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2C交易中的动态信用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C2C交易平台上的商家有专业化的趋势,因此传统的基于个人交易的信用评价体系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个网上店铺的信用。淘宝网借鉴B2C的信用评价方法,推出了店铺动态评分,但并未受到用户的欢迎。通过分析目前以淘宝为代表的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动态信用评价模型,充分考虑C2C交易环节中的信任要素及其权重,并引入信用值随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该动态评价模型对于构建一个信任的网络交易环境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C2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朴春慧  安静  方美琪 《情报杂志》2007,26(8):105-107
信用问题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C2C电子商务网站所提供的信用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络交易的安全,促进了人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意愿.对C2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评价模型及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评价模型的缺点,建立了改进的C2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评价模型;基于改进的模型,提出了新的信用评价算法,通过权衡考虑交易对方的信用度和交易次数、交易金额来计算被评用户的信用加权平均分和信用度,再确定被评用户的信用等级.  相似文献   

3.
C2C电子商务市场整体卖家信用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惠  王永瑞 《情报杂志》2012,31(5):122-127
随着人们对网上购物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C2C电子商务越来越火爆。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以及买卖双方的不对称使得诚信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大部分电子商务平台都采取信用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旨在调查现有信用评价体系下的市场整体卖家信分布和结构,发现卖家在各信用等级上的分布曲线呈现出凸向原点的特征,而且随着时间的演进这种趋势愈加明显。通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形成倒金字塔形总体信用度分布的根源在于基于交易量的累积信用积分的评级制度、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加速增长、市场选择下信用等级和交易量之间的正反馈效应。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它已不能客观反映卖家诚信,并具有鼓励卖家采取信用炒作等非诚信行为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评价体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网络虚拟性等因素的影响,C2c环境下卖方选择问题-直备受关注.以淘宝为代表的C2C网站为交易双方提供了较丰富的在线信用体系,但仍存在不足.从在线消费者决策入手,参照当前主流C2c平台的信用评价体系,在考虑时间、产品相关度和用户评价等因素的基础上,引入经营、质量和服务三个惩罚因子,结合消费者风险偏好,建立了一种C2C卖方选择的评价模型,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C2C中卖方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C2C中卖方信用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卖方信用评价体系,设计了评价指标、评分函数以及评分标准,并运用Fuzzy AHP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了卖方信用度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C2C中卖方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我国C2C电子商务中卖方信用评价机制的不足,结合网络购物经验建立卖方信用评价体系,探讨采用熵权和TOPSIS法协同的模型来评价卖方信用,并用案例分析说明该模型可以提供一种选择绩效较优的卖方的客观、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基于C2C的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传统的直接的商务活动需要信用,新型的间接的电子商务活动更需要信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本文将从信用评价的现状出发,分析网络交易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C2C电子商务的信用评价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多等级、多因素、多种计分方法的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C2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2C电子商务网站所提供的信用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络交易的安全,促进了人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意愿。重点对现有的信用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信用炒作”现象谈我国C2C交易中的信用评价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海燕 《科技广场》2009,(10):38-39
国内各大C2C网站对于用户信誉的评价存在一定缺陷,导致C2C网站的信任危机,并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分析了目前大量涌现的"信用炒作"行为的表现及其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改进现有C2C交易中信用评价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技术接受模型在中国C2C电子商务网站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和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C2C电子商务网站的改进的技术接受模型.该模型能够清楚描述整个交易流程,还能够说明交易过程和信用评价体系之间的相关性.此外,借鉴需求层次理论对该模型所体现出的消费者需求进行了解释.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指导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挖掘潜在消费者,而且也为保证交易顺利实现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彭惠  孙敏 《软科学》2013,27(10)
建立了店铺商品选择和迁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抽样淘宝店铺交易情况的追踪数据采集和调查问卷,进一步分析了我国C2C市场中店铺经营的商品类型转换规律,及其带来的诚信表现的规律性变化.鉴于店铺商品类型转换会造成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市场混乱,提出交易平台应增加市场分析和新店铺在选择商品上的引导,并应在信用评级中对商品类型加以细分.  相似文献   

13.
袁慎芳 《科技风》2014,(3):271-27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在选购商品时很多会选择网购,因此也迅速促进了C2C交易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网购诚信问题就成了阻碍C2C交易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保证C2C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还能充分保障用户的交易安全就成为了业界讨论的重点。本文就C2C交易诚信监管体系的建立等对我们国家C2C网站信用监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电子商务在线评论的研究现状,从营销、生产、物流和资金结算4个角度,以C2C平台为主对在线评论信息对电子商务各交易环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每个环节都从买卖双方两方面进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种改进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燕 《大众科技》2010,(6):14-16
在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现有信用管理体系模型和相关数据,结合电子商务交易特点,详细分析了信用评价在B2B、B2C、C2C三种主要模式中的重点影响因素指标,并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建立新型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的主要依据和手段,创新出双层模糊综合信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调查分析了B2C信用交互传导体系对消费者、商家、第三方信用平台交易行为影响,并运用博弈理论试图从多方视角出发探究第三方平台信用传导和信用传递的作用下的均衡解——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诚信交易均衡解、消费者和第三方信用保障平台的保障均衡解、商家和第三方监管平台的监管均衡解。并针对三种均衡解,进行动态分析,得出长、短期监管结论,长、短期保障结论,诚信交易结论。基于对信用平台初步探究所得出的结论,试图寻找方法对信用交易进行更好的划分,为此文章将金融领域汽车保险的引无赔款优待模型(NCD)进入B2C平台,创新性地提供了一种三方"共赢"的商家投保的信用累退收费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易平台的C2C完全信息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国顺  宋伟伟 《现代情报》2010,30(6):3-5,15
C2C在目前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众多问题,本文在完全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C2C交易中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不同结果,得出制约C2C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当下网络购物中出现的信用炒作、"寿衣门"事件等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淘宝网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了缺陷分析。在对C2C网站在线信誉系统的对策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提高用户在线文本性评论的有效性来改善当前淘宝网的在线信誉系统。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5,(21)
近年来,网络购物取得快速发展。但网上交易,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风险,这促进了卖家信用评价的诞生。本文选取淘宝网为主体的C2C网络购物市场为对象,并对其具有代表性的服装类、数码类和虚拟类三类商品卖家店铺信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比较三类商品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对淘宝网店铺卖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B2C电子商务模式分析与策略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汉洋 《情报杂志》2004,23(2):10-12
从企业与消费者买卖关系和交易客体两个侧面对B2C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分析 ,提出企业应在战略定位、市场渠道、信息发布、交易定价等方面加强管理 ,加快零售行业信息化步伐 ,加速网上电子化交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