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基础教育”在努力读懂教师。叶澜老师曾经说:她一直在努力理解教师,读懂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1999年9月,我校作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实验校加入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实践中;2004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新基础教育’生命·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回顾几年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走过的路,我们深深感受到校长读懂教师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读懂教师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为什么要读懂教师?1.为了让教师读懂学生。让教师学会掌握学生…  相似文献   

2.
2001年秋,我参加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的“三观十性四还”等理论为依据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经过三年课题实验的努力与探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2004年中考的检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新基础教育理念成为指导我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面旗帜。对于新基础教育下理想课堂的境界,我想用一句话来概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闵行区汽轮小学是闵行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A级一等学校,是全国“十五”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基地学校。经过七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实践,汽轮小学有了跨跃式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09,(10):F0002-F0002,F0003
闵行区汽轮小学座落于上海西南角的一个老式居民区里,校园环境整洁美丽,流红溢绿。自2002年志愿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行列后,将学校改革的重心放在如何做好平民子女,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教育探索上。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日子里师生在参与了成型性阶段的“中期评估”、“全面普查”及“精品课开放式研讨”等研究性变革实践的“磨砺”,培养了一批“新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5.
黄启林 《教育导刊》2004,(19):59-61
2000年我们争取机会加入了由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研究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研究行列,成为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的一员。回顾我们当初加入课题研究的初衷,大致有以下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张佩红 《教育》2024,(2):27-30
<正>黎明小学2014年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我们始终以“专家引领、自主发展、合作共生”为原则,坚持以“专题研讨、智慧传递、系统转化、校本增益”为学校推进策略,加强“新基础教育”智慧的分享增值,不断深入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一、绘“文化传承创新”之美“新基础教育”指出:“学校文化精神是历史积淀、教育理念和未来期望融合后的结晶。”黎明小学在近20年的书法特色教育实践中,凝练了“恒实博雅”的校训,形成了“墨香满人生书法蕴人文”的特色教育主题,确立了“质量立校、精师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文化育校”的办学策略……但学校核心文化理念尚不清晰,整体实践体系还未形成。在校内开展多层面的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9,(8):F0004-F0004
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批准建立于2008年11月,正式揭牌于2009年5月17日,旨在成为深化和推广“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中心,成为师范大学与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的交流中心。“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叶澜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主持的,一项以实现当代中国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冬娟 《中学教育》2009,(4):21-25,16
本文记述了一位新校长及其团队从由责任心而走进“新基础教育”,从全情参与学习“新基础教育”到逐步浸入亲身体悟“新基础教育”并最终融入“新基础教育”的心路历程。展示出因参与新基础教育而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初识“新基础教育”——踌躇满志我是2001年8月进入“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的。记得有一天,学校领导跟我谈话,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我心里非常高兴,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自己从教多年,一直用心地教书和学习,也动过不少脑筋,做过一定的探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当前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众多卓有成效的课题研究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安实验中学的“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硕果累累。实验班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突破,课堂教学改革和班级管理水平有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师生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促进了师生共同完善发展。这里刊发他们就该课题研究撰写的一组文章,展示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值得一读。 (“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简介:“新基础教育”是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澜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研究课题。新基础教育的“新”是相对现有的基础教育而言,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探新两方面。在理论上要对与基础教育相关的重要问题作重新探讨,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要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新基础教育理论、服务于21世纪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实践模式。具体表现在: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师生学校生存方式观念的更新。它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学校主动投身于“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经过五年发展性研究、五年成型性研究以及扎根性研究,呈现了由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成功转型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10,(2):F0002-F0002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是在叶澜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经15年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基础上,形成的一部系统探究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和教育改革的专著。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上海市崇明县形成了由4所“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实验学校、10所县级准实验学校,全县各校和各门学科教学全面渗透“新基础教育”理念,在本土化推进中不断丰富教育新形态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洵阳路小学开展“新基础教育”历经多年,从领悟“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内涵到日常化的实践操作,我们始终用一种“诚实、坦然、真诚”的“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态度去认识、对待。多年来,我们经历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体验到了“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在这一关注“人”的发展的全新变革中,我们经历了“问题”带来的矛盾与困惑,“反思”产生的批判与变革,“实践”创造的进步与成长。我们能够感受到与“新基础教育”共同跳动的脉搏;我们能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规划我国21世纪前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件,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范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大举措。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发展新课程,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及其团队在长期“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基础上,2004年正式提出了要构建中国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随后的2007-2009年间,团队通过对“新基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相继推出“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回望》《立场》《基因》和《命脉》),初步回应了构建学派的主张。2014-2015年,基于进一步的深化,团队又出版了三套共30本的论著系列(系列一“基本理论研究”,系列二“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系列三“合作校变革史”)。  相似文献   

17.
冯燧尧 《现代教学》2005,(11):49-50
1999年9月,我校成为闵行区首批“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我们抓住这一发展机会,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我们的研究从骨干教师开始,要求骨干教师深入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研读两本相关专著,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骨干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逐步形成学校改革的中坚力量。2000年9月,从骨干教师进行的试点扩大到整个学科、整个年级。全体教师的培训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而只有创建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培训体制,采用“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才能促进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视野’论坛第二次国际会议暨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结题会议”于2004年5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三家单位联合举办。会议主题是探讨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问题,核心内容是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的结题活动。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05,(2):64-64
“新基础教育”研究已经结题,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决定主办“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发布会(包括现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崇明县以弘扬围垦精神,创造和传播绿色文化,塑造符合时代发展新要求的新一代崇明人为功能导向;以探索“三园教学”经验为农村学校实施新基础教育的重要实践模式,开创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崇明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新基础教育在崇明的区域性推广,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县于1997年开展区域性推广研究工作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了4所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实验学校、10所县级新基础教育准实验学校,全县各校、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