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新华  董妍 《兰台世界》2017,(20):112-115
王宠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在宪法、民法、刑法等诸多领域中都有建树,王宠惠先生曾经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进行过详细解读,指出五权宪法的基础与目的都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相互为用,三民主义之实现,有赖于五权宪法之确立。五权宪法是原始宪法,其中五权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三权制度中的部分关系,但是五权的设立也解决了三权制度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王宠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废约思想。王宠惠认为,对于旧约要予以承认和遵守,对国际公法要严格遵循。由于不平等条约存在诸多弊害,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他提出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废除。为了实现废约目标,王宠惠积极参加国民外交运动,与西方列强交涉领事裁判权,促成中英新约顺利签订,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王宠惠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迫使西方列强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使中国收回了部分权益。但由于受诸多历史因素的限制,他的废约思想及实践也存在对帝国主义列强妥协和抱有幻想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作为我国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档案管理形成了专业教育和研究探索并举的发展局面。本文从专业教育、研究探索、积极影响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大学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宠惠,字亮畴.祖籍广东东莞,1881年生于香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1895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开始在全国招考学员,王宠惠在港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以优异成绩录取,进入学堂法科功读法律.北洋西学学堂是一所典型的洋学堂,不仅教员多聘请外教,开设的课程也是移植西方国家的设置,课本也均援用英文版本.在这里,中西学根底俱佳的王宠惠终身的治学方向初步奠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现状,对41家图书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保护工作仍然需要不断深化:部分图书馆对民国时期文献馆藏数量、破损情况缺乏全面认识,普查工作需继续深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制定更详备的使用限制措施及载录格式转换计划,提高民国时期文献存藏环境控制手段的专业程度,“防”“治”结合保护文献;需优化民国时期文献保护技术手段、加强修复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民国时期文献记录着我国38年特殊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荣辱兴衰,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一定范围内对民国时期文献进行了调查、整理、出版、缩微和数字化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整体看,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为此,2011年,国家图书馆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旨在联合国内外文献存藏单位,通过文献普查、征集、整理出版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有效地抢救与保护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7.
济南某古建筑墙壁上发现了民国时期形成的多处铅笔字迹,这些民国时期的铅笔字迹记录成为研究古建筑民国时期历史变迁的重要文字记录,也成为研究记录内容中的人物与机构的重要确切凭证.伴随着古建筑壁画的保护修复,这些铅笔字迹作为重要的民国档案得以保留,并且与壁画—起实施了保护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保护措施受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变动的政治政权影响,呈现出该时期档案保护工作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政府机关文书档案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中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和体现的保护思想进行研究,并对该时期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分析,有助于厘清民国时期的档案保护理念对后来档案保护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尹泽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0):56-65
民国时期文献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保存者以及见证者,有责任保护、整理和开发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黑龙江省图书馆从自身职能出发,对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有益尝试,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积极参与文化部启动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对省内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探讨,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珍贵文献进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对民国时期图书馆经费的情况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经费数额普遍不足,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补助、募捐、捐款、董事基金等,对民国时期图书馆经费的研究对于现今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很好地研究民国时期的警政历史,提高此时期的整体研究水平,文章对国家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开展了入馆文献调查,同时对国家图书馆网站的民国时期文献联合书目、CADAL等民国专题数据库和多家图书馆在线书目进行检索,全面梳理了民国时期警政图书出版和收藏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警政图书从版本、作者、内容、时间等角度展开分析,以期对民国时期警政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概述民国时期儿童阅读的背景,重点探讨民国时期儿童阅读研究中有关儿童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指导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提炼其先进的理念及经验,为我国当代儿童阅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国内政权更迭频繁,档案工作历经变革,打上了统治阶层和时代的烙印。总结民国时期我国档案工作变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档案工作的传承性、依附性、滞后性及档案服务对象的扩大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相关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的研究集中在档案学人群体、学人档案工作实践和学人档案学术研究三个方面。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文献以二手史料为主,研究对象以个体为主,研究方法以单一学科和内史研究范式为主,尚有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史料搜集整理,加强学人群体研究,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18年6月,"回眸与展望: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继2016年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再次举行。会议围绕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原生性保护工作、文献整理与出版、专题文献收集研究、国内外收藏机构馆藏、数据库建设等几个方面综述其整理与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印出版与数字化开发并重、数字人文技术助力深度开发、馆际合作和互助共赢形成共识是今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仍需在原生性保护技术、海外存藏普查范围、外文文献研究力度,以及学者和存藏机构合作研究等方面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民族矛盾、历史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外资企业劳动关系在民国时期尤为特殊。文章以民国时期外资煤矿企业——英福公司为例,从工作时间、强度、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劳资冲突等方面分析,以期揭示民国时期外资煤矿企业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范凡 《图书馆》2011,(6):50-52
文章认为从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著作入手,能够考察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还原那个时期的真实面貌,并总结其学术传承与地位。在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中国的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著作等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讨论了这项研究对于建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学术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文化部《古籍定级标准》的出台和全国性古籍调查工作的展开,图书馆界对历史文化典籍的收藏、保护、管理意识明显增强。人们在重视“古籍善本”的同时,有关“抢救新善本”、“抢救保护民国文献”的呼声也高涨了起来。2011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民国时期文献的抢救工作已刻不容缓,并提出立即实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在全国开展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编制《民国时期文献总目》、《珍贵革命历史文献名录》,使用缩微技术加大对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于薇 《档案学研究》1989,3(2):103-8
档案出版社和中国档案学会共同组织选定、审校的一套民国时期文书学和档案学著作将陆续出版发行。 这套学术著作共12册,它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民国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状况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水平,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目前已经面市的有:《档案管理与整  相似文献   

20.
论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云南地方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编纂了一批方志。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地方志编纂的基本情况,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志,同时着重分析了云南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理论,找出了创新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