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文化的发展对城市意义重大,因此,大学要与城市公共文化融合并促进城市诸多方面的发展。大学文化空间不仅包括物质实体要素及其特色,还包括教育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大学文化的精髓要反映大学的核心价值观。认识大学的历史文化脉络对促进师生形成认同和归属感有重要意义,所以大学文化空间的重塑是物质实体要素与城市公共文化、人文精神特质、历史文化内涵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2.
重塑大学精神是中国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但对于如何重塑的认识却是见仁见智。我们认为,重塑大学精神既要承袭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又要具有明显的时代变化气息;既要有世界共形态的普遍内涵,又要有明显的地域或民族色彩;既要有对现代大学的理想追求,又不能脱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既要深刻把握当下的时代特征,又要科学预测未来的时代走向。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形神俱备的,在大学有形的实体结构内部深藏着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即大学首先是一种精神存在。孕育并诞生于基督教文化世界的近现代大学,历史性地肩负着一种包容并超越物质欲求和现实需要的信仰教化使命。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形神俱备的,在大学有形的实体结构内部深藏着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即大学首先是一种精神存在。孕育并诞生于基督教文化世界的近现代大学,历史性地肩负着一种包容并超越物质欲求和现实需要的信仰教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大学人文精神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我国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精神流变划出一条明晰的时间线,旨在通过历史维度的陈述与分析,对理工科大学当下的管理者有所启示,以期产生更多有益的思考与举措。  相似文献   

6.
大学应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定向”,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定盘”,同心同德,重塑新世纪的大学精神。以持续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术研究精神为主体,以主体自觉精神为基点,以爱国精神为归宿,这是新世纪大学精神重塑的基本理念。统筹兼顾,实现四的和谐统一,一种闪耀时代光彩的大学精神将焕发于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工具理性价值日趋严重的当下,地方高校要有特色的长足发展,需充分彰显其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既是地方高校特色彰显的灵魂,更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支柱。据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和而不同"的地方高校大学精神:一是从"失范"到"规范",完善大学章程以彰显大学精神;二是从"制器"到"育人",强化人文教育与社会引领以重塑大学精神;三是从"他方中心"到"双方合作",激活学校生机以坚守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教师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力,并预示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和推进教师文化建设,是重塑大学精神,弘扬主流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调研分析教师文化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重归大学育人使命,调整教师评聘考核方式,强化职业荣誉感;以交流增进教师群体情感、提升教师职业归属;培育、选树、宣传优秀典型引领教师文化发展方向等,加强和推进教师文化建设三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引领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塑造着学生的道德品格。但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精神却出现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高等教育行政化,导致大学独立地位丧失;高等教育产业化,导致大学人文精神弱化;学术目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科学精神失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重塑大学精神,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文化相对于大学物质文化而言,是人类在发展大学的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观、价值观、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产品,是人类发展大学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成果,是大学人的精神象征,是大学的精神文化现象。大学的精神文化包括一所大学的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甚至是习俗以及作为一所大学成员的人所拥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研究习惯。在大学的精神文化中,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如书籍等其他有形物质载体得以记录、表现、保存、传递的文化;另一部分则以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形式存在于大学人的头脑中,表现于…  相似文献   

11.
大学改革的无效与大学精神的缺乏不无关系,由于大学精神的缺乏,使得大学改革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半途而废。重新认识大学精神在大学改革中的作用,以大学精神引领大学改革的方向,激发大学改革的生命力,使大学改革形成合力;重塑大学自由学术的理性精神、学术自由的法制精神、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精神、服务社会的关怀精神,以促进大学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主要表现为修为精神、修学精神、求真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关怀精神,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是大学精神的折射.本文仅从浅阅读透析大学精神面临的危机,希望大学通过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等教育层类视角的高职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职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其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并被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内化、奉行的精神要义及通过制度架构在主体人和其他实体物上的人文化的成果体现,是表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层构上的大学文化,是与学术教育类大学文化相区别的职技教育类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表征,对大学生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和特色具内在的联系,共同作用于大学实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具有丰富内涵和“双面性”。现代性与现代大学相互影响和反映,现代性为现代大学发展拓宽作用场域,给予面向未来和现代化的方向,提供时空延伸功能,并引发理性反思,现代大学也为现代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支撑。然而,现代大学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存在迷失于现代性困境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功利取向的宰制使现代大学精神式微、技术理性的侵蚀使现代大学理念弱化、进步强制的钳制使现代大学教育性功能窄化等,这造成了现代大学根本任务的偏离和教育使命的削弱。现代大学发展要回归原点,可通过澄明根本任务与精神、凸显重要特点与价值、彰显使命理想与追求来重塑现代大学的发展旨向与基底。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不仅是传承、创新文化的客观物质存在,更是文化精神的意识存在。大学文化通过拓展教育视野,彰显知识魅力,整合教育资源,引导大学人的思想方向,完善其人格品质,培育其高尚情操。以文化关怀的广度研究当今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重拾大学精神家园的传统,用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引导大学文化的建设是当今大学完成时代使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软实力在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位置,高校和谐物质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着力点,其在学校建立之初必须通过建筑、环境等载体表现出来,即通常所说的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层面.一所大学如何加快高校中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而形成自己的大学精神,对于强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总向人们传达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校园在人们的心目中,既具体,又抽象。所谓校园物质文化,并非只指单纯的实体存在,也包括精神文化结晶方式的实体存在,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实体,物质与精神实际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因此,校园物质环境具有既具体又抽象的二重性。从物质方面来看,它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在这空间里,教育过程得以展开;它的设计与建设,处处表现了人们的精神目的、计划及模式,具有实用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这空间创造出一种境界,一种氛围,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给置身其中的人们以间接的、潜移默化式的人格陶冶,具有教化功能。校园物质文化虽然在内容和发挥功能的方式上是精神的,但它是以空间或场的形式出现,是物化的。所以我们说,校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探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刘亚敏导师张应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04年5月大学不仅是一个组织实体,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组织特性的标志,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本研究在界定大学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精神共契性为支点揭示了大学精神的核心要素;通过考察大学与宗教、政治、经济等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梳理了大学精神演变的轨迹;进而对大学精神之“守”与“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大学精神的现实境遇及培育问题。大学精神的内涵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下我国高校人文精神淡薄,学风浮躁,学术腐败问题严重,有必要重塑崇尚学术自由与独立的大学精神,而传统师道的回归和弘扬有助于增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自律,从而建构高校学习型教师团体和知识分子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