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并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等途径,论述苏州藏书家的刻书风尚。  相似文献   

2.
以钱谦益、钱曾为代表的钱氏家族,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藏书大族。通过梳理钱氏家族的藏书来源、数量及特点,探讨钱氏家族的抄书刻书活动,论述钱曾《读书敏求记》的价值及对版本目录学的贡献,全面展现钱氏家族藏书、抄书、校书、编写书目的风貌。表1。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3.
明代嘉兴项氏家族科甲联第,创造了五世进士、三世五进士之佳话,是典型的簪缨世家、书香门第。项氏家族中进士藏书、刻书有成者10余人,其中万卷堂、宛委堂刻书极富精品,流传有绪,泽被当今,蜚声华夏。  相似文献   

4.
临朐冯氏家族为明清之际山东著名的文学与科举世家,冯溥为其家族的杰出代表人,而关于其家族藏书至今未有人研究,冯溥有《佳山堂书目》一卷流传于世,以书名简目形式记载冯溥藏书,本文试图通过相关文献探讨其家族藏书、刻书情况,同时介绍《佳山堂书目》版本及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问,上海金山县有一个钱氏家族,从事藏书、刻书事业,尤以刻书为盛。所刻《守山阁丛书》、《指海》丛书、《小万卷楼丛书》、《珠丛别录》等,有名于世。在近代文化史上,钱氏家族作出了贡献,颇具影响。现略考其史迹,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元代书院藏书重要来源之一——书院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拨捐学田刻书经费充裕、刊刻书院教学和研究用书形成书院藏书一大特色,以及山长主持刻书质量精善等方面,阐述书院刻书成为书院藏书重要来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清海南刻书藏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的刻书藏书开始于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文教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海南刻书、售书和藏书的兴盛.海南高温、高湿及飓风等气候,给藏书业发展造成了困难,但海南的官私藏书仍十分活跃,尤以明代丘溶石室藏书最富特色.  相似文献   

8.
清代泉州著名藏书家不下二三十家,龚显曾就是其中之一。他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购书、抄书、刻书,藏书达7万余卷。龚显曾与他的"薇花吟馆"藏书及"诵芬堂"刻书在福建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书院刻书与藏书自宋代开始,以下是本文对宋元书院刻书及藏书的初步探讨: 一宋元书院刻书宋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雕板印刷术在宋代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刻书的三大系统已经形成,在民间也比较普及流行,可以说,印刷术的发展,是促进书院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书院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学者讲学、生徒学习都离不开书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许多书院在讲学之余刻过不少书,书院成为封建社会刻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周生杰博士的《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一书对于徽籍文献巨子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全景式展现鲍廷博之家世、行实及其藏书、献书、刻书活动等;其二,注重往深处开掘,揭示鲍氏藏书、刻书的背景、思想、特色及其影响等。此外,《研究》以细腻而又饱蘸情感的笔墨展开论述,为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1.
董金鉴为晚清期间热心于公益的会稽乡绅,关于他的藏书与刻书事业,史料很少提及。现就绍兴图书馆所见资料,结合史实,对其藏书量、藏书特色、藏书印、刻书抄书以及最终归宿作一基本汇述。  相似文献   

12.
浙江宁波,自明范钦建天一阁藏书及刻书以来,人文荟萃,名流辈出。其中,郑氏二老阁藏书、刻书颇有影响,谈刻书掌故,不可不语及之。二老阁与黄宗羲二老阁,顾名思义,是为纪念二位老人而建的。二老即郑溱、黄宗羲。  相似文献   

13.
盛宣怀,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官僚、买办,他在上海创办了一座愚斋图书馆,具有早期图书馆建设理念。其藏书与刻书颇有价值,但长期以来却不受重视。本文拟对其藏书和刻书两方面的价值做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版本著录形式、马国翰藏书的版本特点以及藏书中的精品,对研究清代刻书与私人藏书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朝文事极盛,学者、诗人、画家、书家之多,超迈往古。从文献事业来说,清朝在封建社会中,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藏书、刻书、校书成为一时风气。朝廷开馆征书、刻书、编书、校书,首先起了带头和奖励的作用,流韵所及,藏书家、刻书家、校书家遍地皆是,稍涉学之人,无不以藏书、刻书和谈论版本、目录、金石、雠勘之学相竞尚,文人学者也以不懂这些为耻。  相似文献   

16.
鲍廷博與"知不足齋"藏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鲍廷博的藏书、刻书事业及其成为藏书家契机,进而评价了"知不足斋"藏书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鑫洁 《图书馆》2023,(5):108-114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季秋华《知不足斋序跋题记》为对象,较全面地论述清代大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在长达七十年生涯中的藏书、校刻书事迹,指出鲍氏的序跋题记,不仅反映他藏书、校刻书的历程,更是其收藏、校刻书历程中的人生感悟、心灵独白的流露;不仅是版本目录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乾嘉时代浓厚人文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鲍廷博凭借广博的阅读,深厚的功力,终其一生从事于藏书、刻书事业.他对于藏书和刻书十分重视校勘,秉承意当慎改、务求完善和以还旧观的理念,所校勘的古籍向称善本,受到时人及后世的称赏.  相似文献   

20.
作为清代桐城五大世家之一的方氏家族,不仅在文学与思想造诣上声名远扬,在家族刻书领域亦颇有建树.文章通过整理以方文、方以智、方苞为代表的桂林方和以方东树、方宗诚为代表的鲁谼方的家族刻书成果,分析总结了桐城方氏家族的刻书特点、繁荣原因及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