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清  邢连军 《兰台世界》2014,(12):139-140
魏禧是清朝初年著名散文三大家之一,他才华出众,交游活动广泛,散文创作极具特色,对清初的散文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魏禧生平和交游活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进行了简略探讨,希望能为此人物的历史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时敏是清初时期四王画派著名书画家之一,深受董其昌等人影响,极为推崇古法,书画创作风格独特。本文介绍了王时敏书画创作情况,对其三个时期的书画交游活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创作特色和书画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清新玄奥,朴质而不乏睿智与敏锐,其佛教散文和抒写对生活见闻“随机”的顿悟与感思的散文,以及他的寓言散文,构成他创作的主流。颇受两岸读者青睐。他的散文可以说是喧嚣都市生活中沉静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学家汪藻以擅写骈文著称于世,他的散文创作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本文概括了汪藻散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分析他的文论观论述了汪藻散文议论大胆、切中时弊和体制谨严、结构工整这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梁衡是当代提倡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真实、探索民族风格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很值得评论界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他不仅是散文创作的实践者,还是一位随时把散文创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散文理论研究者.他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独树一帜的创见.  相似文献   

6.
王向峰教授主编的《王充阎散文创作研究》(辽海出版社出版)是研究王充阎散文的最新成果。此书对王充阎的散文进行全方位的审美观照,心理分析深逐透辟,立体式地建构周密富有逻辑性的理论系统,显示了主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远的学术风范。 王充闯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多年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98年他以《春宽梦窄》获得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王充阎受到文艺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他的散文备受好评。王向峰教授把上允闾及其散文视为一个巨大的文本,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审美观照,编成以后具有强烈的现…  相似文献   

7.
清代皇室书画活动在乾隆时臻于鼎盛,乾隆本人博雅崇文、身体力行,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大型书画著录的编纂,到宫廷画院名家云集、佳作频出,无不显示宫廷内部书画鉴藏、创作活动繁荣昌盛的局面。对此,今人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对于宫廷之外皇族成员书画创作与鉴藏活动的研究却显得异常薄弱。活跃于乾隆时期的鉴藏家辅国公永璥,即是清代书画史、鉴藏史研究中长期被忽略的人物。本文从考索永璥交游入手,以文献与作品结合,梳理出永璥的交游轮廓与收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永璥的收藏活动和鉴赏水平进行初步探讨。这对研究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的皇族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衡是当代提倡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真实、探索民族风格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很值得评论界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他不仅是散文创作的实践者,还是一位随时把散文创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散文理论研究者。他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独树一帜的创见。 综合起来看,梁衡散文研究的早期成果主要是在继承我国悠久的散文传统,广采古今中外诸家所长的基础上,坚定了求真、求美、求理、求新的艺术追求,并在这四方面提出了系统的阐述。近年,他倡言写“大事、大情、大理”,为之奔走呼喊。  相似文献   

9.
侯方域在明清之际的文坛上颇具盛名,且爱好交游,而其文学创作的发展变化也与他交游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本文对侯方域的交游及文学创作历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晚明重要的文人画领袖董其昌,一生交游广泛。从青年时期开始,他就与江南地区诸多文化名流、官员及书画鉴藏家往来密切。这些交游不仅对其科举仕途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为其最终成为一代文人画理论家与旗手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关于董其昌为诸生时期的交游活动,学界通常认为他与晚明著名的文坛领袖、学者、显宦、书画鉴藏家王世贞相识并交好,而本文经过梳理与考析有关史料,认为这一说法缺乏可靠的依据。实际上,董其昌不仅与王世贞之间缺少直接交游的史料证据,而且与太仓琅琊王氏家族的其他成员(除了王世贞曾孙王鉴之外)之间,也殊少密切往来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皇室书画活动在乾隆时臻于鼎盛,乾隆本人博雅崇文、身体力行,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大型书画著录的编纂,到宫廷画院名家云集、佳作频出,无不显示宫廷内部书画鉴藏、创作活动繁荣昌盛的局面。对此,今人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对于宫廷之外皇族成员书画创作与鉴藏活动的研究却显得异常薄弱。活跃于乾隆时期的鉴藏家辅国公永璥,即是清代书画史、鉴藏史研究中长期被忽略的人物。本文从考索永璥交游入手,以文献与作品结合,梳理出永璥的交游轮廓与收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永璥的收藏活动和鉴赏水平进行初步探讨。这对研究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的皇族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视散文创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拍好一部电视散文?前人不曾留下任何模式,更谈不上成熟的创作理论。在观摩学习他人优秀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电视散文的创作谈点感受。 一、电视散文的幢文创作《选择》 电视欲文的创作,首先要选择(或创作)一篇好的散文,就像拍摄一部影视剧,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剧本一样。散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视散文作品的质量。 什么样的散文适合作电视散文的“剧本”呢?首先必须符合电视的特性。此外,傲文的文学性也是衡量电视散文“剧本”质量的重要标准。 有了一篇合适的散文,对创作一部电视散文可谓成功了一半。具体如…  相似文献   

13.
李国文先生近年来散文创作颇丰,从广为人知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到《中国文人的活法》,已经出版了多部作品。《李国文千字文》是他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创作精华的汇集。这"千字文"不是一种新创文体,与历史上的《千字文》也没关系,只是适应现代报刊而兴起的以篇幅命名的文章类型,  相似文献   

14.
辛韵 《大观周刊》2012,(45):59-59
当代的散文创作百花齐放,于坚是新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内涵丰富,在描写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流露出了作者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他的《人间随笔》正是用心灵书写的“日常生活的史诗”。本文立足于于坚的《人间随笔》这一部散文集,从三个方面入手,力图从深层次剖析《人间随笔》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温子昇、邢邵和魏收是北魏至北齐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家,世号“三才”.他们年龄相仿,属于同时代人,彼此间有过各具特色的交游活动,在交游中张扬个性、表达见解、实践价值.其中邢邵和魏收交往最为密集,他们共同游学、出行、接待南来文人、探讨学术、撰写新令,彼此还有相互酬唱之作,“邢魏争名”事件也属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这些共同的经历对他们的文学观念和诗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中国散文创作迎来又一个高潮,但进入21世纪后,散文创作渐入平和期,并趋于冷清。本文对从热闹归于平静的散文出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全集》朱自清是中外闻名的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也是毛泽东在文中盛情赞扬的爱国民主战士,他的一生在散文、新诗创作、文艺批评、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学遗产,尤其是他的新诗、散文,许多名篇至今脍炙人口,影响极广。《朱自清全集》(...  相似文献   

18.
孙静雅 《大观周刊》2011,(21):114-114,110
提起孙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荷花淀》、《山地回忆》,还可能想到的是他的《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对其后期的创作了解甚少。然而孙犁作为文学大师的实绩,主要在于他的晚年。晚年近一百二三十万字的散文《耕堂劫后十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散文领域耸立起一座高峰。晚年孙犁初步彰显了思想家的气质,倾向于传统美学更使英文章耐人寻味,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为官多年,但在官场一波三折,于是醉心文学创作。无论是创作散文还是诗歌,韩愈都追求创新、崇尚奇险,其文风别具一格而又令人赏心悦目,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20.
范爱菊  李伟 《兰台世界》2014,(7):124-125
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为官多年,但在官场一波三折,于是醉心文学创作。无论是创作散文还是诗歌,韩愈都追求创新、崇尚奇险,其文风别具一格而又令人赏心悦目,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