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亭》里《闺塾》一出,后称之为《春香闹学》,剧情并不难懂。明代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说,《牡丹亭》一剧“笔笔风来,层层空到”。就《闺塾》一出,细细读来,则可见其笔笔层层奥妙无穷。《闺塾》一出,作者反仆为主,正面酣写丫环春香闹学,充满喜剧气氛。其实作者笔在此意却在彼。他写这场戏的真意,还在于刻画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何也?这又见于情节层层奥妙之中。杜府设帐延师教女,是因杜丽娘之父认为女儿昼眠有悖礼教,须用诗书拘束女儿身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从闺房走到塾堂的杜丽娘,上学第一天,听讲第一课,却开启了她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闺塾》是高语四册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闺塾》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重头戏。戏中描写的是小姐杜丽娘与丫鬟春香在闺塾中听老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显然,陈最良老师这节课是一节失败的课,课堂一片混乱,老师教不得法,学生学无所得。仔细分析这出戏,可以从中找出对我们课堂教学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因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杜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师讲课,故意闹学。于是,不少解读的人把重点放在“谁闹”和“怎么闹”上,然后简单地得出结论认为《闺塾》的主旨是在批判封建知识分子及封建教育。笔者认为要深入分析“为什么闹”,才能准确把握《闺塾》的思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闺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戏剧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第七出戏,这出戏描写了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塾师陈最良讲课的情景,围绕着教与学的矛盾展开剧情。《牡丹亭》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剧作,汤显祖本人也给予了它特别的厚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相似文献   

5.
韩亚林 《语文知识》2005,(12):29-30
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有《闺塾》(节选自《牡丹亭》)、《哀江南》(节选自《桃花扇》)和《柳毅传》(节选),从文学体裁来看,《牡丹亭》和《桃花扇》属于明清传奇,《柳毅传》属于唐代传奇。虽然唐传奇与明清传奇都称传奇,但唐传奇指唐代的文言小说,明清传奇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曲形式,二者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  相似文献   

7.
蔡永平 《学语文》2005,(4):8-19
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文《闺塾》,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一场重头戏。这出戏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在闺塾听老塾师授课的情景。作品围绕着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中的陈最良是一个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他在杜府上的这堂课即以失败而告终。往事如烟.时过境迁,旧式塾师已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但陈最良式的老师却依然大量存在于今天的课堂上.当然,  相似文献   

8.
《闺塾》又名〈春香闹学》,是编人中学教材中为数不多的戏剧名段。它出自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第七出,写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了杜丽娘以后嫁人,能够知书达理,“谈吐相称”,给父母脸上“增添光辉”。所以延请了饱学儒士,六十岁的陈最良给杜丽娘上课。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以为,只要抓住一“闹”字,把“闹”字想清想透,教起来便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一、由《还珠格格》引出“闹”字。“小燕子”与春香有许多相似之处,“小燕子”与春香的  相似文献   

1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塾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ǎo”,有的说念“hào”,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意图 由于《闺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前两篇戏剧的基础上,学生对戏剧的基本常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节课中,就未再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简要了解作者及《牡丹亭》剧情;个性化阅读,品味戏曲语言,体会人物形象;讨论分析杜丽娘与陈最良冲突的实质;初步理解《牡丹亭》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明清传奇每出戏的开头和结尾,皆有角色吟诵的四句韵语,称作“定场诗”和“下场诗”。《牡丹亭·闺塾》亦不例外。塾师陈最良上场,吟道: 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 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相似文献   

1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垫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ào”,有的说念“hǎo”,让人莫衷一是。时下的电视剧也经常引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剧中人物有的将“好”读着“hǎo”,有的读着“hào”.读法也很不统一。“君子好逑”的“好”到底该怎样读.有必要进行一番辨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戏剧一定是少不了矛盾冲突的,《闺塾》一场戏也不例外。我们先来看一看陈最良与春香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张曲 《湖南教育》2010,(1):38-38
《牡丹亭·闺塾》中陈最良先生讲解《关雎》,逐字注解之外,只拿圣人之“无邪”来训诫。面对春香质疑,又拿“多嘴”来斥责。对于爱情,老先生谈虎色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痛苦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幸福,惟恐避之而不及。《关雎》给了杜丽娘爱的精神觉醒,  相似文献   

16.
戏剧篇目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中国现代话剧有《雷雨》《茶馆》和《三块钱国币》;中国传统戏曲有《窦娥冤》(节选)《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牡丹亭》里的《闺塾》,还有《桃花扇》里的《哀江南》;外国戏剧有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和现代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节选)。这些戏剧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由于戏剧的篇幅都比较长,所以在课本中往往以节选的面目出现。这也决定了在戏剧教学的过程中明显表现为需要纵深和拓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说“万福”     
高中《语文》第四册《闺塾》中涉及“万福”这一古礼,由于时代变迁,今人多不了解,现结合一些资料试作阐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雪莉 《学语文》2009,(6):34-34
汤显祖的《牡丹亭》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热烈欢迎,乃至。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牡丹亭》在明清女性读者心中普遍激起强烈共鸣。备受明清女性青睐,引发。《牡丹亭》唱彻秋闺,惹多少好儿女拼为他伤心到死”(俞用济《醒石缘》)的女性独特接受景观。明清女性积极参与《牡丹亭》演出、阅读、评点的各种艺术活动。使作品不断被搬演。400年来仍在舞台上绚丽流转且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课例 描述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闺塾》一文中的人物形象,当分析到老夫子陈最良的形象时,却遭遇了尴尬。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有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开头有老塾师诵读《诗经-关雎》的前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情节,教材把其中的“好”注为hào.这是错误的。 “好”有两种读音:读hǎo时,作形容词用,美好、美丽、友好的意思;读hào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