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隐性拒借与显形拒借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存在的拒借与隐性拒借的问题及其危害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隐性拒借的成因和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8个方面分析了隐性拒借形成的具体原因和由这些原因形成的隐性拒借类型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控制隐性拒借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对本馆图书隐性拒借成因的分析,提出如何控制隐性拒借的各种措施和意见,希望以此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降低拒借率。  相似文献   

4.
隐性拒借问题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对隐性拒借概念的形成和内涵作了探讨。认为隐性拒借是开架服务时代拒借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产生隐拒借的两个主要原因,软性原因和刚性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图书馆隐性拒借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隐性拒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隐性拒措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图书拒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从主客观因素方面分析了产生拒借的原因,提出了将拒借率控制在最小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开架借阅形式下拒借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以来,“拒借”问题与闭架借阅相比,表面是减少了,实际呈上升趋势,本文在对拒借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导致拒借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拒借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黎藜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0):111-125+128
1905年中国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反美禁约运动,借助拒约运动这一社会性公共事件,清末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国家颓亡的不满与愤懑的情绪得以宣泄。正是通过反清、排满的情绪传播,试图打破旧有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认同,新的民族情感与国家想象被逐步建构,新知识群体则借参与拒约运动实现自身的身份转型。以印刷语言为载体,新型报刊建构了一个新的广州社会空间与舆论空间。新知识群体投身拒约运动,成为拒约事件的参与者与舆论的引领者,他们关于国家命运的思索,借助报刊及其他传播形式,突破印刷语言的藩篱,以口头语言的方式传播到下层社会中去。对于旧社会秩序的不满与新的国家秩序的想象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各阶层的共同想象。新知识人越过科举,以新的思想、新的工具、新的身份,企图进入地方治理的核心,实现身份的认同与转型。拒约中的共同利益事件作为一个酶,引发了社会结构与形态的变化,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与群众基层。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广播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记者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经常会遇到采访遭拒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分析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遭拒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对新闻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中的拒借现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拒借现象,在图书馆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是普遍存在的,它关系到整个图书馆服务质量,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拒借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一些减少拒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桂清 《图书馆论坛》1994,(2):42-43,52
系资料室拒借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李桂清(江西师范大学)高校系资料室是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加强系资料室的建设,降低拒借率,最大限度地满足本系教师和毕业班学生对专业书刊资料的需要,是高校各专业资料室的首要任务。为此,笔者就高校系资料室在书刊流通过程中所出现...  相似文献   

12.
张蓓 《新闻世界》2011,(12):184-185
记者拒证权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隐匿权、秘匿权,就是记者的消息来源保密权。拒证权从本质上来说,是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间冲突的产物。本文以2008年上映的影片《真相至上》为由头,对记者拒证权、赋予记者拒证权必要性以及目前我国记者拒证权的实现状况作简单梳理,以期记者拒证权在我国能早日确立。  相似文献   

13.
隐性拒借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开放式借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隐性拒借之内涵、现状的阐述,分析隐性拒借之成因,提出应对隐性拒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图书流通中的拒借状况,分析了产生拒借杓原因及降低拒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隐性拒借及其产生、发展和现实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隐性拒借”、“显性拒借”两个新术语。分析了隐性拒借发展的原因,指出隐性拒借已成为主要的拒借形式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难题,其现实危害在于图书馆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拒借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开放式借阅服务中隐性拒借的问题,从图书馆及读者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控制隐性拒借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拒借率是读者满意度、文献保障和读者服务的综合反映。阐述免费开放下研究拒借率的意义及作用,分析产生拒借率的原因,提出降低拒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宣毓 《新闻窗》2011,(3):13-13
由于我国司法对新闻记者拒证特权尚无明确规定,所以对于这一特权的探讨十分必要。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拥有拒证特权,不仅能够保护新闻信息提供者的言论自由和人身安全,而且能够维护新闻自由存在的必要性,使得新闻记者公正、公平、大胆地对待新闻事件。下面将具体探讨问记者拒证特权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图书拒借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减少拒借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降低拒借率提高服务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造成图书拒借的种种原因,并从13个方面阐述了降低拒借率,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