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建立一种以活动促进发展,以开放性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的学习模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态势,通过学生自主的内化活动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经验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面以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开放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实施开放性数学教学,不要同定的模式,使学生在开放性课堂中自主探索,勇于超越自我,敢于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沈李娜 《时代教育》2010,(8):234-234
数学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可以说是知识创新的先导,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戴晖明 《云南教育》2001,(10):25-2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中明确提出:“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里又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视开放性应用题的设计使用。开放性应用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  相似文献   

6.
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开放性问题以它特有的魅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学实践同时告诉我们: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中的探索性、开放性因素,以开放性习题教学为切入口.实施“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切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索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我从2001年秋季开始结合小学课改实验教材,探索了“开展‘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互动式课堂教学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9.
<正>开放性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实践.它"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开放性教学的价值,进而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  相似文献   

10.
数学开放性试题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开放探究性试题,开放探究性试题已成为中考的一个热点.因为,此类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而言,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数学开放性试题给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