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2.
审美体验不是艺术活动的准备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艺术活动的始科,审美体验也不仅体现在艺术活动的“三层面”上,而是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考察对象,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诗佛”,是因为他既具有精深的这修养,也坚持严格的宗教实践。在王珠佛法修习中,他常常自觉不自觉地 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融为一体,这一方面既有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内涵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既具备诗佛的般若之智又具有艺术家对于自然美特别敏锐的感受力。王维诗中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达到了高度结合,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双重体验的完美融合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论断不仅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揭示,而且包含着闪光的美学思想。这三个阶段已经蕴含了“审美意象”的生成问题,艺术上的“胸中之竹”和美学上的“审美意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审美批评就是以审美为圭臬的文学批评.在审美批评中,艺术隐喻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隐喻作为批评的渡河之筏,不但实现了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契合,而且使批评主体在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传达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水准.艺术隐喻是实现审美批评文本文学意味的心理桥梁,也是实现人性共鸣的中介.  相似文献   

6.
体验——审美教育的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的世界也就是情感的世界。借助鲜明生动的美的形象,使个人的全部思想、情感倾注甚至渗透到所见所闻的美中,对所见所闻的周围世界之美给予智力的和情感的评价。审美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审美体验课程不再是一种“共性化课程”,而是一种“个性化课程”,凸显审美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7.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人余光中说:“意象(imagery)是构成诗的艺术之基本条件之一。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一首没有意象的诗,正如我们很难想象一首没有节奏的诗。”一篇成功的诗作,往往具有独创性的意象。它使古诗词更生动形象,更具审美价值。“意象欲出,造化已奇”阳,“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唧。意象,内蕴了作者强烈的审美体验,给学生传达的是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9.
美术鉴赏是鼓励学生利用自我视觉感知、已有过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收获审美体验,并深入了解创作意图。高中阶段美术欣赏课融入审美体验,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学科的教育目标而定。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充分实现理解美术情境。通过美术作品传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人文观念。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严羽对诗的本质特征的最高抽象。本文通过“兴趣”的内涵及其获得途径与方法的考察,认为它与今人所说审美体验相当。它是严羽对前人言“兴”之继承和发展,并总结盛唐诗歌创作之特点而独创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之间总是互相渗透.从审美体验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角度,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美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象学的现代性体现在其哲学精神与方法论原则中。现象学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体现在破除美是一种实体的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价值的科学等五个方面。国内目前的现象学美学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加强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审美欣赏能力是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种功能的综合运用。美妙的审美体验是各种审美心理要素相互补充、印证、作用、斗争后构成的。在同一社会条件下 ,社会地位不同、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不同 ,在美的感受上存在着差异 ,即使在最初步的美感中 ,也会体现审美者的理性和直觉、思想和情感的相互渗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对于加强修养、陶冶性情、提高素质都有难以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主阵地。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将美育摒弃在课程教学之外的错误观念,通过渗透的方式将美育纳入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始于学生的审美主体意识的激活,以主体审美理解的深化而结束,始终伴随着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重审美经验是西方近现代美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作为现象学美学奠基者的莫里茨·盖格尔更是强化了这一点。不过 ,与各种事实论美学尤其是心理学美学把审美经验看作心理的事实不同的是 ,盖格尔视审美对象为审美经验的来源。为此 ,盖格尔对艺术的深层效果和表层效果、快乐和享受、内在的专注和外在的专注、审美判断和令人愉快的东西的判断作出了根本的区别。但最具特色的是 ,盖格尔把审美对象看作是一个现象学的对象而不是本体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电视广告的审美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学校审美教育往往以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为主要途径。实际上,在大众传媒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必说各类所谓“通俗”艺术的审美合法性地位不容抹煞,即使有着鲜明商业目的的电视广告也因借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的“外衣”而具有了自身的审美功能与价值。学校审美教育应当将包括电视广告在内的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通俗”艺术引入到美育课堂上,从而将审美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Aesthetic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fundamental personal value.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regar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AE) have focused on fine arts, rather than the everyday art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ur everyday life.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esthetic life experience, expertis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AE outcomes (aesthetic judgement and emotion) inspired by everyday designed product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115 college students, and an E‐prime program that included 120 pictures of designed product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aesthetic judgement (beautiful, ordinary, or ugly) and aesthetic emotion (fearful, disgusting, neutral, or pleasu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ree major phenomena. (1) Two major types of AE outcomes are perceiving beauty with positive emotion and perceiving ugliness with negative emotion. (2) Although there are similar patterns for how aesthetic life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influence personal tastes regarding beauty and aesthetic emotion, abundant expertise in designed products contributes more in differentiating emotion when viewing the beautiful designed products. (3) The consensus of the evaluation of ugliness is stronger than when evaluating beauty. In addition, a model of AE with regard to everyday designed products was propos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ed light on the cultivation of aesthetic abilities and product design that could be utilised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美育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实践问题。英语教学的工具属性和人属性中都包含着美育的成分。在英语主体性教学的改革中创设美育的情境,通过英语朗读训练、英戏剧化表演、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英语写作实践等四个方面可以体现美育精神,提高英语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艺理论深受康德以来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这不利于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在形而下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审美人类学,以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研究广大民众的审美需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有可能超越浪漫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20.
自由心态与审美心理机制的关系问题,是艺术理论中长期被讨论的话题。自由心态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两个心理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是审美心理机制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当下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如火如荼的文化语境中,我们应该重新理清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构建艺术思维与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相互沟通促进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