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涧县乐秋乡苗寨的丧葬仪礼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丧葬习俗的原初风貌,具备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在对数次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比对、抽离等技术处理之后,归纳出乐秋乡苗寨丧葬仪式的11个主要环节。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对乐秋乡苗寨丧葬习俗进行深描、阐释。以期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解读,揭示出苗族丧葬习俗中蕴含的生命图式、社会功能与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2.
丧葬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仪式,在诸多仪式的背后潜藏着人类的种种意识。在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习俗中,丧葬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都隐含着当地人的意识。在人类学的视野下,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仪式中显示了灵魂意识、亲情意识、恐惧意识和狂欢意识。探讨在丧葬活动中的仪式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门巴族丧葬习俗在整个喜马拉雅族群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对西藏墨脱及门隅地区门巴族的丧葬仪式过程的分析,在文化人类学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门巴族丧葬习俗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做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4.
彝族丧葬习俗历史久远,特色鲜明.前人对彝族丧仪的研究多局限于四川凉山地区,且多以描述为主.“过渡礼仪”理论认为,丧葬活动是一种仪礼或仪式.贵州盘县蒋底村彝族丧葬活动具有明显的仪式性特征,从仪礼或仪式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为分析彝族丧葬活动的结构及其意义、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死亡观念的认识成为许多民族丧葬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本文试就白族支系怒江勒墨人丧葬习俗仪式及其中表现的死亡观作粗略探析,以求揭示勒墨人丧葬习俗的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勒墨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勒墨人先民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给羊子"是普米族世代流传的传统丧葬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呈现,它不仅是一个族群意识形态的象征,更是一个族群精神重组的纽带,故而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基于云南省怒江兰坪县河西乡的普米族传统聚居区的"给羊子"丧葬习俗的调查,从丧葬中的礼物流动、色彩象征以及《丧葬经》三部分进一步探究了普米族丧葬习俗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丧葬习俗是表现人们如何安置死者的灵魂,如何处理尸体的仪式和活动。二次葬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丧葬习俗,通过对二次葬的研究,对于研究既往时代人类的意识形态、洞察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次葬的葬俗对后世人们处理尸体可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葬礼仪式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历史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东、西方之间在丧葬习俗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基于它们对死亡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从儒家思想、基督教、宗族和教会的角度可以解析中西各具特色的丧葬习俗形顾的文化内因.  相似文献   

9.
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向来被认为是庄子表现自己对死采取的一种旷达的态度。本根据献中对南方少数民族民间习俗“娱死”丧葬仪式的大量记载,探明庄子承受的化渊源,而认为他的“鼓盆而歌”,只不过是当时民间习俗“唱斋”“娱死”这种丧葬仪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丧葬习俗是表现人们如何安置死者的灵魂,如何处理尸体的仪式和活动。二次葬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丧葬习俗,通过对二次葬的研究,对于研究既往时代人类的意识形态、洞察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次葬的葬俗对后世人们处理尸体可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土家族丧葬的狂欢精神——以娱神仪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地区的丧葬习俗,常和鼓乐同在,与歌舞同存。跳丧、绕棺、坐丧、闹丧等丧葬仪式均反映了土家族丧葬的狂欢化倾向。由于受土家先民的灵魂观、民俗宗教崇拜和巫文化的影响,土家族丧葬文化的当下表现既一脉相承着传统的丧葬仪礼,又理所当然地接受现实的文化趣味。  相似文献   

12.
傩书是傩师用以指导相关仪式规程的文献文本,包括傩戏剧本及相关仪式操作规范,与丧葬习俗中的经书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傩书文献不仅内容丰富、讲究韵律,具有文学性,还涵盖流传区域传统文化特征,呈现地域性,同时与相应的傩技及仪式相辅相成,体现出神秘性,对研究民间傩文化习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毛南族传统丧葬仪式十分隆重,其丧葬习俗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展现民间艺术和工艺、体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1928-1929年的《广东民政公报》记录了很多广东省各市县当时人民丧葬仪式的费用调查,其它相关历史文献也有一些资料。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丧葬习俗在程式、费用及其演变中有很多时代印记和地方特色。资料显示,广东作为经济重镇和近代政治改革的先驱之地,虽然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封建迷信的思想观念、因循守旧的丧葬仪式和攀比浪费的消费形式,但已经出现新风气,思想上提倡摒弃封建迷信,仪式上提倡化繁就简,费用上提倡文明节俭,总体呈现新旧交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景东彝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丧葬习俗。在丧葬仪式中,告丧、装棺、设灵堂、作法事、出棺、送葬等仪式所用的植物,代表了它特殊的宗教文化意义及其深远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祖先崇拜、植物崇拜、乐观生死态度与和谐的家庭社会关系,具有保护植物,保护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挽歌(亦作“輓歌”),是哀悼死者的歌。它在中国古代非常盛行,是丧葬仪式中一个不可缺的“节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的丧葬习俗与心态。本文试图对挽歌的起源流变、内容形式、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作一探考,作为中国古文化史一部分的丧葬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藏族的丧葬习俗是民俗文化与藏传佛教生死观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既古老又不断实践的文化体系。随着藏族原本生死观、苯教灵魂观、佛教传入等因素的融合,藏族的丧葬习俗由内而外发生了巨大变迁,天葬、塔葬、火葬、土葬、水葬构成了安多热贡地区丧葬文化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安多热贡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宗教信仰、殡葬改革对安多地区丧葬习俗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草原文化的深层积淀。哈萨克族的葬礼基本上以伊斯兰教仪式举行,但是其中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古老习俗,因此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比又有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潮汕地区丧葬习俗是传统伦理道德与地方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种仪式,流程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殡前事项、做功德、出殡和丧后祭拜。潮汕内部的丧葬习俗存在区域差异,主要的差异有停尸公厅的时间、“做功德”的流程以及丧后祭拜的“做旬”次数。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差序格局及重男轻女、五服制度、治丧组织、风水信仰、攀比之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析,潮汕丧葬习俗背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潮汕宗族组织的存在是丧葬习俗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潮汕丧葬习俗虽然在新时代有迷信、从众攀比等弊端,但是也在逐步简化不合时宜的程序,同时作为乡村集体记忆的一种载体,对于增加宗族内部的认同感、基层治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仍有其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乌蒙山是彝族六祖分支的地方,是东部彝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乌蒙山区彝族丧葬仪式上必有"恳合呗",毕摩唱诵彝文经书、孝子跳铃铛舞和唱孝歌。关于"恳合呗"中的铃铛舞起源有多种说法。通过汉、彝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结合"恳合呗"的历史传承和地理分布进行研究,通过汉文文献、彝文文献、口碑文献、丧葬仪式中的铃铛舞等,探析彝族丧葬习俗和"恳合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