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尊重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情怀,一种力量。从人的角度来看,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格尊严辩证否定的发展史。尊重,就是尊重人的自然生命,尊重人的社会生命,尊重人的精神生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尊重,尊重他人是快乐的,被他人尊重是幸福的。尊重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2.
尊重     
尊重是一种礼仪.尊重是一种智慧。尊重是一种力量……尊重一条规则可能会让你受益终生.尊重一种习惯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尊重"教育研究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尊重"教育研究以"尊重"这一基本的价值为支撑,围绕着"尊重"二字做文章.在这12年中,我们体验尊重、感受尊重.对于"尊重"的定位,我们经历了尊重是基础道德的突破口,尊重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尊重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尊重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几个阶段,现在,我们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尊重,是一种情感态度。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它包括尊重所有的生命体,尊重养育我们的大自然,具体则主要体现在对师长;对领导、对同事、对同学、对朋友以及对动物甚至植物的尊重上,当然也体现在对他人劳动以及相关价值的尊重上。  相似文献   

5.
尊重,是一种双向行为,既指尊重别人,也指自己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即相互尊重.现代家庭教育中新型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强调的是一种"人人"关系,是平等的,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尊重就是一种相互尊重,表现为父母与子女问尊重是双向的.尊重自己的最好办法是尊重他人,尤其发展到他人又尊重自己时,双向尊重行为便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6.
尊重,是一种情感态度,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它包括尊重所有的生命体,尊重养育我们的大自然,具体则主要体现在对师长、对领导、对同事、对同学、对朋友以及对动物甚至植物的尊重上,当然也  相似文献   

7.
张永军 《教师》2010,(28):115-115
一、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提醒我们,新型的师生关系亟待确立。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给予他人最好的礼物,与受尊重一样,尊重学生是教师的需要,也是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8.
尊重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一种荣幸。  相似文献   

9.
正尊重是一朵开在心灵的花,洋溢馨香;尊重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沿途阳光;尊重是一团温暖你我的火,热情奔放。尊重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题记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始建于1958年,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200名,教职员工152名。学校拥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达32720平方米。几年来,学校秉承"用尊重成就孩子一生"的办学理念,不断强  相似文献   

10.
正导语:尊重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但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所以,我们要带着一颗诚心对待周围的人,使自己处于交际的主动位置。  相似文献   

11.
尊重 我们一般理解的尊重都是自下而上的,仰视的时候,尊重油然而生。但多数时间我们遇到的是平视甚至俯视,我们还能不能保持尊重?怎样保持?尊重是一种情绪,动物也具备。但动物的尊重仅限于自下而上,带有卑微的含义,看一看东非草原的狮群、西伯利亚的狼群,日常生存中尊重无处不在。动物的尊重是为了集群生存,换一种说法,不尊重这个秩序,就必须离开。  相似文献   

12.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 ,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 ,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 ,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 ,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 ;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 ;在师生关系上 ,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 ,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学会尊重     
尊重,指的是尊敬和敬重。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一个人修养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尊重是什么     
王志国 《中国德育》2008,(11):79-80
“尊重”二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尊重是对人的一种赏识和肯定,是一种认同和重视,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催化剂。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15.
尊重     
尊重是一种美德,尊重他人是一种幸福,受到他人尊重亦是莫大的快乐。尊重构成了人与人不可分割的关系,给人鼓励与自信,让我们在成长的烦恼与社会的矛盾中突出重围,勇敢向前。然而,尊重起源于何方,又回归何处呢?自然界微妙的生命循环使尊重的美德有了启迪。  相似文献   

16.
尊重是一种具有普遍道德意义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其核心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尊重的教育理念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了国民教育、普及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即意味着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17.
1.对学生尊重、真诚。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也意味着非指责、非嘲讽、非强加于人。尤其是对一些在各方面都不太出色的的学生,更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打着“为学生好”的幌子去伤害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令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融和”是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包容的稚量,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团结,海纳百川。“融和教育”的本质是合作与宽容,彰显尊重个性、百花齐放的育人理念,强调团队包容个体,个人融入团队;领导海纳百川,倡导包容成长;教师融爱执教,尊重学生人格;学生融会贯通,悦纳自我,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9.
尊重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教师要以尊重和呵护生命体为育人的基点,奉行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真情,爱学生,宽恕学生的过失,让学生体面做人,促使他们发展健全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尊重是一种品质,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是对他人人格价值的充分肯定。本文笔者我校是如何开展尊重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