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常县宾 《兰台世界》2014,(4):104-105
学界对张謇资本集团的历史定位争议较大,其实,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概念上进行分析和考察,它属于民族资本当确定无疑。此外。对其民族资本属性的许多争议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淮扬运河民族资本轮船航运业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挂旗经营、垄断资本下夹缝求生、民族资本契约联营、无序恶性竞争、政府介入调停数个阶段,显现出我国近代内河民族资本轮船航运业发展的诸多特性,颇为典型。文章主要依据历史档案、报刊资料,对淮扬运河民族资本轮船航运业早期发展历程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3.
正五四时期,我国虽处在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之下,但袁世凯死后,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膨胀,社会分裂,政出多门,传媒业在这样"适当"的政治条件下,经历过袁世凯时代的"癸丑报灾"之后获得了复苏的空间。1914年开始的欧战给我国民族资本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实力增长的民族资本又给传媒业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济保障。因此,五四时期我国传媒业的发展也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到1919年时全国报纸共  相似文献   

4.
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社会文化的新变化构成了民族资本企业成长的文化环境,具体表现为19世纪末出现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企业成长的精神内驱力;民主与科学思潮是民族资本企业成长的思想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体育争议是公共争议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和"刘翔伤退"事件为例,分析这两大争议中媒体的不同报道偏向,探讨媒体对争议性议题的标签式呈现,指出体育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是体育争议的核心所在,争议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超越金牌、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体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报刊上很容易看到"备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这样的标题.争议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议,也就是学术上的争议;二是经济学家和公众之间的争议,多发生在大众媒体上.近年来的争议主要是后者,这使得一些被称为"精英"的经济学家非常沮丧,可以想象他们那种对牛弹琴的心情.的确,这些争议不过是经济学界的"社会新闻",甚至是被"黄色小报化"的争吵.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面粉企业 福新面粉公司@黎霞  相似文献   

8.
虞洽卿,1867年生于浙江镇海龙山(现属慈溪市龙山镇),1945年卒于重庆。他是近代中国航业界巨子,在上海滩上与杜月笙、黄金荣等人齐名。他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早期研究中,他被定义为买办资产阶级、买办资本家;丁日初、杜恂诚在80年代发表章,认为他应是民族资本家。国外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的资本家、民国时期重要的经济人物、新型的国际绅士等。不管其阶级属性如何,他为抗日救亡所作出的贡献不应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9.
侯书森 《出版参考》2010,(12):32-33
作为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荣氏企业集团有“三姓六兄弟,总督加智囊”之称,这位智囊人物便是薛明剑。  相似文献   

10.
无锡和全国一样,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并不是在传统商业和手工作坊基础上自然产生的,而是“在外来强劲冲击下的一种突变”[1].但是,近代民族资本企业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尽管受到这些企业使用机器动力和复杂机器这一“现代”事件的强烈冲击,仍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社会关系[2].早期锡商企业仿效在华外资企业实行的“工头制”管理模式,就是这种“传统的”社会关系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中立"是近年来美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互联网自由和互联网规制政策的争议焦点.本文从立法价值的角度对美国"网络中立"进行分析,结合大量法案文献和资料,探讨"网络中立"的立法背景、立法尝试、价值内涵、价值争议、价值缺陷和立法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为我国传播学界进一步研究美国"网络中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展现"死亡",是一个高关注度与高争议度并存的新闻报道领域。本文从这一报道领域的悖论性入手,分析"死亡"新闻从新闻选择、新闻表现到传播动机与效果上的诸多矛盾,并探讨了"死亡"新闻与时代、文化、技术及深层社会观念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尽管展现"死亡"的新闻常常会产生争议,但这类新闻与生俱来的悖论性使得社会对新闻媒体的道德指责很难奏效,而增强对这一特性的理解,也许并不能消除争议,却可能有助于新闻界以更加自觉和自省的意识去展现"死亡",并获得社会的尊敬。  相似文献   

13.
30多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为持久的人物之一.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余秋雨认为争议与他写作和演讲的观点无关,而是聚焦在另外三个方面:一是在"文革"中从事过写作,二是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文史差错",三是"文化人不该上电视".  相似文献   

14.
范铮 《档案管理》2021,(1):107-109
"以通知印发通告"是否合理,学术界有颇多争议,此种发文形式虽然不违反《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但从应用角度分析,由于直发"通告"与印发、转发"通告"的行文目的、行文方向和主送范围不同,印发、转发不应作为"通告"的发布形式。发布"通告"时,可以对"通告"的宣传贯彻执行一并提出要求,从而避免在"通告"执行过程中再制发"印发通告的通知"造成的行文争议。  相似文献   

15.
文摘"叶子"是古籍过渡时期的装帧形态。学界对古籍"叶子"的具体装帧形式,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在综合考察史料和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叶子"的具体装帧形态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6.
商务印书馆发行队伍培训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型的集出版、印刷、发行为一体的民族资本文化企业。商务印书馆建立后,我国才有具有一定规模的有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的"超真实"论曾引发极大的争议。本文试从"类像"与"仿真"、"完美的罪行"和"真实的内爆"三个方面,对"超真实"论作批判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19.
褚亚男 《今传媒》2010,18(9):48-49
本文通过对于昆仑影业公司主要投资人之一的夏云瑚1947~1948年间撤资的事件进行考察,并对撤资前后的历史事实进行客观描述,试图以此为例来显示战后民族资本在电影产业链条中流动的轨迹,并基于战后电影发展的文化政治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两个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老物件"通过征集进入档案馆,有些"老物件"到底底不算档案,一直存在着争议.我们暂且搁置这种争议,但不要忽视记录在进行档案征集中档案背后的故事.写此拙文,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