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于通讯员队伍的业务建设,我们摸索出一条培养、造就通讯员的好路子,即:办班—采风—考核—评比—扶持。办班:我们《广西冶建报》自创刊以来,坚持举办通讯员培训班,聘请自治区一级的新闻单位驻柳记者站或柳州市新闻单位的领导、编辑、记者为通讯员上课,或安排本报的编辑、记者为通讯员讲课,并要求每一位参加学习的通讯员写出一篇作品,请授课教师讲评或批改。通讯员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剽窃他人的文字,古今中外一向被视为禁例。近来发现有的报纸记者、编辑,对通讯员的稿件,实行“拿来主义”,经过一番改头换面,据为己作;有的照直抄来,署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本报记者专讯”发表。这算什么? 眼下就有这样一件事情: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署名本报记者某人的新闻,报道的是一个先进典型。新闻中主人公所在地的通讯员看后不禁惊呆了:这不是我们供给这位记者、他又  相似文献   

3.
苗荷芳 《新闻三昧》2007,(10):25-26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基层通讯员或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这样问:老师,你说这件事可不可以写成稿件?你认为这件事有新闻价值吗?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什么事件可以写成稿件,不知道新闻在哪里。对于一个熟悉新闻  相似文献   

4.
读者阅读一篇新闻,总希望能明了这则新闻的社会意义;记者或通讯员写新闻,也总是希望读者能够充分理解这则新闻的社会价值。作为从事多年编辑工作的笔者认为,一篇脍炙人口、意义深远的新闻的构成,新闻背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尽管不一定每一篇新闻都要写背景。但一篇好新闻不能没有背景。  相似文献   

5.
我是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10年了的老通讯员,有650多篇各类新闻稿件被地级以上的新闻单位采用。我深知,通讯员的稿件与记者的稿件是有区别的。记者的稿件,就象大型国营企业的产品一样,有包销单位,本编辑部的编辑非看不可;而通讯员的稿件,就象乡镇企业的产品一样,没有包销单位,完全靠自身的质量赢得“市场”。所以,通讯员的稿件首先要打动编辑;然后才能通过编辑的劳动进而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84年度至1985年度,我们南通日报共有16篇(件)新闻作品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其中通讯员单独采写、或通讯员与记者联合采写的共有9篇(件)。海安县通讯员刘宁采写的小故事《深情》,不仅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而且还获得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报通讯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编辑的水平再高,本事再大,  相似文献   

7.
办报是编辑记者的工作,离不开读者支持,也离不开一支编外新闻爱好者——通讯员的帮助。下面是我们在培养通讯员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通讯员时代真的结束了吗?面对广大通讯员的疑惑和不解,曾经干过多年企业报编辑记者、对外新闻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的我,对此问题倒有几分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通讯员要认清媒体新时代通讯员是什么?如果你问起年轻的记者编辑,恐怕十有八九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  相似文献   

9.
一些老记者往往这样告诫年青人,稿件发表后,拿出原稿对照一下,自会判断出发表稿哪些是改好的、改妙的,改好了、改妙的地方,就要仔细加以学习,以便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这确实是经验之谈。作为记者、通讯员从编辑改稿中都能学到哪些东西、受到哪些启示呢? 启示之一,理解编辑与记者、通讯员之间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差异,并努力减少这种差异,写出对路稿件。记者、通讯员是以新闻价值的标准来进行写作的,而编辑则是根据新闻稿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加上考虑宣传价值、社会效果、版面计划等因素,对稿件的新闻价值作出二次判断,以确定稿件是否发表、如何发表。记者、通讯员与编辑这两者之间无疑是有差异的,是一对矛盾。差异减少、矛盾统一,稿件顺利发表,反之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在阅读《失实新闻百例》(华中工学院新闻系申凡等编)一书时,对五十例失实新闻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五十例失实新闻中:记者采写的有七篇;记者和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有四篇;通讯员采写的有三十九篇,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通讯员采写的三十九篇失实新闻中,纯属编造和虚构的,有十五篇;“合理想象”导致情节失真的,有九篇,添枝加叶、任意拔高的,有十五篇。通讯员采写的新闻失实的为什么这么多?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追名逐利。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稿件能  相似文献   

11.
有些通讯员和县报记者有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身在基层,觉得没有多少东西可写,不能象大报记者那样,东奔西跑,寻珍采花。我1982年起爱上新闻这一行,其间当了4年农村生产队会计,3年乡政府通讯报道员。已11次在省市新闻单位获优秀通讯员奖,10篇稿件在省市获好稿奖,被招聘为县报记者。我以为,记者和通讯员各有所长,通讯员身处基层,身处新闻的发源地,只要处处留心,发挥优势,写身边事、唱时代歌,同样能写出好新闻来。身在基层写什么?我以为,通讯员在基层至少可写几个方面的内容。写新事。有些通讯员的稿子编辑很为难,就是新闻的时效性不强。新闻贵新,写新闻就要写新事,应有争分夺秒的时效意识和竞争意识,写当日事、昨日事、近几天发生的事,捕捉到好线索及时采写,这样才能给人以新鲜感。写新风。新风尚是新闻的常客,这些事件和人物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北京市电机总厂自1986年初成立新闻报道组后,给全厂的通讯员都订了《新闻与写作》。他们还邀请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讲课,培养通讯员的写作能力,去年该厂被各级报刊采用稿件80余篇,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是一家中央级报社聘请的特约通讯员。最近听说,通讯员、兼职记者、特约记者也可以申请评定新闻专业职务,请问应如何申请?有哪些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怎样才能取得成功?怎样迈出扎实的步伐?这是广大爱好写作的青年朋友们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就写作而言,可以说,成功之路无定式,但我们却可以从诸多成功者走过的不同的足迹中,找寻到对自己有所裨益、有所启迪的东西——这也正是本刊新辟《成功之路》这个栏目的初衷。著名作家浩然同志应邀写来了首篇。我们诚恳地向广大作家、编辑、记者、通讯员以及所有热爱新闻与写作的各界朋友们征稿,期待您把自己在成功之路(包括各领域、各方面)上跋涉的艰辛、喜悦、经验等整理成篇寄给我们发表,以满足本刊广大读者的渴求。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到报社送稿、反映情况或请求指导,是常有的事情。对此,编辑记者应当热情接待。然而,有的报社的编辑记者对通讯员不够尊重,往往自己稳坐在那里指手画脚,通讯员却站着洗耳恭听。编辑记者业务繁忙,疏于礼节有情可原,但给通讯员让个座总是可以的吧!通讯员是繁荣新闻事业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他们理应受到尊重。对此,新闻单位的同志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理解通讯员、善待通讯员,也是有利于报社发展的。因为从通讯员那里,不仅可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新闻,还能够了解到群众对报纸质量的评价。这对于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办报水平是大有…  相似文献   

17.
有个县机关干部给省报写稿,报道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新闻。稿子被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发现,打电话要作者补充材料。文章见报了,署名的却是这个记者。写稿的通讯员呢!对不起,被甩在一边了。还有个作者,给某报写了篇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稿子,编辑“匠心独运”地作了处理,一半作消息,一半作短评,登出来署名的是编辑。原作者呢?也对不起了。这类事发生在新闻机关的究竟有多少?不能说很多,但也并非个别。那位通讯页感到有  相似文献   

18.
刘文平 《军事记者》2006,(11):22-23
新闻有价值,价值有大小之分。追求和提炼最大的新闻价值,是所有记者编辑共同探索和努力的课题。刊于2004年7月15日《人民海军》报头版头条的消息《军事变革是每个官兵的分内事》,是一篇针时性和指导性较强的新闻作品,受到读者好评并被评为该报当月好稿。围绕这篇消息的编辑过程,谈谈如何提炼新闻价值,也许对通讯员和年轻记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刊登在《湖南日报》2002年12月14日上的消息《检察机关挺身而出当原告》,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由通讯员和报社记者合作采写出的新闻佳作。这又一次说明,身居社会基层的通讯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占有得天独厚的先知优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仍然是办好报纸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何谓通讯员?据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载:“通讯员是指为新闻机构采写新闻、反映情况的编外新闻工作人员,有时也称通讯员或通讯记者、通信记者。通讯员一般是…  相似文献   

20.
“努力学习新闻业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陆定一同志为《新闻写作指南》一书题的词。该书内容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名人篇”,有新闻界老前辈瞿秋白、戈公振、范长江、叶圣陶等人的文章和事迹介绍;第二部分是“耕耘篇”,介绍一批高级记者、主任记者、编辑和优秀通讯员的先进事迹;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