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8,(12):48
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北京档案史料》2008年第4辑刊登了《北京市档案馆整理公布的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和平接管史料概览》,概括介绍了20年来北京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2部档案史料汇编、1本史料画册以及整理公布的15组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和平接管的专题档案史料的主要内容。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和照片,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北平和平解放以及和平接管的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老舍笔下老北京的旅行图 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老北京最多、最为集中的是老舍.老舍在文章《想北平》中写道:"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1]可见,老舍对老北京城爱之深刻,老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老舍的创作与老北京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3.
大栅栏——独具特色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汇集了中国帝都建设之大成.它以规划布局之严整、气势之宏大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人类文明之一大杰作". 随着北京旧城危房改造的加速进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街巷胡同和四合院正在逐渐消失.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大栅栏、琉璃厂一带划定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使北京外城有一片街巷胡同得以幸存,实属难得.  相似文献   

4.
<正>私立华北学院是由蔡元培等人创办于北京的私立大学,诞生于动荡不安、灾难深重的北洋政府时期,先后经历私立华北大学、私立华北学院、私立华北文法学院等时期,在北京(北平)艰难办学。抗战期间,私立华北大学是为数不多的坚持在北平办学的大学之一,北平和平解放后,该校并入来自解放区的华北大学及其他学院。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之一——来自解放区的华北大学,其历史资料丰富,研究论文和著作颇多,但是关于私立华北大学的历史资料相对欠缺,相关研究匮乏,甚至在一些文章中有将这两所大学混淆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北京和平解放,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件大事,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北平获得和平解放,促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其次是傅作义等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觉悟。假如没有东北战场的全面解放和淮海战役的两个战役阶段的胜利(全歼黄伯韬和黄维兵团),特别是将傅作义集团的几十万大国分割包围在北平,  相似文献   

6.
北京和平解放如周年的前夕,1月10日,市档案局和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于芳园宾馆联合召开了《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等书出版座谈会。为纪念北京和平解放40周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市档案馆汇编的《北平和平解放前后》(有关内容详见本刊1988年第1、6期)和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北京的黎明》、《北平地下斗争史  相似文献   

7.
北平大学这个名字,今人知道的已经很少了.因为北京曾改名为北平,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北平大学就是北京大学. 说起北平大学,首先要说一下北京的大学.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就建立在北京也就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后来北京地区又陆续出现了一大批大学.  相似文献   

8.
嘉言 《中国编辑》2004,(4):93-93
北京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从金代起,建都历史达七百多年。金称中都,元为大都,明、清称京师,通称北京。但民国期间,北京曾改称北平。许多作者撰文涉及这一时段时,往往不作细致考察,因此常常出现“北京”、“北平”混用、滥用的情况。如有的文章写道:“李大钊1927年4月6H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  相似文献   

9.
赖晨 《档案天地》2012,(8):33-34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随之南移,无工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北平(今北京),文教遂成为最重要的命脉产业。30年代前期的北平市面,主要靠一些大中学校维持繁荣。1931年,北平有26所高校,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中等学校,1938年有88所;初等学校,1935年有246所。北平有两个国立研究院——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一部,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古建筑、文物、文献、资料、书籍的丰富,成为学术研究最便利之处,其他的专门文化机关也很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倡议人,书名的命名者、校定的领衔人、初版的促成人,认清他们对此书的历史作用;并分析此书成书后十多年被冷遇的原因,指出与此书编纂之有关记录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22日,是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纪念。20多位当年曾在报社和分社工作过的同志,假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曾对报社和分社的创建支援颇多的原城工部文委负责人张青季同志以及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史研究会、北京市党史研究室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上发言十分踊跃,直到延时散会大家尚意犹未尽。关于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的斗争历史,以前虽曾有人写过一些颇有价值的文章(本刊总36辑曾发表过一组纪念文章),但往往因为作者对史实掌握尚欠丰富,严格说来还只能算是侧重从某一角度勾勒出一个未臻精确的轮廓,这段新闻斗争历史还待进一步认真研究、总结。去年6月初,部分曾在解放报社、北平分社工作过的老同志共同推定由张沛、岳巍、杨子江、韦韬、孙政组成“北平《解放》报、新华社北平分社史料编写组”,以张沛为召集人,着手组织这次纪念座谈会和编写纪念专刊。纪念会发言和专刊文章,为研究这段斗争历史,总结党的新闻斗争经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限于篇幅,本刊按专题辑录。由于日久年远,记忆互有出入之处,辑录时未便改动,留待进一步核查。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三月,马英民先生的新著《历史与博物馆的耕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马英民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博物馆与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选编而成的论文集,内容分为"历史管见"和"博物馆探索"两个部分。因我本人工作于博物馆,故对书中博物馆学部分尤感兴趣。读过全书洋洋70余万言,我深为著者宽广的视野、炽烈的情感、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论析所震撼和感染,确实获益匪浅。现试对该书"博物馆探索"部分谈几  相似文献   

13.
高兴 《北京档案》2012,(10):48-50
历史上的北京文人之所以那样从容自在,或因其精神气质与皇城古都的阔大空间相匹配,是"庄严宽大的北京城"使他们猛然地"扩大了胸腹",但北京除了巍然挺立的宫殿城墙、既长且宽的通衢大街之外,还有幽静轻松的文化园地。有人曾说"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北平,北平顶好的地方是公园",北京公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一、公园:文人心态的一种空间映像沈从文一贯被视为京派作家。1930年代的沈从文在文坛正式挑起了京海之争,他对北京和上海的情感反差一直延续到晚年。1950年代的沈从文在《物质文化史》中  相似文献   

14.
李云 《出版史料》2004,(4):93-96
为纪念蔡锷而建的北京松坡图书馆是我国历史上为纪念一个人在北京所建的惟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私立图书馆,成立于1924 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并入北平图书馆。在由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颁给松坡图书馆干事会同人的奖状上写道:“北海松坡图书馆干事会此次将全部藏书赠与国家,且干事会继承创办人之志,二十年来经费不足, 而图书不断增加;此精神实堪褒扬,合行颁给奖状,以示嘉奖,而励来兹。”  相似文献   

15.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蒋介石于是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并进驻北京。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不久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市为北平特别市。1930年,北京改为北平市。解放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恢复“北京”名称。因此,1928年6月20日至1949年9月30日这段时期不能称北京,而必须称北平。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后,1913年经内务部批准成立京师警察厅,任命王治馨为首任总督.1928年6月,国民政府统一战地委员会发布训令,改京师警察厅为北平特别市公安局,任命何成濬为局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北平期间,设立北京特别市警察局,潘毓桂为局长.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图书馆,其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发展自中国500多年前的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其珍藏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典籍,其中有极少数还可以追溯到13世纪南宋宫廷中的藏本,有不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928年,国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后将北京改为北平,同时将国立京师图书馆改为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当时南京政府下设了大学院主管当时的教育及文化,并下令发布将京师图书馆改为北平图书馆.1931年前后北平国立图书馆的建设有着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本书是一部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北京城历史变迁的儿童小说。1946年秋,大冬子一家四口人从河北涿县(今涿州)到北平讨生活,他们住进了福长街六条15号院里。故事在这个人员混杂的四合院里拉开了序幕,如同一部京腔京韵的话剧在眼前徐徐上演,讲述着北平人民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9.
陈鹏 《北京档案》2013,(1):44-45
1928年对于古都北京来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北伐军攻占京城,宣告了北洋政府时代的终结.经过南北各政治派系的权力角逐,国民政府最终定都南京,降北京为特别市,明令其易名为"北平",古都的命运就此改变.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历史上,大批档案的被盗卖,人们所熟悉的,还只是二十年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八千麻袋”事件。然而无独有偶,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又有财政部北平档案保管处盗卖大批档案事件发生,惟至今尚未为世人所共知。特选辑有关这一事件的档案资料一组披露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