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4,(11):F0004-F0004
从文化的意义上讲,两宋,尤其是北宋,是中国古钱发展的巅峰时期。铸造工艺技术的成熟和规范,既保证了宋钱的大量铸造和发行,也保障了宋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铸一种新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见。  相似文献   

2.
《兰台世界》2015,(6):162
<正>辽早期主要使用宋钱,所以辽早期的年号钱,铸造极少,只是一种政权的象征,到了辽兴宗重熙(1032-1055)以后,辽钱的铸额才比较多。所以重熙、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乾统、天庆的钱遗存也就比较多,钱币俗称之为"下八品"。[辽钱的特点]第一,辽钱的钱文均为顺时针旋读。第二,早期辽钱均为"通宝"钱。统和以后才出现"元宝"钱。第三,辽钱钱文书法自成一体,大小错落,  相似文献   

3.
辽代货币虽然品多量少,但其铸造规格却始终如一。通过与唐宋货币的对比可发现,辽代自铸货币的这种高度统一性,其实是借鉴了唐宋货币的铸造方式。这种借鉴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当时辽朝边贸程度的发达及铸币体系的成熟化。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15,(9):162
<正>朱元璋称帝以后,建元洪武(1368—1398),在京师南京设宝源局,各省设宝泉局。明朝的主要通行货币是"大明通行宝钞"纸币,铜钱不是每个时期都铸,铸额也远不如两宋,但明钱也有几个特殊的情况。第一,明世宗嘉靖以后,铜钱由原来的青铜合金改为黄铜合金。第二,明成祖永乐年间铸行的永乐通宝钱铸造精良,是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00,(5):14-19
至于在军阀时代 ,政府失信 ,更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上海造币厂借款和交通部车辆借款 ,便是两个极好的例子。上海造币厂的设立 ,是由上海银行公会提议的 ,因在政局变动的时候 ,交通阻塞 ,洋厘往往飞涨 ,各省造币厂 ,有利则铸 ,无利则停铸 ,早已失却了调剂金融的功能 ,所以加设新厂 ,是一件急不容缓的事。此外还有一更重大的原因 ,即是废两改元 ,可以为将来统一全国币制的张本 ,所以对于国币成色、型式、公差、铸造制度、全厂组织种种 ,上海银行公会建议的时候 ,有极精密的计划。上海银行公会会员银行十六家发起认募上海造币厂特种国库券 ,…  相似文献   

6.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1954年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在历史转折时期承担着特殊使命,被称为"开国政府"。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人民政府。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是各级政府颁发法令、命令、对外行文钤公文和行使权力时使用的凭证信物。为筹建新中国,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始为新中国"开国政府"筹划制定印章制度。1950年2月政务院会议通过《印信条例》。新中国政府印章制度包括:铸造制度,涉及印型、制法、质料、印文、背款等;政府印信铸发范围,从中央到地方大行政区、省、行署区、市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中国驻外机构等,都按规定统一铸发印信;政府印信下发和上缴;政府印信的制发镌铸等。新中国"开国政府"印信铸发范围广、时间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7.
清代盐场掣盐砝码,例由工部铸造并由户部统一颁行。砝码的规格、分量均有严格规定,任何私铸私用伪砝,均要受到制裁。这组史料,系从馆藏宫中朱批财政类档案中选出,它反映了嘉庆十七年长芦商人如何勾结贪官污吏,贿赂宫中承铸砝码工匠,私行铸造增重砝码,以图偷漏国课,以及案发后追查芦商及有关人员的情况。可供研究清代经济刑律制度参考。  相似文献   

8.
铜元作为银元之辅币,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铜元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开铸后,地方各省遂仿行铸,至光绪三十一年,全国已有17个省22个钱局铸造或试铸铜元,其面值有一文、当二、当五、当十、当二十几种。铜元发行初始,余利甚大,其价值大大超出币面价格。由于利益驱使,地方督抚竞相多铸争销,加之不少地方出现私铸、减重现象,至使铜元"铸造日多,行销日滞,法价已不可保"。由于供大于求,铜元急剧贬值造成币制紊乱,通货膨胀,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矛盾尖锐。为挽回利权,光绪三十一年户部奏定整理圜法章程,决定在天津设立户部造币总厂,地方统为造币分厂,并裁停归并部分钱局,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财政处会奏整顿铜币,整合各省造币厂,清廷钦命邮传部尚书陈璧到各省考察铜币铸行情形。现刊布的这组史料,是陈璧历经7个月的考察后,于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初八日给朝廷的奏报。其中将酌留之河南、湖北、江宁、广东、福建、直隶、四川钱局及裁并之江苏清江、苏州、安徽、山东、江西、浙江、湖南钱局,从设厂开铸至考察之日止各钱局地址、厂房设备规模、机器成本、余利出入款目及物料数目等均作了详细精确之统计(惟吉林、奉天、广西未在内),并酌拟各省造币分厂划一章程十六条,是研究晚清货币史颇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稿内容疏误例析(33~36)钱文霖主编例33由于水泥砂硬化后强度高,可以浇注大吨位的铸件。1987年我厂用水泥砂为山东铝厂成功地铸造了四个大型铸钢件──滚圈。该铸件…是整铸出厂,属国内首创。所以水泥砂不可推荐于钢铸件,特别是大型铸钢件。分析33...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清廷为抵制外国银元之大量灌入兼补地方制钱之缺乏,开始对旧有的银两制度进行改革,于光绪十六年(1890)在广东采用新式机器试铸银元成功。未久,其他省分亦随之相继效仿,争相开局设厂铸造地方银元。安徽亦然。有关安徽省始于何时铸造银元的,长期以来,学界基本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系光绪二十三年(1897),一说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持光绪二十三年说者的主要依据系:1.冯煦编《皖政辑要·度支科》银元条: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开炉鼓铸。”2彭信威编著《中国货币史》:“安徽也是在光绪二十二三年开铸龙洋。”3.…  相似文献   

11.
龙泉宝剑     
剑在古代为兵器。春秋战国时期,制剑术以吴越地最著。《越绝书》有:"吴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之说。据传,铸剑大师欧冶子奉越王铸造名剑之命,足迹遍东南,终于在今浙江龙泉的秦溪山下发现有"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舆图档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舆图档案被广泛用于军事、经济、行政管理乃至宅院、墓葬等方面。它真实地记载着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是中国历史档案宝库中的珍品。现根据考古发掘和地图史料 ,对之作一深入探析。一、舆图档案的产生时代与发现。舆图档案产生于何时 ,据远古传说 ,可上溯到夏禹时期。“河伯献图”的故事讲述了黄河水被“河伯”送夏禹一方大青石 ,上面绘有象征水系的弯弯曲曲的线条 ,那可能就是一幅治水之图。相传夏禹铸造过九鼎 ,分别绘铸了当时九州的山川、草木、禽兽的图象 ,以使人们了解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 ,不致远行时遭受意外的伤害。这两…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报林求索》2012,(8):166-167
<正>本科再获八项专利17月13日,在科技领跑的今天,本科再次向社会各界展示了自己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本月中旬本科科研创新工作再传喜讯,新增八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有效授权并颁发了专利证书。赢在本科,再铸传奇!本科将以专业铸造非凡,持续引领中国卫浴行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打造中国的第一个世界顶级卫浴品牌。  相似文献   

14.
﹃型﹄与﹃形﹄及相关词辨析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刘宜学在科技读物中,“型”、“形”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正确地选用“型”、“形”呢?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它们的字义有什么区别。查阅《说文》,便知:“型,铸器之法也。”这就是说,“型”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在古代...  相似文献   

15.
试析乾隆时期的私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武帝元鼎四年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收归国有始,“民”与“官”围绕币权展开的斗争便从未止息,私铸钱文,成为历代违法之大禁。有清一代亦不例外,虽制以严刑峻法,而私铸之案却不时而发,它影响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日常的社会经济生活。 乾隆朝是清代经济发展的颠峰。在这一时期里,清廷对铸币的规制持慎重态度,除乾隆十一年湖北因鼓铸铜铅不足,一时改铸八分小钱外,制钱的法定重量一直是一钱二分。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文物古迹集萃》介绍:"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钱币属江苏省江阴的咸丰通宝,其直径22厘米,厚1.2厘米、重2.9公斤".同时介绍:"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太平天国时铸的"圣宝"大钱属最大最重的钱币,该币径33.5厘米、厚0.81厘米、重4.5公斤,是当时特命铸造以赐赠的纪念币(仅存半片)".  相似文献   

17.
咸丰初年,太平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长江中下游一带重要城镇,云南铜矿因水陆交通被太平军阻断,无法正常运京,户、工两部铸币原料奇缺。由于战争,清政府糜费巨大,而地方各项赋税收入锐减,国库度支告匮。为解决庞大的军饷及京师百官之俸饷,清政府于咸丰三年(1853年)采取发行纸币(户部官票、大清宝钞)及铸造高值大钱(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等)等措施,以"虚钱"代替"实钱",然仍难应付巨额开支,遂于咸丰四年筹议在京师鼓铸铁钱,以补制钱之不足。有关京师行铸铁钱之情形,由于史料的缺乏,以往文献中记载较为简略,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内务府全宗档案中选辑有关史料,其中反映咸丰四年至九年间,北京地方筹铸、开铸、增铸、行使、减铸及停铸铁钱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形,现予刊布,可供研究晚清货币史及北京金融史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入藏了1件爯鼎和2件爯簋,它们与此前所见的3件爯器应属同一青铜器组合。国博所藏的3件爯器造型庄重,纹饰精美,且器内均铸有相同内容的长篇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诸件爯器的铭文记载了器主人爯受赐于遣伯、遣姬,因感念其高尚的道德言行,铸作宗庙彝器以奉祀其文考的历史背景。铭中"遣伯""德音""余一子"等称谓、用辞均属金文首见,为研究商周时期的遣氏家族及相关历史、语言、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据。从几件爯器的形制、纹饰、铭文及等级规格来看,该组青铜器约铸造于西周中期,其器主人爯的身份大致相当于诸侯国封君。  相似文献   

19.
小刀会与“太平通宝”上海小刀会在1854年7月(咸丰四年六月),铸造了“太平通宝”背日月文或“明”字钱(见题图)。这种钱,一方面表明小刀会政权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则又以日月为“明”,标志它“反清复明”的宗旨,这一点与太平天国志在建立新政权有别。关于背仰月文“明”字钱,《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一书认为系洪秀全所铸,并说“天王以指甲痕印钱上”把月文说成是洪秀全的指甲印,这是一种趣味性的臆想,不能作为事实。小刀会原分两个流派,一是白莲教系统,由大刀会演变而来;一是天地会系统,作为支派建立于厦…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吕楼、前掌大、大康留、轩辕庄等地多次出土商代中期青铜器,本文选择其中12件器物简要介绍形制,并作铸造工艺描述及成分分析。大康留等四处地点均位于泗水支流薛河流域,出土青铜器时代特征鲜明,组合相对完整。这批青铜器的合金材质以铅锡青铜为主,兼有少量含铅的锡青铜,锡含量均较为适中,与同期郑州、安阳等地青铜容器的材质规律一致。大康留尊、轩辕庄斝等部分器物含银量较高。部分器物经过补铸,补铸材料包括红铜、低锡青铜及含砷、银的铅锡青铜等,材质较为杂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