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选择教学内容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在培养学生目标上,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把历史教学与现实衔接起来,即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我认为“以史为鉴”既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金松岑是近代颇有成就和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深沉的历史意识反映了国内外半个世纪的历史面貌,记录重大事件和人物,历史上发生过的实事,官府的敲诈和百姓的涂炭,以诗证史,以史补诗,具有鲜明的“诗史”特征。当然,诗歌毕竟不同于历史,“诗史”的深层含义应为“史外传心之史”,他的创作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从“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能动性结合”,“历史联系现实”,“充分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地区历史教育资源”四个方面改进”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首先,教师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由于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所有教学都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而转,所有课程设置都只有一个目的,即提高考试分数。所以教师们只注重单纯课本知识的灌输,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教师自身拥有的知识面过窄。历史与现实不是脱节的,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拥有历史知识,应该博采众长,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充实自己,使历史能够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凌敏 《教育艺术》2006,(8):48-49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观中学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既充满了璀璨的科学之美,又蕴涵着浓郁的人文之美。一个个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伟大历史人物、一桩桩曲折动人的重大历史事件、一种种轰动一时的重要历史现象都是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可见,历史教学内容的美无处不在、俯首皆拾。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并不缺少美。然而,为什么现实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够“美”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缺少发现,不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从教学系统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来看,教学美包括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教学中,只有美的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才能培育学生们美的理想情操和美好的品质行为。因此,要让历史课堂教学真正“美”起来,关键在于历史教师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充分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历史的“美”才能真正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6.
人蕴藏着极大的智慧,但这种智慧需要教育才成为现实。课堂作为实现教育的主渠道,其作用是巨大的,忽视课堂教学改革不利于挖掘智慧的潜能,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历史课作为中学教学的主课程,面对课堂教学改革,历史教师应该怎么办?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夸美纽斯说“假如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于无知之中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现代科学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才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才会努力去认识它、探究它、占有它。因此,注意和兴趣是主动获取、乐于探究的两个支点,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学生对朗朗上口的诗歌情有独钟。历史教师用诗歌来描绘一些历史知识,能增强历史知识的生动、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三历史复习必须“抠”清每一个知识点。新授课时,学生受知识总量和理解能力的限制,难以建构完整且清晰的概念体系。进行系统复习时,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历史的幽暗与封闭,打开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通道,解决各种困惑。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能够深入理解课程标准,通盘考虑教科书的文本表述,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本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识点为例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就必须认真搞好历史教学,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史德”、高超的“史才”和渊博的“史识”。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些历史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时缺乏直观感和认同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学习这些历史有什么用?”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学生很难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将“古”和“今”联系起来,由“今”及“古”,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会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近得触手可及,从而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将“古”和“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联系     
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体现这一课程理念,在讲授历史问题时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包括联系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现实社会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等,力图为历史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诗歌以历史文化作品的方式呈现了历史,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古代朝代的更替,世事的变迁。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冷眼"视诗歌。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历史教材中的诗歌,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灵活地运用诗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为此,高中历史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不再以知识教学为惟一目标,而要以人格发展培养教育为主要目标。对此,历史教师就必需重视做到“有血肉的历史教育”、“充满人性的历史教育”、“有生活气息且富于思考的历史教育”,不断增强责任感,形成必需的教学责任品质。  相似文献   

14.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平时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可为什么一到历史课上就昏昏欲睡?笔者认为,病因就在于很多教师忽视了初中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学生之所以喜欢历史,历史中一定有某一处细节打动了他们。一节成功的历史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身临“史”境,让学生在与古人“神通”时,感受历史的气息。因为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差,因此他们只有对遥远的历史有“感同身受”之感,才能激发其探索历史的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建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都很重要,学习历史也是如此。如果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通过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是以对教师的信任为基础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对知识丰富,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道德品质好的教师是钦佩的,对他所教的课程也就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  相似文献   

16.
说到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历史教材,尤其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因为一讲教学,就意味着要摆正“教师、学生与教科书”三者的关系。这已经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历史教材学”)表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中心的位置仍不可动摇。“教学活动的媒介就是教材”,而且“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实质就是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于是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如何把“一潭死水”的历史课堂上得生动有趣,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和历史能力。怎样去做呢?下面就笔者在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探索和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这种探究型课程实践中,如何挖掘、开发并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把学生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历史,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我们的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意识到诗歌神秘而伟大的力量。两千年来,诗歌滋养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目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断的长廊。”如何继承这些经典诗文。继续营造连绵不断的“长廊”,是语文学习的大事。然而.由于诗歌内涵丰富,情感含蓄,析理深刻,风格迥异。学生欣赏起来往往意犹未尽,不可透悟;加上部分教师误认为诗歌教学不过是让学生背诵、积累,致使学生如人五里之雾。甚至读不出其中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历史教学理念是历史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形成“教师灌输.学生背书”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历史课长期被学生视为“枯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