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东汉蔡邕提出疾涩的概念以来,疾涩就贯穿于书法、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与表现。篆刻艺术中的"疾"表现为冲刀法,"涩"表现为切刀法,疾涩则表现为冲、切刀法的结合。刻刀与印石的摩擦影响着篆刻艺术疾涩法的表现,疾涩互用可克服单独使用疾或涩所出现的弊病。疾涩通过使用刻刀的节节顿挫将刀力注入印石的点画线条之中,使点画线条挺拔有力并且节奏变化较  相似文献   

2.
涩涩丝瓜汁     
丝瓜汁,淡淡的绿色,清凉可口。那一年,我却尝到了涩涩的丝瓜汁……  相似文献   

3.
柿子的涩成分可防癌王平,欣存日本秋田县盛产柿子。新品种的柿子从种植幼苗开始约2-3年便可结果。目前日本盛行在塑料大棚内栽种柿子,每年的九月收获。柿子有甜柿子和涩柿子两种。涩柿子没籽,比甜柿子产量大。提起涩柿子好多人都觉得它涩,不好吃。这实际上是对其成...  相似文献   

4.
新年试笔     
新年试笔。因为是“试”笔,所以要拿起笔来再说。拿起笔来仍是无话可说;许多时候不说了,话也涩,笔也涩,连这时扫在窗上的枯枝也作出“涩——涩”的声音。我愿有十万斛的泉水,湖水,海水,清凉的,碧绿的,蔚蓝的,迎头洒来,泼来,冲来,洗出一个新鲜,活泼的我。  相似文献   

5.
正我以为,汉末蔡邕用"疾涩"二字来说书法的运笔法是最精确的。冯武的《书法正传》载,蔡邕的女儿蔡琰述她父亲的书法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矣。"她所说的"疾",就是快;所说的"涩",就是笔不从纸面上滑过去,使其发生摩擦,画乃有力。古人论运笔,张旭有"挑夫争道"之喻,苏东坡有"逆水撑船"之说。张说是"涩"字,苏说是"逆"字。总之,都是用笔的逆势涩进和纸发生摩擦,画才能得劲。"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相似文献   

6.
幽幽橄榄情     
奶奶给了我一颗青色的果子,并告诉我,这是橄榄。从没有吃过橄榄的我,怀着对这颗青果子的好奇和甜蜜的猜想,把它放到了嘴里。闭上眼,轻轻一咬,立刻,舌尖泛上了一股涩涩的味儿。我失望地睁开眼,把这颗青果子吐了,连同那破碎的希望一块儿吐了,只剩下涩涩的味儿还留在嘴角边……  相似文献   

7.
童年断想     
婴孩是六月碧湖中鲜嫩的藕;婴孩的笑是湖面上盛开的荷花;那清晨荷叶上的露珠,是婴孩的泪滴呀,不染纤尘。而莲子,是不是就是婴孩睡眠中那一枚又甜又涩的梦呢? 婴孩的梦里也有涩涩的情愫么?  相似文献   

8.
当我带着一份欣喜,一份陌生走进这个市重点初中时,我还是一个青青涩涩的小女生。  相似文献   

9.
正五、疾笔和涩笔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在《笔势》中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1.疾笔和涩笔的含义疾笔,是指笔势轻健和爽利,达到奋笔疾进的艺术效果。隶书是由篆书缓慢的行笔变为短速的奋笔,以疾取劲,行笔力戒迟缓拖沓。但是,"疾"决不是单指行笔速度,如果一味图快,势必造成笔画无骨无肉,轻浮失态。涩笔,是指笔势的迟重和稳健,行笔以逆势而进,笔锋好像在克服着一种阻力向前运行。涩进能够入纸沉劲,达到浑厚沉稳的效果。如同不能把"疾"理解为一味图快  相似文献   

10.
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说:“书有二法,一日疾,二日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爱情     
涩涩的感觉 初三的时候,自己悄悄喜欢上了一个男孩,是我们班的。他的篮球打得很棒,学习也还不错。开始的时候,那种感觉怪怪的,说不好自己是怎么想的,只是和他在一起就很快乐。哪怕不说话,默默地看着他打篮球,我也觉得很开心。于是自己就开始瞎想,我不会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涩涩的感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人生篇人生就像一个橘子,酸酸甜甜,苦苦涩涩。品味人生如同细细咀嚼一个橘子,细致中尝出酸甜苦辣,深思中明了喜怒哀乐。——心灵感悟  相似文献   

13.
    
有时候,心情就像咬一口涩涩、酸酸的青苹果。虽然青涩,但它就是成长的滋味啊!请你,我陌生的朋友,和我一同来品尝这独特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认识酸雨     
什么是酸雨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性大小与水溶液中氛离子浓度有关,而碱性与水溶液中经基离子浓度有关。科学家据此建立了一个指  相似文献   

15.
生长痛     
抱着一摞刚刚从图书馆借的书,经过田径场,径直朝教室走去。天气热得就要把人蒸发了,好像汗水淤积在心里,咸咸的、苦苦的、涩涩的。  相似文献   

16.
苦咖啡──一个让我在短短的时间内疯狂爱上的仙露琼浆。它让我瞬间明白了,苦也是一种幸福,如果没有涩涩的苦,哪有人会珍惜浓浓的甜蜜呢?第一次领略苦咖啡,是在休闲之际,由朋友向我推荐的。第一口的感觉是苦,第二口还是苦,第三口仍然是苦,充满心灵的全是一种涩涩的苦。这种苦涩刺激了我全身的细胞,让我有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清醒,一种从未有过的畅快之感。这种涩涩的苦,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第二次饮尝苦咖啡,还是在那家“古木香”里。这一次的感觉与上一次截然不同,热乎乎的苦咖啡里还冒着烟气,热腾腾…  相似文献   

17.
失败的教训     
人家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我还是讨厌失败,因为上个星期,我就"尝到"了它的滋味——涩涩的,酸酸的……  相似文献   

18.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相似文献   

19.
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在《述父蔡邕笔法》中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之法,书妙尽矣。”道出了疾涩之法在习书中的重要性。亦揭示出了在运笔中的缓与疾、轻与重、行与留等对立统一的规律。冯武在《书法正传》中进一  相似文献   

20.
成长像糖果一样,甜甜的;成长像葡萄一样,酸甜酸甜的;成长像山楂一样,涩涩的;成长像一杯茶,刚品时苦涩,过后却回味无穷。正因为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