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脑排版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不少人认为电脑排版比铅字排版的差错率还高。由于“错改”现象的存在,单靠增加校次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差错率;而且增加校次会延长出版周期,增加成本。因此,我们应该研究电脑排版稿出现差错的特点,从而找到有效的校对方法。一、录排差错电脑排版通常是录入和排版同时进行,排版是通过键入排版参数而实现的。电脑操作员键入文稿字符和排版参数往往是采用“盲打”,也就是边看原稿边敲键盘,很少看显示屏上键入的内容。这种“盲打”录排的结果是毛校样的差错率很高。毛校样中的差错除了字符输入错误外…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方正排版软件进行日常图文排版过程中.一般我们都是将图形的文件格式先转变成TIFF格式.再调入方正排版软件中进行排版和打印。但在实际的排版过程中.由于AutoCAD图形文件格式不直接支持转换和输出TIFF格式的图形文件.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将AutoCAD软件制作的矢量图形格式直接导入方正排版软件所排文件中.给正常的排版工作带来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编校、排版过程中,经常遇到外文单词、缩写词、人名和地名、数字、标点符号、科技符号、单位等的断字转行排版(简称“断排”)问题。在众多书刊中,我们也经常见到一些不规范的断排版式。一般地说,对于不要求行间右齐排的书信或公文函件,可采用整词(如外文单词、缩写词、人名和地名、数字、标点符号、科技符号、单位等)转行。书刊一般都要求行间右齐排,以保持版式的整齐、雅观,为此,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其一,利用北大方正排版软件中的行齐注解、盒子注解、撑满注解或紧排注解,实行整词转行。这种版式的优点是保持字词意义不被分割,因而…  相似文献   

4.
目下,在编辑清、定稿件后的发排稿正越来越趋向微机打字,这样给编辑和日后的排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发排打印稿件所用的字体、字号各异,且多用的是4号或4号以上的大号字,如是,虽然稿件中的文字的清晰度提高了,但由于稿中的字号大于出版社所出校样中的字号,因而校稿时,就不能一对一地来校对,这样不但容易眼花疲劳,而且也容易漏错,校对的效率也很低。  相似文献   

5.
编辑在标注稿版式和看样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书稿的标题很多,每个标题都必须认真地用字标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剐前后就可能不统一。又如看样时,遇到校样很多地方存在同一错误,则每个地方都必须找出来改正。这确实很繁琐。其实在编辑过程中大量使用电脑语言.就可以使以上工作变得极为轻松,且准确无误。北大方正出版系统专用于出版物的录入排版,它以灵活方便的排版手段,占据着出版物排版的大部分份额,编辑桌上大多数稿件和校样的录入排版,就出自方正出版系统。这里介绍常用的方正排版语言在编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标注与校对     
标注与校对︽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汪时美要提高排版质量,作者、编者、排版者和校对者必须密切配合。1.编辑部内要统一对文稿的标注方法和标注范围,并与排版者和校对者很好沟通。对于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等,因排版者与编辑的多次合作已很默契,一般可免标...  相似文献   

7.
提高高校学报校对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对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学报(本文指自然科学版学报,以下简称高校学报)的出版质量,它是保证期刊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学报的校对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校对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对于高校学报,需要校对的内容大致有如下10项:1.检查封面、版权页、目次页上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这一项特别重要,决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存在。2.消除校样上的一切错字、别字、缺字、多余的字,以及字体、字号上的错误。3.消除标点符号的错误,尤其要注意改正行首、行末排了某些标点符号这类错误。4.检查外文字母、量和单位符号的字体(黑体、白体、正体、斜体等)、字号、文种(英、俄、希等)、大小写、上下角标是否正确。5.检查外文单词拆字转行是否符合规定,数字及数字与符号的组合(如1993(年),39625,30%,175kPa,20s等)不能或不宜拆开转行的是否拆开转行。6.检查图表、数学式、化学式是否有文字上或符号上的错误,它们内容上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吻合,板式上是否符合要求。7.检查注释和参考文献序号是否与正文所标注的号码相吻合,参考文献序号是上角标还是作为语...  相似文献   

8.
电脑排版带来的校对问题朱战备,凌军1.错误多样化在电脑排版中,常常会发现初校的错误在二校中已修改过来,而在三校时又出现了,有时还会出现二校时没有的新错误。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文件盘、稿件库的管理问题,操作员在对校样排版时,如果文件管理不善,文件...  相似文献   

9.
李艳 《编辑学报》2015,27(3):236-238
分析了计算机的应用给科技期刊的校样带来的问题,如录入差错、系统变换差错、改样差错、编辑疏忽造成的差错.为降低差错率,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在审稿、排版、一校及互动校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编辑在处理校对意见时,为了保持校样在退厂修改的时候整洁清晰,往往会在处理校样的同时先擦掉校对提出的校改标注,然后再进行修改.通常,对校改标注意见认可的内容,编辑就在擦掉校改标注以后用红笔清晰地写出来,反之,擦掉以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有人说,校样上的校改标注应该擦掉,有人说,校样上的校改标注不能擦.那么,校样上的校改标注到底要不要擦呢?  相似文献   

11.
电脑排版出错特点分析江厚祥,傅穗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书出版生产过程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电脑排版、激光制版和胶印几乎代替了铅排凸印。由于采用了新的排版技术,排版发生的差错也就与过去错排的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去适应这种变化。本文拟把电脑排版(...  相似文献   

12.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校对的职责是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版错误,并发现原稿的错误、疏漏和不妥处,提交编辑解决。消灭排版错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异同”,发现原稿错误也就是“校是非”。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一、“校异同”是校对人员 的天职,是对校对人员 的起码要求 “校异同”就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排版错  相似文献   

13.
编辑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排版知识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版社配备计算机已十分普及 ,编辑人员已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情况下 ,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那就是与编辑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排版技术 ,倒是受到编辑们的冷落。编辑们普遍掌握了办公编辑软件 (Word、WPS等 ) ,但对于目前的主流排版软件———北大方正书版系统 ,学习者、掌握者的确不多。提出这个问题 ,许多编辑会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 ,编辑和排版是相互独立的两道工序 ,编辑加工稿件 ,批注校样 ,至于排版、改版 ,那是排版工人的事 ,用不着编辑动手 ,因此编辑不需要去学方正排版技术。其实 ,这种看法中有一…  相似文献   

14.
排科技书刊──用清华紫光彩色电子排版软件清华紫光彩色电子排版软件--Uspres3.3是98年新推出的排版软件。该软件结合其它排版软件的优势,以自己独特的文字排版和图象处理兼顾、轻松实现图文混排的特点,实现拼音功能、文字转换成夹注的功能及在科技排版中...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无错不成书。"这话似乎是对我们出版工作者的一个安慰——要消灭图书差错颇不容易,因而一本书出点错误也算不了什么问题。说来也是,图书可能出错的情况也太多了:如作者笔误或作者粗制滥造,而我们的编辑人员又未能发现或未进行认真修改;如原稿字迹潦草,排版人员误排;再如排校失误或编辑、校对人员改错了;等等。看来,要消灭出版物上的差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出版这一方面来说,窃以为  相似文献   

16.
用E-mail传送北大方正排版系统生成校样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北大方正排版系统进行排版的科技期刊编辑部在经过一系列编辑加工程序后 ,以往的做法是 ,将作者的原始稿件形成符合期刊发表要求的校样文件 ,经发排成文 ,以信函的形式邮寄给作者 ,作者校对完后再寄回来。如此 ,一是周期长 ,二是每年的邮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是落伍于现今的信息时代。由于北大方正排版系统生成的大样文件 ,与当前流行的Internet网络文件格式不兼容 ,这就给用E mail方式传送带来极大不便。如果用附件的形式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形成的大样文件传给作者 ,亦最终因作者不拥有此专业排版软件而不能打开。经…  相似文献   

17.
书业内外     
出错的政治课本 据《华夏时报》、《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新修订出版的初一政治课本,插图中竟有大贫官成克杰戴着红领巾的照片。课本印刷了148万册,已经发到学生手中。据老师介绍这本出错的教材分上下册,主要侧重心理素质教育,新的教材内容更充实,配了很多孩子爱看的插图,字体也富有变化,排版上很讲究,较符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政治教材能改到这样,本是件可喜的事,却出现教材审  相似文献   

18.
电脑技术介入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在校对环节体现的就是电脑磁盘打印机输出的打印校样。经电脑汉字处理排版的校样与铅字排版校样的留错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寻找磁盘式打印样的差错规律,对于适应电脑化校对作业十分必要。一、电脑兼容转换出现误差由于电脑介入图书...  相似文献   

19.
叶勇 《出版视野》2005,(6):42-43
一.磁盘稿时代原稿形式的新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俗称“电脑”)冲击着我国出版行业,电脑照排代替了铅字排版,胶印取代了铅印。于校对行业而言,则带来了原稿形式的新变化:传统意义上与“校样”相对应的“原稿”被模糊化了、被合二为一了。一时间,出版界“原稿缺失论”流行.校对工作已无原稿可依的“无原稿校对”也成了校对行业的主流现点(此观点甚至被写进了中国版协发布的、校对工作委员会起草的《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事实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20.
电脑照排出片带来的新问题王慷电脑照排的普及,以其速度快、占地少、没污染、校改容易、字体规格编排格式适应性极强而迅速超过铅字排版,从而大大缩短了排印周期,提高了印刷质量,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是,由于排版过程完全在计算机中进行,也出现了一些过去铅字排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