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在精心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智慧将教学演绎的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若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将会活跃课堂,进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实实  相似文献   

4.
姚家高 《考试周刊》2011,(75):98-99
教师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准备好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就是要处理好"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封闭僵化,没有活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想教学,而要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预设"和"生成"成了教育教学中最热门的话题。我园针对这一话题开展了"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对既相辅相成又对立统一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7.
王继梅 《学子》2012,(12):44-44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1.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  相似文献   

8.
岳先智 《现代语文》2014,(11):81-8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既做好预设,又体现生成,尤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当前高效语文课堂建构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对于一个较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预设较为容易,只要精心备课即可,但在生成环节的体现上,却千差万别。由于课堂生成需要丰厚的学养、经验、精湛的教艺,执教者往往不敢生成、不愿生成、不会生成。要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无所谓生成;要么生成别扭,课堂"卡壳";要么生成过度,离题万里。  相似文献   

9.
颜鹏 《中小学电教》2012,(8):131-13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预设",利用其在课堂之中的"生成"功能,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对于一节成功课堂的标准如今就有了一条新的标准,就是对于"预设"和"生成"的良好把握,"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将"预设"和"生成"融入英语对话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于预设性问题应该把握提问时机的预设、提问内容的预设和提问对象的预设。教师对于生成性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环节,即:创设情境,营造"问题生成"的氛围;互动反馈,获取"问题生成"的信息;抛出问题,升华生成。  相似文献   

11.
注重"生成资源",追求"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指导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深度解读,准确把握,有效预设;紧扣重点,留有空白,弹性预设;营造氛围,和谐互动,利于生成等五方面就教学中如何有效预设与促成生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29日,笔者有幸听了衢州市白云学校叶海涛老师教学的《守候良心》,叶老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以人为本",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很好地处理了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这对笔者在社会思品课中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宋冬兰 《考试周刊》2012,(56):53-5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可能性,是教师无法全部预设好的。所以,教师不可能是完全胜券在握,按照自己的精密的预设顺水推舟地进行课堂教学,现在的课堂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这对于已习惯于四平八稳、配合默契的"控制式"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因此,互动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不断发展彰显"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4.
汪仁苏 《考试周刊》2011,(32):91-92
作者从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出发,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加以研究,总结出精心预设促生成、交流互动促生成、自主探究促生成、积极评价促生成等五方面策略,目的是实现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好的预设是一节成功课的前提,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却在预设外生成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解决课堂中根本不可预知的生成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因生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开放与生成,可以说是课改中"时髦"的词汇。不管是备课、上课、评课,人人都会提到这两个名词。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开放,才有可能使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脱离与迷失教学目标——迷茫的生成,游离与忽视文本价值——错位的生成,脱离与忽视主体文化世界——低效的生成。探索语文课堂有效生成主要策略有"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善待生成"是有效生成的关键、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在充分研究学生、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预设,还要在教学中树立"生本意识",把握课堂的闪光点,突破预设,让课堂充满生成的美。教学过程的展开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高质量的教学预设需要研究教材,更需要研究学生,在快乐生成中努力提高教学应变能力。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陈巧如 《考试周刊》2010,(52):51-52
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自教师的精心预设,有效的教学除依靠预设外,还要充分利用随机生成的教育时机和教育资源。只有不懈地追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才能让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能不能有预设?是不是每节课一定要有生成?生成就好预设就不好吗?在和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对于预设和生成这个问题,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操作上都还有深入讨论的必要。一、预设和生成的误读:生成就好,预设就不好1.简单化地理解预设和生成的不同特征什么是课堂教学的预设?简单说就是有计划有准备地教学。什么是课堂教学的生成?就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计划之外的教学情景。就本体而言,它们应该无所谓好和不好。作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