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们看来,美国是世界上的一个体育强国,其田径、游泳、篮球等项目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又是如何看待我们中国的体育状况呢?下面介绍几件笔者前两年在美逗留期间所闻所睹的美国人谈中国体育的情况. 你们真了不起 1981年底,我在克利富兰市参加全美体育科学讨论会.在开幕式的酒会上,我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总在注视我.出于礼貌,我向这位美国朋友微笑地点了点头.于是她走过来问我:“请原谅,先生,您是中国人吗?”听到我的肯定答复,她高兴地说:“太好了!”她自我介绍说叫珍妮·布朗,是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某跳水俱乐部的教练,曾担任过国家女子跳水队的教练.她说:“我看过几次陈肖霞小姐的比赛,她的动作简直漂亮极了!您回国后,请代我向她致意.”我请她谈谈对我  相似文献   

2.
刘瑶 《新体育》2005,(2):46-47
以体育的名义,投他一票 申花”,同时球队与申花独立开    这一次,郁知非又成了风云人物。2004年岁末,CCTV“2004中国经济 ,OgW‘‘2004中国经济 度人物”提名名单上,郁知比榜上有名。 有央视的朋友告诉他,有人愿意花100甲J来买这个提名郁知{卜却着实看得很淡“他们说我是年度最佳体育商人,我不这么想,我从来不是一个商人,我就一个国家干部。” 虽然在世人的评判标准中,这位来自上海的成功人十显然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人们也不能否认他仍是位不折不扣的“体育人”。 用郁知比的话来晓“我是一个体育运动的推)、,以前是足球…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已走过 20个春秋了,当我打开 1982年《学校体育》 (我从 1982年开始阅读该刊 ),那时的刊物比较单薄,而今《中国学校体育》不仅栏目与页码增多,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了。 20年的耕耘,她已根深叶茂、桃李芬芳,她凝结着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成为了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   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资料,编了一册《基本体操》,投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不久编辑室王占春先生来函鼓励我说:“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写点东西至关重要。”并告诉我,他已将其中一节《雨天…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学期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女生经常在上体育课时说不舒服,开始以为是身体不适,就不太在意,总允许她见习,因为她的体育成绩、素质还不错,但慢慢发展到不愿来上课,还跟老师谈条件:“我体育成绩过得去,就不用上了吧。”我感到问题不简单,便决定要好好地跟她谈谈,首先问她:你觉得老师教学上有需要改进的吗?不喜欢上体育课吗?回答是令人费解的:其实我很喜欢上体育课的,但我不敢也不想来上了,还说要不是因为不舍  相似文献   

5.
陶莽 《新体育》2007,(12):12-13
可以毫不夸口的说:新中国再也找不出一本像《新体育》这样的杂志,她从建国伊始就开始记录新中国体育的成长,时至今日,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撰写着新中国体育的“编年史”。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2):152-152
我从事体育记者工作十几年.采访过很多国际乒乓球比赛.所接触和关注的不只是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队员和对手。还有一个特殊人群也是作为中国记者不可能忽视的,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外兵团”。随着我与他们的接触越来越多.我最终认识到“海外兵团”为促进所在国家和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由于高中体育实施了选项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第一次专选班上课往往没有体育委员。我在选体育委员前都会先问学生有没有自告奋勇的,由于学生相互之问不熟悉,也有些学生怕别人说他们“官迷”,还有的学生认为当体育委员没有什么“好处”,还要为别人服务,所以极少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很多时候我会问:“我们班以前有谁当过体育委员吗?”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中体育实施了选项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第一次专选班上课往往没有体育委员。我在选体育委员前都会先问学生有没有自告奋勇的,由于学生相互之问不熟悉,也有些学生怕别人说他们“官迷”,还有的学生认为当体育委员没有什么“好处”,还要为别人服务,所以极少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很多时候我会问:“我们班以前有谁当过体育委员吗?”  相似文献   

9.
久居美国的一位老华侨对我说:“加拿大十分重视老年人的福利,而美国则十分关注婴幼儿的教育。”他建议我,要想了解美国学校体育,应先去看学前教育这个学段的教育和体育。为此,我专程去西雅图贝尔维区观摩一所幼儿校。  相似文献   

10.
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在中国召开,这似乎又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我看来也许是一种创举,也许更暴露了我们“体育”理论研究的缺失。 有人说,智力运动会是竞技体育的全新涵义,智力运动使“体育”的涵义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我说,几项棋牌游戏竞赛,就使体育的内涵有了质的变化?我觉得这种解释似乎就是一种概念游戏,远远达不到业内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20世纪中期著名体育家查尔斯·哈罗德·麦克洛伊的体育生平与业绩作了简介。麦克洛伊是一位毕生热爱体育并奉献给体育的美国人,他在中美两国体育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他学识渊博,著述等身,在美国获得了许多种荣誉和赏识,他将“美式”体操传入中国,将美国“自然体育”思想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培养了杰出的体育人才,是我们研究中国近代体育和美国体育时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2.
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上述两种对快乐体育的理解不完全一致 ,特别表现在目标追求上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把传授运动技术 ,传播体育文化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因此 ,有的学者认为“快乐体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强调运动技术学习的思想。而后者则没有这一点。但他们也有一致的地方 ,即都强调“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体验运动中的内在乐趣和丰富情感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通过体验运动中的内在乐趣 ,促进体育兴趣的形成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应该说上述两种“快乐体育”目前在我国的影响较大。它们构成了我国目前“快乐体育”思想的基本观点。近年来 ,“快乐…  相似文献   

13.
《新疆体育》2001,(1):30-31
每到年末。各种“十大”、“十佳”都粉墨登场,美国《体育画报》以他们的眼光评出了本年度十大体坛新闻人物。其准确性、权威性无从考究,只是美国人甚至《体育画报》主编的观点。不过从他们的角度也可以反映出美国对世界体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和QQ群让我走进了《中国学校体育》,她把全国各地的体育人聚集到一起,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在狭小天地中永远无法感受到的开放。不论年龄,不论性别,大家都是平等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见解和看法,只要一说出来,马上就有很多同行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40周年,是记录中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40年。她既面向高等院校的体育研究者与管理者,也面向广大中小学体育研究爱好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我有幸结识了她。作为她的忠实读者,20年来,我不断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最终实现由科研“小白”到“港城名师”的华丽蜕变。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学校体育》的一些故事。  相似文献   

16.
她的粉丝自称“麦苗”,数量可能是央视女性体育主持人中最庞大的;她最喜欢运动,一直“混迹”中国明星羽毛球队乐在其中;她最重亲情,于是和父母煲电话粥成了爱好;她最爱粉丝,所以她和“麦苗”的故事才如此生动有趣——她是知名主播,也像一个邻家大姐姐,她是《体坛快讯》主播梁毅苗。  相似文献   

17.
<正>每当我手捧《中国学校体育》时,总是如饥似渴地先读“一线话题”,然后在体育教学中试用或改进操作,以便更好地提高我的体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一线话题”栏目短小、新颖、实用、简单、易懂,是名符其实的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大舞台。我刚刚接触“一线话题”时,只是看看、读读,感觉说得有道理。后来我读“一线话题”时产生了“学术共鸣”,总觉得关于某些话题,被录用文章所写的内容与我的想法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我平时就是  相似文献   

18.
我爱我家     
短短几天我们收到百余篇热情洋溢的征文,每一篇文字都承载了体育教师的人生经历,饱蘸了体育教师的敬业之情,我们被深深感动了。编辑好难取舍。于是,决定改变原来的编辑计划,以摘录的形式选登。我们将读者与《中国学校体育》“不解之缘”的倾诉、视《中国学校体育》为“良师益友”的真挚表白和“我爱我家”的贴心话,以及对《中国学校体育》的期待和勉励,作为出版150期的纪念。由于征文时间很短,还有很多老师没有尽意!或许这些由衷的话语也是您的心声,这些酸甜苦辣也是您的故事,能给您带来情感的共鸣。安徽黄山深渡中学的周良华老师说:“我的背后有你默默的支持——《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全体编辑的心里话是:“我们的背后有您默默的支持——全国的体育教师。”正是有了体育教师的支持,我们不畏苦痛,从沿海到高原,从城市到偏村,采集一线的素材;我们字斟句琢,从政策理论到教学训练,从专家著说到一线妙想,精心选优。为了读者——我们的责任。为了读者——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150期,你我共同走过。下一个征程,我们继续携手同行!  相似文献   

19.
丁川 《网球天地》2014,(2):34-37
她是一个坚强、大方的女子,也是球迷眼中的“大姐大”。从当年那个在镜头前豪言要闯进世界前十的小姑娘,再到捧起苏珊·朗格伦杯的亚洲第一人,她始终是站在中国体育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她的成功,不仅仅只是一个武汉女人的奋斗史,也是中国体育从举国体制到市场化变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国外"体育参与"与"社会分层"关系的五大理论流派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评述国外关于“社会分层”和“体育参与”关系的既有研究文献,指出“炫耀说”“社会区隔论”“冲突论”“社会流动说”以及“不平等论”,是体育社会学领域研究“体育参与”和“社会分层”关系的五大理论流派,它们对于分析处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究“社会分层”与“体育参与”之间深层关系提供了跨国比较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