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对后现代文化的困境詹姆逊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地探索后现代文化之后的理想文化蓝图。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后现代主义中蕴涵的合理成分成为后现代文化之后的理想文化蓝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集体生活方式中产生的“真实文化”具有积极的革命意义;传统文化可以为处于后现代困境中的人们成功地改变现实提供丰富的经验。詹姆逊从这三种文化中吸取进步力量,勾画后现代文化之后的理想的文化蓝图。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者在办学理想的牵引下,对现存的和周边的各种校本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审慎经营和顶层设计,并在规划各类办学资源过程中整合现有资源,寻求理想理解、教育发现和行动创新。所"文化"或"物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必将或显性或隐性地传递自身的办学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我们要注重引领"主流"教师文化,优先建设校本教师文化;注重创设"向上"班级文化,着力建设校本班级文化;注重开发"多彩"社团文化,创新建设校本社团文化;注重搭建"互动"创建文化,积极创建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知识状态是跨学科研究转移的基本内核.后现代知识至少在四个方面对跨学科研究产生影响:知识生产过程的情境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向、知识供求模态的转型、知识主体参与的多元化.跨学科研究定位于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以系科结构为基础的现代大学里,仍面临学科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困境.文章提出在后现代知识逻辑下,通过解构学科组织、开放组织边界突破跨学科研究面临的组织困境;以情境为纽带,创新体制机制解决跨学科研究的制度困境;整合文化体系,形成一种世界主义的"交往"文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成人教育的文化检视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成人教育面临着世界文化的融合,西方文化的扩张,“现代化”和“后现代”的并存等诸多困境。中国成人教育要关注成人教育的文化研究,提高民族自觉,使成人教育真正地回归于生活和实际。唯有如此,中国成人教育才能摆脱在世界成人教育中被“边缘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期望超越现代性的符号、术语、思潮,提倡反理性、反科学、反基础,倡导多元性和差异性等,这一理论无疑会使大学精神文化陷入困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视域下大学精神文化产生困境的原因,提出了建设积极健康的大学精神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白牙》的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同时带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揭示了英国战后移民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和文化困境。基于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糅"理论,通过对小说进行多方位的解读,探讨英国有色移民面临的种族关系、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等问题。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作者试图通过对混血女孩爱丽这一角色的描述,暗示当代英国移民只有通过多种族和多文化的杂糅,才能解决自己所处的困境,真正融入英国社会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高校间合作办学项目的增多,赴异国他乡求学的中国国际生也随之激增,他们或多或少地会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可能会陷入"文化冲击"的迷茫中.为了部分地解决文化适应困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从教师、教材、教法上进行全新的尝试和变革,在教学中加强国际生的母语文化认知,注重母语文化输出的引导,使母语文化在国际生的跨文化语言学习和重建自我文化身份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文化面对的时代性张力主要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历时性的形态逐渐呈现出来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当代中国却是以共时性的方式被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二,当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还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之积极成就的时候,西方则已经走向了“后现代”,并提出了“走出现代性”的主张。这就使得当代中国在面向未来的选择中面临左冲右突的两难困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更为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中,全盘西化此路不通。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必须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哲学家大卫·格里芬教授的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包括后现代科学观、后现代自然观以及后现代社会观,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重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其人文理想是实现人类在地球上诗意地栖居.辩证地看待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吸收其合理成分,对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