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拉祜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特点是拉祜族的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及传统观念的生动反映。通过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分析,探讨其家庭结构及婚姻制度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亲属关系及其称谓的研究,是探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典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亲属关系的起点和纽带的婚姻制度,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尔雅·释亲》详细而完备地记录了我国早期社会的亲属称谓,同时通过亲属关系和称谓也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婚姻形态。而《释亲》中“妻党”子目更反映了明显带有母系社会残余的婚姻制度,本文拟从“妻党”的经文条目对其记录的亲属称谓予以考释,说明来源,并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婚姻制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方言不仅能用来考证古音,方言词汇同样保留着古代文化的遗迹,亲属称谓往往是对古代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映,方言中的一些特殊亲属称谓尤其是。沾化方言的特殊亲属称谓“奶”,既保留了“奶”一词在语义发展过程中某个早期阶段的状况,又是古代社会伙婚制婚姻形式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4.
基于彝族传统的婚姻制度"族内通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兄妹不婚",彝语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的截然不同。特别是彝语的亲属称谓二元关系词,有其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彝族亲属制度与婚姻家庭的文化信息。研究彝语中的亲属称谓二元关系词,是研究彝族社会,尤其是研究彝族家庭结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对抗内容的,以守系合族为目的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之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学术界对宗法制度的研究尚未够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对国内各民族地区宗法制度的研究在许多方面还是空白。婚姻是人类赖以繁衍、绵延的方式,有男女婚姻,才有家庭,然后才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宗族、家族。宗法制度必须以婚姻制度作为血缘关系方面的基础。婚姻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宗法制度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建国前的近代广西民族地区存在的各种婚姻形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生活交际的需要,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称谓词语的使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亲属称谓使用的泛化现象。称谓语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交际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选择,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历时的研究方法,试图对亲属称谓使用的泛化现象做出概述和定义,并以泛化最为显著的亲属称谓"哥、姐"等为例,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顺应论及语言模因论等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龙形土话与重庆话差异明显。当地的亲属称谓也独具特色——以向心、离心两大结构方式构词而惯用借指进行指称。从称谓特征所反映的婚姻制度可看出当地残留的初民意识。本土婚俗则进一步彰显了其婚姻文化的独特。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本土亲属称谓遭到摒弃,其中关涉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范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对应的婚姻制度与之相适应,同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婚姻制度也会发生变化.日本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最后进入了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婚姻制度也相应地在不断调整变化.通过对日本社会发展过程的追述,对日本婚姻制度的变化历程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日本社会及其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9.
社会变迁与亲属称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铜山县周宅子村为个案,对我国亲属称谓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称谓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亲属称谓大大简化,人们使用称谓语时普遍追求轻松与时尚。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拉祜族和怒族亲属称谓的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尔雅·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12.
《尔雅·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13.
《尔雅·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14.
婚姻制度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制度,从人类社会产生至今,婚姻制度也经历了群婚、血缘婚、对偶婚等形式,发展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但是“朋友共妻”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在东南亚大陆和青藏高原仍有存在。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语是人类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各民族的亲属称谓语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能反映本族文化。根据克鲁伯及罗维提出的区分亲属称谓的八大标准和宗亲/外亲标准,通过对哈尼族亲属称谓语的语义分析,揭示其特点,探讨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一定时期的婚姻制度,由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人类的婚姻制度经历了血缘群婚制、亚血缘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的演变过程。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是自然的产物,文明的产物,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靠人类对自身清醒的认识、理性的克制和道德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尔雅·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它比较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上海二期课改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七课《婚姻与家族》中的婚姻制度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婚姻制度的演变是人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传  相似文献   

19.
称谓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表现,它包含了社会称谓、亲属称谓等不同的称谓类型.汉语和其它语言的称谓系统相比,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就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语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亲属称谓语的教与学问题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亲属称谓研究的文化人类学意义在对语言进行宏观研究的视野里,称谓的研究是个引人瞩目的课题.尤其是对人类语言中亲属称谓词语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家以此来研究社会组织形态及其发展演变的窗口.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亲属称谓和亲属关系的研究始终是文化人类学的主题.这是因为,人类两性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婚姻形式.一定的婚姻形成一定的亲属关系.亲属关系的规定即亲属制,带有浓厚的人为倾向:它既考虑生物联系,又不考虑生物联系,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