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Ac100)、48%光照(Ac48)、20%光照(Ac20)]对淡水种植的桐花树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c100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显著的"午休"现象,而Ac48和Ac20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午休"程度降低;不同月份期间,遮光处理对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Pn)、有效光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存在显著影响.遮光处理的桐花树叶片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与全光照处理相比均下降;随遮光度增大,叶片叶绿素a+b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升高,而叶绿素a/b降低,且叶面积显著增大.试验表明遮光处理通过影响环境因子和桐花树叶片生理特性等内在因素而影响其光合作用,且桐花树能适应一定程度的遮光环境.  相似文献   

2.
小麦灌浆期遮光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开花后采用人工遮光,研究弱光条件下小麦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总干物质积累减少,根系活力下降,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3.
南瓜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南瓜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相应的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推断出整个营养生长期内,南瓜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且与净光合速率成正相关;通过对两组杂交组合观察发现,子代的叶绿素含量及变化趋势与母本相近,印证了叶绿素的遗传遵循细胞质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4.
锑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元素,在环境中是微量的.虽然它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非必须元素,但当其以溶液形态存在时,可以被植物吸收,对植物产生毒性.通过土培法,研究Sb(Ⅲ)对向日葵幼苗的影响,探讨Sb(Ⅲ)对向日葵在幼苗时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b(Ⅲ)对向日葵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其生长,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加快;高浓度则抑制其生长发育,叶绿素相对含量减少,光合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香蒲幼苗为材料,探讨锑胁迫对香蒲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Sb3+浓度达到100 mg·kg-1时,香蒲株高达到最大值106.12±8.68 cm,且锑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香蒲株高.与对照(CK)对比,锑胁迫会导致香蒲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相似文献   

6.
对脱毒裂萼草莓的叶绿素含量、生长温度、光强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毒裂萼草莓叶绿素含量为2.885 mg/g.fw,较病叶提高了21.58%;在光强为0~2000μmolm-2s-1范围内,净光合速率(Pn)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光饱和点,最大值为10.5μmol CO2m-2s-1;在温度为0~17℃时,Pn随温度增加而升高,17~40℃时,Pn随温度增加而下降,测出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7℃左右;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脱毒裂萼草莓的叶绿素含量、生长温度、光强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毒裂萼草莓叶绿素含量为2.885 mg/g.fw,较病叶提高了21.58%;在光强为0~2 000μmol.m-2.s-1范围内,净光合速率(Pn)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光饱和点,最大值为10.5μmol CO2.m-2.s-1;在温度为0~17℃时,Pn随温度增加而升高,17~40℃时,Pn随温度增加而下降,测出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7℃左右;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移栽的天全岩白菜(Bergenia tianquanensis J.T.Pan)和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 Engl.)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两种岩白菜属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天全岩白菜与岩白菜的PSⅡ潜在活性分别为0.815和0.806,差异极显著(P<0.01),均没有发生光抑制现象;(2)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及PSⅡ的潜在活性大于岩白菜,且差异极显著(P<0.01);而天全岩白菜的光化学淬灭显著小于岩白菜,非光化学淬灭系数也小于岩白菜,且差异显著(P<0.05);(3)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与光存在时PSⅡ实际的光化学量子效率在天全岩白菜和岩白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天全岩白菜的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的值均大于岩白菜,而叶绿素b含量显著低于岩白菜(P<0.01).结论:天全岩白菜的捕光能力和在较强光照下的热耗散能力较岩白菜高,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天全岩白菜的光合能力较岩白菜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感染霜霉病的黄瓜品种津优22为材料,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在不同染病时期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温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霜霉病感染程度的逐渐加深,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叶温却逐渐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霜霉病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Cd^2+胁迫对扬稻6号和粳稻941颖果充实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胁迫降低颖果呼吸速率、光合速率以及ATP含量;降低颖壳和果皮叶绿素含量;使颖果灌浆速率减慢,鲜干重增加的速率减缓,灌浆的天数变短,最终成熟颖果干重降低。说明Cd^2+胁迫降低颖果呼吸活性、能量物质以及其它生理活性,从而降低颖果的代谢活性和发育时间,最终导致贮藏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外源Cd污染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Cd在0~5mg/kg范围内,随着Cd浓度的增加,各项形态指标呈现增加趋势,Cd对油菜幼苗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当Cd的浓度增加到5mg/kg以后,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Cd对油菜幼苗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d对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当Cd施用浓度达到5mg/kg时,各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且Cd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对叶绿素b的影响.由此可知,5mg/kg很可能是油菜受Cd毒害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2.
用人工配置不同萘浓度污水培养菖蒲,考察菖蒲的生长、叶片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萘对菖蒲的株高和生物量增长起显著抑制作用,短期内刺激叶片叶绿素的产生,而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萘污染对菖蒲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铅对小麦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完全营养液培养的小麦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铅处理,并研究了处理5d后小麦生长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高于500mg/L的铅胁迫下,出现叶片失绿症。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小麦叶绿素合成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在铅浓度较低(≤200mg/L)时,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递增,但当铅浓度高于300mg/L时,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递减。对叶绿素a/b值而言,随铅处理浓度的上升呈有规律的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伊犁地区野生核桃(Juglans fallax)叶和外果皮为试材,研究了其中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和低温冷冻对色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叶中的叶绿素在冷藏后明显下降,而核桃外果皮中的叶绿素变化不明显。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基本相似,用Lichtenthaler计算公式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叶中叶绿素a在冷藏后吸光值明显减小,叶绿素b吸光值减小不明显,但类胡萝卜素却增加了,而野生核桃外果皮中的叶绿素a,b冷藏前后变化不明显,只有类胡萝卜素有明显增加。新鲜野生核桃色素提取液呈淡绿色,冷藏后两者的提取液颜色呈褐色,随时间增加颜色变深。冷藏处理后野生核桃叶色素含量在220nm~420nm波段有吸收峰,提取液放置40小时内吸光值相似,标准偏差0.043,稳定性良好;野生核桃外果皮色素含量在220nm~410nm及420nm~580nm波段有吸收峰,提取液4小时后吸光值相似,标准偏差0.028,稳定性良好,在420nm~580nm之间,0小时的提取液吸光值急剧减少,小于4小时之后提取液的吸光值。野生核桃的核桃醌易溶于丙酮,影响植物提取液的吸光值。叶中的核桃醌的吸光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外果皮中的核桃醌的吸光值随时间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颜色稳定,均可用于褐色色素提取。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木本绣球叶片叶绿素含量日变化情况,利用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和环境测定仪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叶面湿度、叶面温度、叶面光照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一天中木本绣球的叶绿素含量变化特征为:8-14时,呈单峰型,10时最高,8时和14时最低;14-18时为单项递增,14时最低,18时最高;叶面湿度、叶面含氮量和叶面光照度对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阴面和阳面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纯化出洱海主要的优势铜绿微囊藻并观察其生长规律及特性。方法:采用水滴-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铜绿微囊藻,采用90%的丙酮提取叶绿素,酶标仪测定其含量,用显微镜计数藻细胞的个数。结果: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与OD665呈直线关系,R2=0.993 1,藻细胞的增长速率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为0.524,其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步升高。结论:此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符合"S"型曲线,藻细胞密度与吸光度成线性相关,其生长速率在第6天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陆生植物碧玉(Peperomia tetraphylla)对Cr(VI)的吸收能力及其生理响应,将碧玉植入不同浓度Cr(VI)液中,测定了Cr(V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碧玉的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其体内积累的铬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的Cr(VI)浓度逐渐降低.碧玉中的叶绿素含量随Cr(VI)处理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体内铬的富集量呈增加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缓慢减少趋势.碧玉的根部对铬有较强的滞留作用,各器官对铬的积累量顺序为根>茎>叶.碧玉对铬具有较强的耐受和积累能力,有助于铬污染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对航天诱变凤仙花SP3代的10个植株(实验组)与没有经过航天诱变的6个植株(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等9个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用SPSS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都呈负相关;对两组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进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叶绿素增加极大,chla增加最显著,比对照增加了52.48%,而叶绿素b仅比对照组增加了5.01%,chla与chlb的比值相应增大,而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却比对照组极大减少。  相似文献   

19.
变叶木呈色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变叶木叶片在幼年、中年及老年三个时期叶绿素含量,发现变叶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递减;分析三个时期叶片结构表明,随着叶龄增加,变叶木叶片结构中呈红色的表皮细胞增多。由此可以判定变叶木的呈色主要是其叶片表皮红色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20.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已为人们所共识.通过人工模拟酸雨实验,可进一步探讨酸雨 的低PH值(PH值由7.0下降到2.0)会使植物的叶细胞透性增加(叶细胞透性增加的百分率( %):青菜最大可达到214.2%,莴苣可达到136.23%).同时也会使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下降(青菜的叶绿素含量从0.851mg/g·鲜重下降到0.247mg/g·鲜重,莴苣的叶绿素含量从 0.868mg/g·鲜重下降到0.185mg/g·鲜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植物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