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周玲玲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之...  相似文献   

2.
蔡倩 《学周刊C版》2014,(10):165-165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是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此外,语感还可以促进理解。古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当时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从读、背开始学习,读得多,背得多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感受能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语感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谓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培养语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饶袭龙 《新疆教育》2012,(7):101-10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即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是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此外,语感还可以促进理解。古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当时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从读、背开始学习,读得多,背得多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虽然人们对语感的定义及特征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是语感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把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内容,可见,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二、推敲词句,在品评中培养语感;三、读写结合,在表达中强化语感;四、融入生活,在体验中培养语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长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朗读可以点燃学生介入语文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在精神漫游的过程中尽情领略语文生活的精微与高妙,它是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一条通道。朗读有助于学习、积累语言,使语言规范化、美化,优化语感,从而提高交际能力;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吸取营养、加深文化底蕴、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朗读有助于培养情感意志。朗读,多读是基础,会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感是学生语文听、说、读、写、思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升华,只有在字词、朗读、阅读、写作等语文训练中强化语感培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使其切实感悟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在精神和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培养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感的最佳方法之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我所理解的诵  相似文献   

13.
曾红萍 《时代教育》2009,(9):204-204
语感的培养和训练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在创设情境中感悟语感,在多读多背中积淀语感,在联系生活中培养语感,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一、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直接感知,是对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就是说,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应以“读”为中心,精心指导学生反复地认真诵读,把书面语言转换成明朗清晰而又充满感情的有声语言,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一步一步向语感的高层次推进。如讲授柯岩的(周总理,您在哪里》一诗时,学生听朗读录音,往往对诗中的一声声呼喊感到好笑,不能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已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认同。一个语感能力强的人.能迅速捕捉语言信息,并迅速领悟、理解其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必然带来语文教学多快好省的效率。要利用教材,给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正确语感就一定能形成。  相似文献   

16.
“读读背背”是新课标颁布以后,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的一种新的语文训练形式。编排设计这类训练,旨在让学生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等精彩的语言材料,以丰富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涵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可见,“着眼发展,着手读背”应是其教学的基本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这种训练缺乏认识和研究,不少课堂只是为读而读,为背而背,致使这类本来充满新意的训练步人了呆读死背的歧途。  相似文献   

17.
语感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读、说为引优化课文讲解,帮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感悟文本,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注意培养学生诵读和揣摩语言的能力;要加强阅读指导,感受生活,加强积累;要使阅读和写作要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语言表达,提高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藕)》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笔者就七至九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的使用中培养语感的做法简介于下,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正"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课特有的教学内容,只有集中精力抓好这四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