对八卦掌与八卦拳的拳术源流进行了考证;对其基本理论、风格特点、套路内容等进行分析与比较,认为八卦掌与八卦拳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拳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勒爱祥 《精武》2008,(3):40-41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随卢忠仁先生习练“萧氏八卦掌”断断续续至今已有二十余载。在习练“萧氏八卦掌”之前,我还曾习练过八极拳和形意拳。但随着习练“萧氏八卦掌”时间上的推移,我从功法的实践上及理论的理解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认识,便愈加感觉“萧氏八卦掌”之完善!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易鸣 《精武》2006,(4):52-53
本着武术工作也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精神,我们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董公海川是河北省人,河北省武协、廊坊地区体委组织的联合调查研究组,在文安县体委的配合下,曾对武林这一历史疑案做了初步调查研究。得出的初步认识是:“八卦掌(拳)”并非是董海川所创,董海川不是“八卦掌(拳)”的始祖和首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