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芳园,平湖派琵琶艺术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善于继承,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且为后世琵琶艺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高则诚的《琵琶记》。我国戏曲的发展经受了很多的波折和磨难,但是我国戏曲在历练中成长,成为中国艺术中的璀璨明珠,我们对高则诚和他的《琵琶记》进行研究和学习,看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蔡赟 《大观周刊》2011,(22):233-233
“音色”是音乐语言的一大要素。琵琶演奏的音色变化直接荧系到艺术表现力。除琵琶本身的不同音区、不同弦序、不同演奏技法所形成的音色不同以外.主要是演奏音色的变化值得探究。它是指演奏者运用多种因素的结合而形成的音色变化,反映了演奏者对乐曲的不同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4.
李乐天 《兰台世界》2014,(6):137-138
出身于琵琶世家的曹妙达以一曲琵琶受封为王。曹妙达的祖父曹婆罗门曾经跟随一名商人学习龟兹琵琶,然后他将这门琵琶绝艺传给他的儿子曹僧奴,再由其儿子曹僧奴传给他的孙子曹妙达以及孙女曹昭仪,四人合称为"四曹"。  相似文献   

5.
出身于琵琶世家的曹妙达以一曲琵琶受封为王。曹妙达的祖父曹婆罗门曾经跟随一名商人学习龟兹琵琶,然后他将这门琵琶绝艺传给他的儿子曹僧奴,再由其儿子曹僧奴传给他的孙子曹妙达以及孙女曹昭仪,四人合称为"四曹"。  相似文献   

6.
清代末期艺术大师李芳园,一生中和琵琶有不解之缘,他喜欢音律,极度喜欢琵琶这种乐器。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他将琵琶演奏的曲谱、技巧等进行了总结,编撰了一本《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  相似文献   

7.
汉朝音乐事业发展辉煌,民族交融加强,塞外各民族与汉内地的音乐文化碰撞频繁。琵琶的源流悠长,在汉与塞外各族的交往当中形成了奇异的琵琶音乐文化,琵琶承载和衬托着这一历史时期的民族事务交往,抒写和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高则诚的《琵琶记》自诞生起就风行于大江南北,并成为我国戏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不但是我国南戏发展成熟里程碑式的伟大剧作,素有"南戏中兴之祖"的称誉,同时也饮誉海内数百年,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散发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报刊杂志从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出发,深入关注那些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深刻影响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和事,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对于这样的奋斗史、探索史、创业史进行实事求是的追忆,并加以更为准确的把握和更加深刻的阐释,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巨大精神正能量的有效途径。《北仑往事》就是通过"往事"的追忆、记述和阐发,用"反弹琵琶"的传播策略取得了很好接受效果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印度西塔尔琴与中国琵琶在形制构造、起源发展和风格特色等三个方面的比较,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异同,以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印音乐文化在交汇融合中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常,人们喜欢按照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或规律说话,也就是顺向思维,按常理出牌。但有时候,一些人说话会一反常规.利用反向思维,以追求“出奇制胜”的效果,这种说话的方式,谓之“反弹琵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刊》2009,31(10):F0002-F0002
《琵琶记》,元末南戏。剧情讲述了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该剧是元代戏曲作家高明以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蔡伯喈故事及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为基础创作而成。全剧共42出。《琵琶记》问世以后,影响很大,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戏曲一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3.
“反弹琵琶”写“新”闻。是新闽写作创新的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即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思考同一新闻事件,别出心裁地开辟新闻报道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快捷、透明,呈现在每个记者眼前的新闻事实几乎都是一样的,这就要求科技记者在报道中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反弹琵琶",跳出习惯性思维的固有模式,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求新求异,实现科技新闻报道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琵琶本应抱在怀中正弹,但敦煌莫高窟却有将琵琶置于脑后反弹的壁画。甘肃省歌舞团曾受此启发,在大型歌舞《丝路花雨》中设计了反弹琵琶的舞蹈动作,令中外观众赞不绝口。写稿也不妨“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力求写出不落俗套而又言之成理的“反面文章”。  相似文献   

16.
“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要为受众所喜欢.报道形式就要不断创新。新闻写作一味沿袭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模式.只能扼杀新闻的生机与活力,难以出新、出众。倘若“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写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好新闻来。“反弹琵琶”写新闻,是一种逆向的思维与写作方式,即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思考同一新闻事件或问题,别出心裁地开辟新闻报道的新境界,使新闻有着更加诱人的潜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2月7日,我采写的长篇报道《琵琶才女何以走向自毁——中央音乐学院女大学生陈果成为邪教“法轮功”殉葬品采访记》,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同时刊发后,中央和地方报刊及海外媒体纷纷转载.在广大读中引起反响,受到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好评。不少同仁也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陈朝晖 《新闻三昧》2008,(10):48-49
“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要为受众所喜欢,报道形式就要不断创新。新闻写作一味沿袭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模式,只能扼杀新闻的生机与活力,难以出新、出众。倘若“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写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好新闻来。“反弹琵琶”写新闻,是一种逆向的思维与写作方式,即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思考同一新闻事件或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3)
反弹琵琶与抓活鱼鲜鱼文/若文报纸头版头条刊发新闻特写的比较少见,而《劳动周报》常常为之。这使人联想起敦煌壁画中唐代反弹琵琶的乐女,其反弹比正弹更具风韵,反弹出的乐曲似乎飘逸千年而至今尚有余音。连读《劳动周报》头版头条三篇新闻特写,如同听到反弹琵琶的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封建时代的帝王中对音乐感兴趣者颇有其人,以“贞观之治”流誉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便是一位,而且他对音乐的兴趣尤其表现在偏爱琵琶乐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