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相继发生在境外股市的两则重大新闻与事件,无一例外的都与一个"错"字相连。"股神"巴菲特与汇丰控股,一个是全球最为著名的投资大亨和"股神",一个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金融巨擎与行业翘楚,却又阴差阳错的全部都因为一个完全相同的祸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所诱发全球金融海啸的滔天骇浪,不幸中箭负伤而受创。  相似文献   

2.
<正>在二分法中,"精确度"和"精确到……"意义是一致的,都是刻划近似解"近似程度"的量,但在实际运算中"精确到……"往往和有效数字"形影不离",而"精确度"与精确值和近似值的差的绝对值有关,它可取区间上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解析:①唯物主文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在"物质与意识"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范围内运用,即唯物主文正确地认识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唯心主文刚错误地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腆定物质"。从这个角度上说,唯心主文是错误的,唯物主文是正确的。②正确与错误都只是相对的,相对于马克  相似文献   

4.
从佛学"不二法门"的视角思考"因材施教"中所蕴含的智慧可以为教学方法的优化获得一些启发。"不二法门"可理解为认识、看清千差万别的事物所达到的一种万事万物皆可归一、一切平等的证悟或境界。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自古至今对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承认与尊重个体差异,展现了一颗发现差异的智慧之心。不二法门与因材施教二者都尊重差异,都强调平等,都具有教育性,都属方法论范畴。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都应有、实际上也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在"扎根理论"中"生产",当是形成正确而又适宜自己的教学主张的明智之举。"扎根理论"并非实体理论,而是一种研究路径,它重视面向事实和经验,从资料中产生理论;在操作程序上,逐级编码。一线教师"生产"教学主张,亦可借鉴、采用这样的路径与程序。  相似文献   

6.
每年,我们都会被许多新增的专业名称弄得头晕目眩,甚至会因为被一个新潮的名字吸引,而做出最终的选择。事实上,很多"华而不实"的名字带来的常常都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在大学专业里,其实一直都有一批传统的"老专业",它们课程结构科学,学科基础理论坚实,和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历经时间检验而"星"光闪耀。  相似文献   

7.
吴均《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的"寒树",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解释: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冷清凋残的树木;耐寒常绿的树。这些解释都有可商之处,从古人注解、今人词典以及文章语境和旁证资料等角度来看,"寒树"应为"秋天的树木"。  相似文献   

8.
正一、"活泼"课堂与"沉睡"课堂的界定"活泼"课堂指的是教师实行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学习,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而不焕散的课堂。"沉睡"课堂指的是教师实行专制型的领导方式,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少发言,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气氛不活跃,犹如一潭死水的课堂。二、"沉睡"课堂与"活泼"课堂的比较(一)注意力方面古代教育思想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目  相似文献   

9.
人们做事都讲究恰到好处,不及或过头都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班级管理同样也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做到管中有放,放而不乱。一、班主任可以放的,一定要学会"放手"在学校期间,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明白该做  相似文献   

10.
"红灯记"与"红歌会"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但两者都是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对全体公民进行"红色教育"。从多个角度比较"红灯记"与"红歌会"的异同,能够清晰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比较得出启示:红色资源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不可代替的优质资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多部古本《石头记》以及"脂批",认为"终身误"与"枉凝眉"两首曲都是通过宝玉的口吻讲述了"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终身误"的主人公是宝钗和黛玉,而对宝钗有所侧重,它是形在宝钗,神在黛玉;而"枉凝眉"的主人公也是黛玉和宝钗,而对黛玉有所侧重,其中又时刻闪现着宝钗的身影。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也是曹雪芹表达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2.
对于疑问代词,学术界已有了很多的研究。包括对汉语疑问代词的研究,对英语疑问代词的研究,以及对英汉疑问代词的对比研究。汉语的"哪个"用在句中表示疑问时,它在英语里的对应形式是"which"。两词都具有指示和称代的功能,在句中可用来指代未知而欲知的信息、表达疑问。两词都属于疑问代词,同时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笔者将以此作为对比的共同基础,先对比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表达疑问时在语法上的异同。鉴于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在使用中又都具有不表达疑问的用法,笔者还将对比两词用于非疑问用法时在任指、虚指和实指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揭示了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在疑问和非疑问用法上的对应规律,并做出一些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以儿童为主体,儿童与劳动有着特殊而密切的关系。相较于成人劳动的非自然性、功利性,儿童与劳动的关系是天然的、动态的、非功利的、超越的。儿童与劳动都源自并依赖于"自然",都富含"改变"本性与能力,都以不断"生成"新意义和新体验作为确证自身的重要标志,都具备提升精神境界的"超越"意旨。儿童与劳动的互通关系赋予儿童劳动独特蕴意,与当前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相呼应,是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实践依据。由对"儿童"与"劳动"本原关系的回溯与沉思中可发现儿童劳动及儿童劳动教育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小国寡民"作为一种对理想社会的畅想,与后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以及历代文人的隐逸情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远离尘嚣的桃花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呈现了一种"隔"的理想,而隐逸文人更是将"隐"作为追求生命舒展的一种手段,与老子美称的"至治"理想,在心理上共同达到了一种对现实彼岸生活的描述与喟叹。  相似文献   

15.
东方峰 《家长》2015,(2):28-29
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独",自私、占有欲望强,不懂得与人共享,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孩子相反,过分谦让的孩子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家长又担心这样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争"与"让",到底哪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寒暄"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交际方式,还是一种文化表现,而日语"寒暄语"固定化的特点恰好与"义理"意识相关。日本小说中无论是用于日常生活,还是用于特定场合的"寒暄语",都为研究日语"寒暄语"中的"义理"意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诗文的朴真与恬淡通过其诗中的"神"字与"意"字跃然纸上。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神"字,还是其中的"意"字,与译者而言,都是中古文化"神意"不可违的翻译对象。汪榕培教授运"起承转合"之译笔,使陶渊明之"神"、"意"历久弥新,"传神与达意"比肩而至。  相似文献   

18.
"刚""毅""木""讷"在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的修养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达到了这四者并不意味着成为了君子,但要成为君子这四种品质一种都不能少,所以只说是近仁而并非仁。此四者既有各自深刻的内涵,彼此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刚"着重从人的内在修炼来讲,而"毅"则是这种修炼的持之以恒。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木"的人格特质和"讷"的言语特征。这是一个修己以达仁的过程,但还并不完备。在达到了"木""讷"之后,还需要"学"与"礼"的辅助,使得文质相得益彰,方不失君子本色。  相似文献   

19.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那么,如何有效地激活"生成",让数学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演绎丰富的课堂精彩?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点击开放预设,激活精彩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但是生成只青睐于有准备的课堂,开放预设仍是一张预约精彩的"请柬"。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对千古流行的"推敲"典故中选择"敲"字提出了质疑。不管是韩愈还是朱光潜,都给贾岛的这首诗下了"推无声而敲有声"和"推无人而敲有人"这两个预设的前提,抛开我们的思维定式,这两个前提都可以推翻。去掉思维的定势,似乎"推"更符合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