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一场数学教育观念、数学观、数学学习观念的更新。教师和学生的数学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观直接影响数学的教和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就必须依据数学的特点实现数学观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李素荣  宋绍飞 《今日科苑》2009,(22):218-218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观察、发现、并且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倡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因此,新课改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文华 《科教文汇》2014,(14):189-190
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营造社会良好的研究学习环境和建立健全学校研究性学习制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上取得最佳的研究成效。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将有效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是众多高中英语教师必用的教学手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活动之后,使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剑 《科教文汇》2009,(26):49-49
学生学习观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性质、质量和效果,对教师教学成效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现象学的概述,将现象学的方法论运用于学生学习观的建构,以新的视角重新解读学生学习观,以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育应当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集体讨论,交流意见,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索研究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学习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育应当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集体讨论,交流意见,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索研究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付春玲 《科教文汇》2010,(1):104-10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因此,学习是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对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探讨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忠实支持者。笔者在对学生解题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学习。  相似文献   

12.
张四印 《科教文汇》2013,(15):134-134
兴趣是人的欲望、需要、追求的征兆,兴趣能使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学生对某一种学习活动有兴趣,就全神贯注于其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既是学习的动力和先导,又是教师确认学生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依据之一。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为学生提供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把学习任务作为自己的强烈要求,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精神饱满地去学习、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杨红丽 《内江科技》2009,30(5):46-46
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资源急剧扩张的时代,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服务,而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本文拟就信息技术时代大学教学的特点和应采取的方法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的欲望、需要、追求的征兆,兴趣能使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学生对某一种学习活动有兴趣,就全神贯注于其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既是学习的动力和先导,又是教师确认学生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依据之一。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为学生提供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把学习任务作为自己的强烈要求,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精神饱满地去学习、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方月君 《科教文汇》2009,(24):107-108
新课程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要求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情感,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让活动贯穿课堂”,如何提高思品课堂活动设计的实效性成了思品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蒋琼 《科教文汇》2013,(30):48-49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来说:教师在学生的主体性建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从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学生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顺利实现将会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而教师专业情感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决定了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内驱力和方向,也是其工作的动力源泉?这种教师个人性意义的感受将会给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课标链接《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基于此,每位教师都应树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  相似文献   

18.
潘辉 《科教文汇》2013,(21):137-138
数学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式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所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9.
王建芳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32-233,235
教师和学生的数学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观直接影响数学的教和学。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依据数学的特点去实现数学观。  相似文献   

20.
夏国红 《科教文汇》2008,(25):71-71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养成善思、多疑的好习惯,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完成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这几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努力增强知识的吸引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